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表示:任何一家汽车公司不做自动驾驶,就是死。这一言论很快引起业内的关注。 而在今年6月底,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因在股东大会上,公开拒绝采用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称“灵魂要握在自己手里”,一时之间站在舆论的风口。在3个月之后,上汽集团因自动驾驶话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自动驾驶汽车更安全?王小秋表示,自动驾驶来了,驾驶乐趣与驾驶疲劳都没有了,可以在车里躺平。交警也不会找麻烦。和人类司机相比,自动驾驶是不是真的更安全?回答是肯定的。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道路,任何一家汽车公司不做自动驾驶,就是死。王小秋认为,自动驾驶能够极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提高安全出行。在王晓秋提出了上述观点同时,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也对智能驾驶提出了自己看法,其特别批评了一些新兴车企混淆智能驾驶概念的做法。冯兴亚表示:“自动驾驶来了,不用为上下班的路途而发愁,在上班路上能喝喝咖啡,办办公。”根据数据统计,90%的交通事故,是人为误操作引起的。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 35,000 人死于车祸。由于自动驾驶汽车理论上可以比人类司机更快做出反应,并且不会醉酒驾驶、不会边开车边发短信或感到疲倦,所以它们应该能够显著提高车辆安全性。而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发展自动驾驶或者智能驾驶技术,已经成为了众多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但需要明白的是,当下量产车型仍处在L2级别的“自动驾驶”,与上述大佬口中能够提高安全性的“自动驾驶”,恐怕还有很遥远的距离!首先,我们来定义“自动驾驶”的含义。汽车工程师协会定义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六个级别,如下所示:L0:人类司机掌控所有驾驶功能 L1:某种程度的驾驶辅助(可以是自适应巡航或路线保持 / 居中) L2 :部分自动驾驶(同时具备自适应巡航和路线居中),但司机必须保持控制状态(手放在方向盘上,双眼注视路线,或者两者皆有) L3:有条件的自动驾驶(特定条件下司机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做自己的事情,但收到车辆提示时必须介入控制) L4:高度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下,如指定城市街道和 / 或校园道路上,司机不需要介入控制) L5:完全自动驾驶(不需要人类介入控制) 当今道路上的许多消费级车辆,例如特斯拉、小鹏、理想等,都具有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它们可以让车辆保持在车道中央,并且可以自动加速和制动,甚至超车、转弯、过匝道。然而,司机驾驶这些车辆时如果真的看书或喝咖啡,显然是不安全的。目前,司机仍然需要手握方向盘,不断监控道路并准备好随时接管控制。这与真正的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距离。对此,冯兴亚表示,目前的“自动驾驶”只是智能辅助驾驶而已,还远不是自动驾驶范畴。不能把辅助驾驶叫做自动辅助驾驶,辅助驾驶就是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然而,正因为车企和消费者缺少这方面的认知,导致相关交通事故已经屡见不鲜。在今年8月份,31岁蔚来车主开启自动驾驶后,因车祸不幸去世。之后,蔚来品牌部人士回复称,Navigate on Pilot(NOP)领航辅助不是自动驾驶。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特斯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已经导致多起致死事故,包括谷歌、Uber在内的自动驾驶研发测试,也都大大小小发生过事故。但责任归属却始终与技术无关。2016年1月20日,中国更是发生了全球首例“自动驾驶”致死车祸。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上,一辆特斯拉轿车在”自动驾驶状态下“,撞上一辆正在作业的道路清扫车,特斯拉司机当场身亡。而抛开其中可能的技术原因,其中很大一把原因来自于车主盲目的相信智能驾驶系统。而导致这一原因,离不开厂家的“过度”,甚至是“虚假”宣传!一些车企为了销售车辆,往往在宣传时大肆采用“L2级无人驾驶”“L3级无人驾驶”等口径,省略了“辅助”,给一些车主留下了错误的印象。不过,在蔚来事故发生之后,蔚来、小鹏、理想等均修改了文案,“自动”变为“智能”。最后,电驹小编在这里温馨提醒大家,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只有安全的驾驶员,没有安全的自(智)动(能)驾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