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阅读记忆更深?

 秋天的松树i2pd 2021-09-26

说到阅读,还有一个很多人关注或懊恼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看完一本书,很快就不记得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好像是记忆力的问题,就好像谁的记忆力好,谁记住得就多,谁记忆力差,记住得就少。

记忆力的确是一大影响因素,但这很大程度上也是阅读方法的问题,因为有实验证明,同一个人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最终的记忆效果也会相差甚远。

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方法能让我们记得更牢呢?

1.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回想一下,你都是怎么阅读的呢?

大部分人可能都是采用阅读+画线+摘抄这样的读书方法。

不能说这样的方法不好,但是这样其实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

但是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并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行为,我们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所以,想要把书中的知识记忆的更深刻,我们需要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怎么建立联系呢?

一个很好用的方法,就是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停下来思考2个问题——我知道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所改进?

2.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作者思路

每个作者写书的时候,都会尽量把自己网状的想法梳理成树状结构,并用线性的语句表达出来。

所以,如果你能用思维导图,把作者构想时的树状结构梳理出来,那么这些内容留在你大脑中的印象就会更深。

3.看完之后多“输出”

比起输入,大脑更重视输出。输出一向是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记忆的最关键的步骤,因为它要求你不断地去主动思考和整理。

那么具体怎么输出呢?

你可以把书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篇读后感;也可以把自己当做老师,把学到的内容交给别人。

4.不要急于求成,慢下来

当我们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做一件事时,往往是做不好的,而一旦我们放下功利,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许多事情或许就迎刃而解了。

读书也是一样,阅读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本本的书读下来,日积月累,才能看到效果。

所以,不要急于求成,试着慢下来,花更多时间和耐心在上面,不要仅仅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你会发现,记住的东西也会更多。

5.学完之后尽快安排复习,反复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因此,在学习后要在第一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并及时安排以后的复习。

6.理解为前提,拒绝死记硬背

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且牢固。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想要保持较高的记忆量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记忆,而且效果还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