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惑:通过ISOMS认证对提升公司管理为何没用?

 管理简单有效化 2021-09-26
学习:提升自我  影响他人
交流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分享: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合作:实现双赢   共享成就
尊重成就彼此,共赢未来


解惑:通过ISOMS认证对提升公司管理为何没用?

情景1
经常会听到某些老板会吐槽“若不是为了投标能加分,我们真的不想去做什么ISO管理体系认证,对公司管理提升与发展一点作用都没有,每年还要为了迎接认证机构审核员费心费神,还要交钱。”
情景2
 某些企业老板抱怨“当初是看到同行都获得了ISO管理体系认证,觉得自己没有获得ISO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没面子,就糊里糊涂推行ISO管理体系认证了,获证后,公司管理没有任何变化,团队意识没有任何变化,产品质量问题依然频发,
客户投诉依然频发,真的感觉ISO管理体系认证对我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类似上述的情况或现象,在我们国内比较常见,导致ISO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越来越被诟病,难道真的是ISO管理体系标准没有用?难道真的推行ISO管理体系没有用?难道真的推行ISO管理体系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

今天我们就与大家一起分析探讨推行ISO管理体系为什么对提升企业管理没有起到作用:

 第一:ISO管理体系标准的由来
ISO管理体系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该组织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非政府间国际标准化机构,成立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及有关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贸易的交流和服务,并发展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中的合作,以促进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ISO组织制定的各项国际标准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该组织的100多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ISO管理体系标准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采用著名的戴明PDCA管理循环哲学思想,对企业的管理发展与提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是经ISO组织结合世界上众多先进的成功的企业管理精髓经过总结、分析、提炼出来的国际性标准,所以,ISO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比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3485医疗器械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经问世,立即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欢迎。

任何ISO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布,必须经过四分之三以上比例的成员国举手表决同意后方可发布正式版本,我们中国是其中的成员国之一,目前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直接采用或等同转为相应国家标准,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贯标和认证“热”。全球已有几十万家工厂企业、政府机构、服务组织及其它各类组织导入ISO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从全国认证认可信息服务平台获悉,截至2021年2月,全国共有有效认证证书268万张,获证企业79万家其中证书数10万以上的省份六个,分别为广东504322张江苏364644张浙江359525张山东202087张上海112159张北京104342张
 
这么多企业都获得了认证,莫非没有对一家企业的管理提升与规范起到应有的作用?答案肯定是否定,为什么会有众多的企业老板吐槽ISO管理体系认证对提升企业管理没有作用呢?


第二:推行ISO管理体系是谁的职责?
ISO9001:2015

 0.1总则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

ISO14001:2015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

ISO45001:2018 0.3成功因素
◆对组织而言,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战略和经营决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领导作用、承诺以及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参与。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保持,其有效性和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取决于诸多关键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职责和担当
—最高管理者在组织内建立、引导和促进支持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文化

ISO22000:2018 0.1总则 采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

充分表明:公司推行ISO管理体系,是战略性决策,是一把手的工程

思考:
1.作为老板是否真正从内心给予重视与支持ISO管理体系,在哪些方面给予了重视与支持?
2.作为老板是否在可行的情况下真正躬身入局ISO管理体系?
3.作为老板是否定期听取ISO管理体系的报告工作?
 

第三:ISO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与否取决于谁
ISO9001:2015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环境相适应,与战略方向相一致;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是可获得的;
沟通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效果;
—证实企业具有稳定提供满足客户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履行合规以务
—增强顾客满意
—提升管理绩效
—实现管理目标
促使人员积极参与指导和支持他们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贡献
推动改进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思考:
1作为老板,在ISO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与持续改进过程中,是否严格履行了职责?是否发挥了作用?
2.是否在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确定ISO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
3.是否在公司内部建立并落实了ISO管理体系考核管理机制?
4.是否在公司内部建立并落实了ISO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管理机制?
5.是否定期组织或授权组织开展ISO管理体系改进活动?

