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分享共勉,成人达己; 真诚交流,共进共誉。 很多企业老板认为只有等到公司出问题了,才是改善的时机,不出问题,开展管理改善就是浪费,有这样的认知,虽然没有错,但却忘记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唯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才能确保企业健康稳步发展,才有可能保持基业长青。其实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在发展前行的道路上,都离不开改善,因为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行业发展在不断提升、政策监管在不断完善、人才需求在不断提升、技术在不断提升、设备在不断精华,作为企业又怎么能不持续改善呢?所以企业发展始于改善,改善实现卓越,卓越确保常青。 |
思考:虽然每个订单都准时完成了,请问每个订单完成投入的时间、人力与订单带来的效益匹配度有多少?同样的订单这一次完成的时间和上一次完成的时间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若是增加了,增加了多少?哪个环节导致增加了?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呢?若是减少了,减少了多少?哪个环节的速度提升了?其它环节有没有可能提升速度呢?思考:产品质量杠杠的,本月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和上个月相比、和去年同期相比,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若是提升了,提升的原因是?若是下降了,下降的原因?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呢?思考:生产部门每天都很忙碌,每天的产量如何?相对昨天和去年同期,产量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再进一步提升日产量呢?思考:虽然公司每月都有做不完的订单,就能证明公司的效益很好吗?订单为什么会处于做不完的状态?是效率的问题?还是订单量超过了公司的产能负荷?还是计划排产方面的问题?还是物料到位满足的问题?……若真的是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 所以,管理改善不是等到企业出了问题,才想起改善,而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意识,管理改善分为主动性改善和被动性改善:1: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在给企业造成任何损失前,就开始策划执行,让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的损失或负面影响;2:等到企业出了问题,要找对原因,采取根治措施,防止再发生,但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甚至有些问题是不可逆转的,不然为什么会有垮掉倒闭的企业不断重演呢?作为老板的您,您会选择哪一种管理改善呢?是选择日常的保健好还是等出了问题花大价钱去治疗呢?不容置疑,都会说“我肯定选择主动性管理改善呀,谁都希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健康平稳前行,不希望出现任何的闪失”,没错,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之后的行动呢?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下一万次决心不如实实在在走出那一步”。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迈出第一步,才可以收获停不住!羡慕别人没有用,在梦想和追求面前,一万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在人生征途中,决不能贪图安逸,怕苦怕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敢想敢干,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奋力拼搏,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企业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同行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他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我们没有改变不了的未来那么,管理改善何时做最好?怎么做才能有效果呢?如何让管理改善成为常态化?备注:为改进制定目标和寻找机会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利用审核发现、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的持续过程,通常会产生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原则依据: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增强对调查和确定根本原因及后续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关注—对各层级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懂得如何应用基本工具和方法实现改进目标—跟踪、评审和审核改进项目的策划、实施、完成和结果—将改进与新的或变更的产品、服务和过程的开发结合在一起予以考虑 |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有关改进的说明质量管理原则六: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的改进产品和过程,以增加组织提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几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提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卒,改进包括下列f.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说.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均能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 | 由领导授权的人员负责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起草拟定《项目管理改善方案》,经过充分的讨论会审定稿发布,并予以培训,以便人人都知道《项目管理改善方案》的要求,和积极参与项目管理改善对个人职业提升与发展的好处。对公司当前的现状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开展同比(与去年同期)、环比(与上个月度)、与同行比较,寻找差距或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将差距或下降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针对差距或下降的所在公司运营流程的环节或归属部门,成立不同的管理改善小组,任命管理改善小组组长,明确其管理改善的职责和权限。备注:改善小组可以自发成立并命名,也可以由不同的领导选人成立并命名。对于发现的差距或下降的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对公司的发展影响比较大或比较严重的,作为改善的方向或课题。运用流程性思维、5why提问法、围绕4M1E五要素找出导致差距或下降的因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SMART的原则确定管理改善目标,比如销量提升3%、产品合格率提升5%、材料损耗下降3%、能源损耗下降2%等等。由改善组长负责组织所有成员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和QC手法中的鱼刺图,对存在的差距或导致下降的情况展开原因分析,确定每一因素的根本原因,再利用柏拉图28原则找出根本原因中的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作为首要攻克的因素。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比如现有的设备、工艺流程、财务、费用预算等)对针对确定的原因(因素)逐一讨论改善措施,达成共识,将确定的改善措施按序罗列。根据第五条确定的改善措施,商讨改善措施的实施计划,形成《措施实施计划一览表》,包括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实施责任人、配合人、措施实施输出的结果、跟踪验证人,以确保各项改善措施都能按计划有序进行,确保改善目标的达成。所有改善措施实施完毕,由实施责任人负责对措施实施前与实施后进行分析对比,最好能留下前后对照的图片,用实施前后的数字佐证会更加有说服力比如产品合格率、效率提升、报废率、损耗率、工作的劳动强度,分析结果最好能形成PPT格式,为后期的成果发表做准备。由改善组长负责整理改善成果,形成PPT格式,备用于公司《项目改善成果发表大会》,向所有的参会人员通过讲解的方式展示项目改善成果,以便评委遵循三公原则对项目改善成果给予评价。改善措施实施结束,为了确保随后的工作开展都能按有效的改善措施实施,必须将改善措施纳入公司的管理制度、流程之中,以确保措施成为日常工作开展的规范、标准,进入常态化的过程。对于改善有成效的改善小组予以嘉奖表彰鼓励和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他们充分的动力,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好、更高的效益,同时确保他们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双赢。由改善小组组长对项目改善成果从头到尾进行整理,形成《项目改善成果档案》提交公司指定的部门予以存档,一是作为公司发展历程的证明和荣誉,二是可以作为新进人员学习的案例,三可以作为公司发展成果的沉淀和传承。由公司指定的部门建立《项目改善成果展示墙》或《项目改善成果展示文化走廊》,将所有改善有成效的项目逐一展示:三是创造全员参与管理改善的文化氛围,扩展更多的项目改善组,真正实现“人人都是改善标兵、人人都有改善的能力、事事都有改善的余地”改善向上的文化;四是可以向所有来访的相关单位或人员展现公司在企业管理方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提升相关方对公司的高度认可度和满意度,提升公司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与分量,赢得更高的效益;五可以进一步增强团队成员互学、共进的良好竞争氛围和团队的凝聚力。备注1:在公司内部开展持续的管理改善活动的目的就是在公司内部创造“人人都有改善的能力,事事都有改善的余地”改善文化,解放老板,调动团队,共同助力企业发展腾飞。备注2:若贵司需要管理改善活动咨询、辅导与培训,敬请联系微信:waley518,聆听贵司的需求,开展现场初访,充分沟通,达成共识,贴心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