分享

狼山,江海第一山(下)

 阿榧榧香 2021-09-25

★旅游地点:南通狼山

下山的时候换了一条路,南坡万松岭有望江亭,在这里可以俯瞩长江。隔江是常熟市,可以看到宽阔的江南和江上往来的船只,还能隐隐看到“一座青山半入城”的虞山呢。

不过长江对于我们来说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我们本来就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畔,骑个自行车就可以看到长江了。所以在这里没有多作逗留,就往山下去了。

狼山下有骆宾王的墓,虽然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不过除了一首七岁的诗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以外,我对他的印象只有讨伐武则天的檄文了。武则天读完檄文后没有大发雷霆,只是叹息:“宰相安得失此人。”徐敬业失败后,骆宾王就失踪了。因为他是浙江义乌人,有人认为他隐居浙江。而因为这座墓,所以有人考证骆宾王当年在启东隐姓埋名。

旁边有金应和刘南庐的墓,这两个名字也挺陌生的,看了介绍才知道金应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属下,刘南庐则是《王山全志》的编纂者,这两个人并不是一个朝代的,前者生于南宋,后者则是清代人。还有一座墓是金沧江之墓,要往上走一走才能找到。金沧江是朝鲜爱国诗人,日本侵略朝鲜的时候,他受张謇之邀前来南通,生活了25年,曾说过“通州从此属吾乡”。

往东门方向是謇园,这是2003年才建造的,主要是为了纪念清末状元、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

在南通的历史名人中,位列首位的当属张謇。他怀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南通兴办工厂、教育,投身于社会事业,对当时南通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赵绘沈乡之楼是一座带着西式的两层楼,外面的门窗用圆拱形。据说楼内收藏着赵孟頫赵雍父子的画像和沈寿沈立姐妹绣的观音像,所谓赵绘沈绣也。不过此楼并不开放,楼前有一块石牌坊,上题“灵山胜地”,是张謇题写的。

在天祚山房前有沈寿的全身石雕像,她侧身而坐,微微含笑,双手执于身前,是很贞静的大家闺秀形象。沈寿初名云芝,出生于苏州吴县儒商家庭,客居通州,十六七岁时就成为苏州有名的绣娘。光绪年间,她的绣品作为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寿礼上贡,慈禧十分喜欢,亲笔书写了“寿”字,从此更名沈寿。

1903年,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在她的绣品上题下了“针神”二字。她自创的仿真绣,在中国近代刺绣史上开拓了一代新风。1911年,沈寿的绣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轰动朝野。张謇在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邀担任所长兼教习。1921年沈寿于南通病逝,终年48岁,葬于狼山。

竹溪精舍始建于民国六年,是张謇在北麓园中构建的一座别墅式建筑,这是张謇在狼山停留最多的地方,也是他晚年读书、会友、避暑、静思的场所。精舍前就是林溪,它是张謇在狼山规划建立植棉试验场的时候,人工开辟的一条灌溉河溪,可以通往长江。

天祚岩也称题名坡,有自五代以来的历史名人游山题刻,据说一共有十五处摩崖,其中“天祚石”是五代十国时期姚存的题刻。“五山拱北”是明人严尔所题,右侧有范曾的题字。张謇在一块石头上题了“翕崖”,上有铭文,据说是集宋代晏袤的字而成的。

东大门一侧有盆景园,规模不算太大。要说盆景,还是苏州最为出名,几乎所有的园林里都有盆景。

走出大门,看到果然有很多保安在规划停车的位置,据说每年的正月初五一大早就会有信众上山,停车场是不够用的。

自驾游:南通狼山

2月仲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