 
第四:导入ISO管理体系需要将哪些工作落到实处
1.1导入的目的—目标明确,方向正确,坚守导入目标
▼企业明确导入ISO管理体系的目的

1.2导入前的现场调研诊断—充分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以便与ISO管理体系能真正有机融合
深入企业现场细致的调研评估诊断;
▼出具调研诊断报告;
▼充分认真讨论调研诊断报告,正视存在的不足或缺失;

1.3推行计划的策划与确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策划推行计划,给与公司正确理解ISO管理体系的时间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策划ISO管理体系推行计划

1.4推行前的动员与培训,确保企业正确理解与认知ISO管理体系,宣传造势,提升全员参与的氛围
▼ISO管理体系标准导入培训;
▼召开ISO管理体系标准导入动员大会;
▼成立ISO管理体系标准推行委员会,明确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ISO管理体系标准知识培训;

1.5 ISO管理体系策划,确保公司的实际情况与ISO管理体系有机融合,防止两层皮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组织策划ISO管理体系

1.6认真对待ISO管理体系的建立,确保说、写、做三方的一致性
▼检讨现有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建立适宜的ISO管理体系管理架构;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划ISO管理体系管理架构各部门、岗位的职责与权限;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策划ISO管理体系文件编写计划;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ISO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原有文件的修正和需要增加的新文件;
▼组织企业领导、各相关部门、人员认真充分讨论会审ISO管理体系文件;
▼结合讨论会审的意见予以修正完善ISO管理体系文件;

1.7 ISO管理体系的试运行,理论与实际相互验证,确保理论与实际完全相一致
▼ISO管理体系文件初步定稿发布,ISO管理体系进入试运行;
▼在企业内部通过多种适宜的方式宣传ISO管理体系知识;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组织开展ISO管理体系运行培训,必要时进行考核;
▼定期开展ISO管理体系运行监督与指导,确保各相关部门都能真正正确理解与执行。

1.8 ISO管理体系的内部宣导,进一步督促公司将ISO管理体系落到实处
▼在企业内部组织ISO管理体系知识竞赛活动,创造全员参与的氛围,真正落实ISO管理体系要求;
▼组织召开ISO管理体系运行总结分析会议,听取各相关部门、人员的建议或要求,必要时予以修正;

1.9 ISO管理体系内审员的培训与考核,为公司培养一支优秀的ISO管理体系运行保障队伍
▼组织开展有效的ISO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考核,颁发ISO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

1.20 ISO管理体系的内部评审与改进,开展自我批评、改进与完善,确保ISO管理体系落地生效
▼成立ISO管理体系内审小组,策划落实内审前各项准备工作;
▼组织实施第一次内审工作,充分发现体系缺失或不足(备注:防止出现走过程填记录现象);
▼针对内审发现的缺失或不足,分析查找根本原因,落实纠正和纠正措施,确保体系符合性与有效性;
▼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工作,确保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
▼组织实施第二次内审工作,再次充分发现体系缺失或不足;
▼针对内审发现的缺失或不足,分析查找根本原因,落实纠正和纠正措施,确保体系符合性与有效性;
▼组织开展ISO管理体系迎接外审培训;
▼在外审前,组织对ISO管理体系重点场所进行外审前检查与整改;

1.21 迎接外部验证,获取第三方认证注册,增强公司持续满足ISO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与可信度
▼策划迎接ISO管理体系外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迎接ISO管理体系外审;
▼针对ISO管理体系外审发现的不合格,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予以整改;

所以,要想ISO管理体系推行实现落地生效,助力企业管理发展与提升,初期认证需要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步骤和真正落实上述一系列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避免ISO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现两层皮的情况,即ISO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才能真正将ISO管理体系的精神“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说我所做,保持说写做三方持续一致”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确保ISO管理体系助力企业管理发展与提升,实现预期的目标。

鉴于此,国家发布的《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明文规定:初次申请管理体系认证,必须确保管理体系的运行时间超过三个月。

从企业开始策划导入ISO管理体系到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至少需要五个月的时间,才能确保企业真正实现理解、消化、吸收、转化、接收、执行ISO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否则是不可能保证ISO管理体系的执行真正与企业的业务过程相互融合,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推行ISO管理体系的预期目标。
 
思考:
1.那些吐槽ISO管理体系认证没有起到作用的老板,请问贵司导入ISO管理体系时是否严格按照上述的要求严格落实执行了?
2.在ISO管理体系标准“领导的作用和承诺”明确规定“确保管理体系的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请问公司在建立ISO管理体系时,是否真正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是否真正将ISO管理体系的要求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互揉合在一起?
 
