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与异性亲密交往过程中,产生恐惧的心理感觉,是怎么回事?

 十八点心理 2021-09-27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在情感的道路上,有不少人会觉得自己和异性之间的交往,总是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甚至是战战兢兢的感觉。这种感觉总是让自己浑身不舒服,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焦虑感。

有时候也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密关系这么差?为什么内心会有这样的恐惧感?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每个人在情感的道路上都在一路摸索。如何能够在情感关系上成为一个游刃有余的人?如何能够在情感道路上一帆风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奢求。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好的异性亲密关系需要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者往往缺一不可。我们对一些人容易产生一见钟情,这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就是一种激情的状态。如果双方选择继续交往下去,那么就会产生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会让彼此的内心走得更近一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情侣在刚开始的时候如胶似漆,谁也离不开谁,每天都是亲密和激情进行叠加。但是在这段感情中,如果缺少了一种彼此的承诺,那么这段关系也是容易分崩离析的。承诺是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比如说我承诺对你好,你也承诺对我好。但如果一方选择了出轨或者和其他的异性产生关系,那么这段关系的承诺就会失效,随后彼此的亲密关系和激情关系也会逐渐丧失,最后这段关系就破裂了。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理论知识,确实是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也许彼此的情感关系会更好一些。毕竟,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教的,无师自通还是少数。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有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创伤,这些创伤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脆弱起来,比如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主感,缺乏勤奋感,缺乏性别角色统一感等等。这些心理任务都是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需要进行完成的,当没有完成后,就容易出现问题。甚至会潜移默化伤害到对方。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会对对方不信任,甚至会查询对方的行踪轨迹,在这一点上就会让对方很不舒服,如果对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那就相当于埋下了一颗雷。

从人格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立的,有些人的人格发展比较稳健,有些人的人格发展比较坎坷。每一个原生家庭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一般出现问题了,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是有紧密关系的,可以从侧面看出父母的人格也不是很健全。

我们无需去责怪自己的原生家庭,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否从原生家庭走出来,重建自己的新认知。比如家里人说找个人结婚就可以了,就完成了人生大事,反正都是过日子的,哪有那么多的真挚爱情?如果真的相信了家人的话,可能有一天会觉得他们说得并不是正确的。

很多人觉得人生本身就是苦的,但既然是苦的,那就想一想如何变得更加甜一点?身体有疾病了,去医院进行救治;心理有疾病了,去找心理医生;情感关系有问题了,就想办法去救治。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修行,一切都是看自己如何正确面对,活出真善美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