第五:ISO管理体系持续运行需要将哪些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有些企业一旦获得ISO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感觉一切得到解放,企业内部的一切工作都恢复了原样,ISO管理体系文件便被束之高阁,呼噜大觉,日常的工作又回到了原点,完全是我行我素,将ISO管理体系的要求抛到九霄云外,试问,这样的做法如何能确保ISO管理体系的尊严和作用?

我们不妨再认真看看获得证书后,在ISO管理体系保持过程中,企业应该持续做什么?

2.1 ISO管理体系的持续实施
▼每年有效的深入的ISO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每年有效的ISO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工作;
▼接受ISO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每年的监督审核;
▼定期的ISO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指导。

2.2 ISO管理体系随着公司的变化而同步进行变更完善
▼当发生变更时,必须及时修订完善ISO管理体系,确保持续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覆盖的产品范围
●覆盖产品的工艺流程
●覆盖的认证场所范围或位置
●管理架构
●部门职责
●企业的运营流程
●企业的经营性质
●其它与ISO管理体系有关的变更

2.3ISO管理体系与公司后续导入新的管理模式有机融合,避免多条腿走路
▼导入新的管理模式与原有ISO管理体系的整合融合,避免多条腿走路

2.4ISO管理体系的定期总结分析与改进完善
▼定期的ISO管理体系运行总结分析会议,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完善
▼ISO管理体系运行总结分析报告,肯定符合的与优秀的,鞭策偏离的与落后的,全员同步前行

2.5可以随时迎接第二方对ISO管理体系的审核

2.6ISO管理体系培训常态化
▼年度的ISO管理体系培训计划策划与实施包括与ISO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培训
▼与ISO管理体系知识有关的宣传与培训

2.7ISO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考核与公司绩效考核相融合

2.8ISO管理体系宣传月活动方案策划与落实

2.9ISO管理体系内审队伍的优化
▼内审实战能力强化提升培训
▼内审队伍成员的优化与精选

思考:
1.那些吐槽ISO管理体系认证没有起到作用的老板,请问贵司ISO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落实了?
2.在ISO管理体系保持过程中,上述各项工作是否做到位了?
3. 在ISO管理体系保持过程中,作为领导,是否维护了ISO管理体系的尊严?
 
第六:深度自省
不论ISO管理体系导入阶段还是保持阶段,若不能严格按照ISO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何以要求ISO管理体系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助力作用?
ISO管理体系重在实施与保持,不是获得证书后就让其呼噜大觉;
ISO管理体系不是给认证机构建立的,而是通过建立并实施,顺利通过认证机构的验收获得能力证明;
ISO管理体系不是给客户建立的,而是通过建立并实施确保客户验厂通过,加深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ISO管理体系不是为了投标才建立,而是通过建立并实施确保投标成功。
…………
 
思考:
企业通过了ISO管理体系认证,之所以没有帮助企业提升与规范管理,助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1.是因为……?
2.还能怪罪ISO管理体系吗?若不能怪罪ISO管理体系,哪怪罪谁呢?
 
恭喜发财
大吉大利
思想变则心态变     心态变则意识变
意识变则态度变     态度变则行为变
行为变则性格变     性格变则结果变
结果变则效果变     效果变则效益变
效益变则命运变     命运变则变强大

无论哪个行业,专业的是越来越贵了,如果你问的价格很便宜,不是你捡到便宜了,而是被新手练手了,专业的事情只有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会创造价值!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学习—消化—理解—思考—运用—复盘—强化


1.若这些工作不能持续落实形成常态化,说能理顺管好生产,就是在瞎扯淡

2.到一家工厂生产现场,看什么?怎么看?以判断其管理的质量

3.现场管理七大核心要素:6M1E

4.沟通管理的十大准则

5.详解生产现场精益化管理数字规则

6.客户验厂十三点注意事项

7.卓越管理者两会法则:对下属会负责,对上司会管理

8.管好安全需确保哪十二项安全工作常态化?

9.公司违规现象屡禁不止,是因为有太多的“破窗现象”

10.想管好供应商,又怕质量部门接触,怎么办?

11.公司为什么总是留不住人才?

12.现场,管理者看着正常,老板看着异常,为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