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大便解读手册:一文看懂粑粑的正常&异常情况

 医生妈妈欧茜 2021-09-27
y

宝宝今天还没拉,着急……
一天拉了几次,着急……
怎么拉的颜色和昨天不一样,着急……


新手爸妈总是会为孩子拉粑粑的事揪心,即便养二胎变淡定了,看到新的颜色与性状的粑粑,也难免心里咯噔一下:

粑粑出现异常,

娃是不是生病啦?


其实,孩子的大便在各方面上个体差异性很大。

颜色:黄色、绿黄色、绿色......
性状:粘液样、水样、稀糊样、蛋花样,伴有奶瓣、泡沫、血丝(而非血块)……
次数:从一天六七次,到六七天才拉一次
气味:酸臭、恶臭、特殊臭……
表现:放屁多、边吃边拉……


以上这些情况,有可能提示孩子腹泻或其它健康异常,也有可能只是生理性的,也就是正常现象。

那么具体要怎么分辨呢?今天请到儿科庄士豪医生来给大家仔细讲解。

1

出现这些情况要尽快就医

临床上,大部分关于孩子大便“异常”的情况都是正常的,医生会强调动态观察与监测,先不做特别干预。

但也有少数异常情况需要高度警惕,尽快送孩子就医查明原因。

①白陶土样粪便


如果是婴儿期儿童(<1岁),出现有较长时间的白色或者白陶土样粪便(例如图片中前6张图),合并有皮肤黄染,尤其是暗黄倾向,需要提防胆道闭锁的可能性,要尽快到儿科就诊,就医时带上粪便样本或清晰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②果酱样粪便


如果出现果酱样粪便,合并有不明原因的哭闹或者呕吐,手指轻压孩子腹部时感受到腹部包块,这种情况要特别提防肠套叠的可能性。

肠套叠通常发生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超过这个年龄的大孩子发生少一些,但也会有,通常会合并描述肚子疼。


肠套叠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疾病,必要时需要腹部肠道超声检查,甚至是外科介入,予以空气灌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③脓血便或者血便


首先强调一点,大便带血不一定是鲜红的,也可能是暗红甚至黑褐色,出血量是很重要的诊断指标。

导致血便的可能原因有肛裂、消化道出血、梅克尔憩室、肠扭转、过敏性紫癜等等,出现血便应尽快就医做具体检查,同样提醒就医时带上大便样本给医生作为诊断依据。

如果大便出血量比较大,不仅仅是“血丝”的程度,倾向于脓血便表现,可能还合并有发热、食欲减退,这时需要提防细菌性痢疾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④羊驼颗粒状粪便


如果大便呈现出羊驼的颗粒状大便,或者是图片中布里斯托大便分级法中前三种类型的大便,并且出现有排便过程中的痛苦难受,那么需要考虑功能性便秘。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 关于便秘的两个常见误区

1、以为判断功能性便秘的标准是【几天没有排便】

实际上,几天没拉可能是因为“攒肚”,即由于生理性厌食导致进食量不足等原因形成粪便较少。便秘的判断主要看粪便性状和排便痛苦。

2、对便秘的处理

针对这类功能性便秘的儿童,并不推荐益生菌、多喝水与多吃香蕉,目前并没有高等级循证证据证明有哪一种的益生菌对于功能性便秘有改善作用,多喝水对于便秘的缓解程度也是有限的。尤其是6个月以下儿童,不应该喂水。

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改善便秘,西梅、火龙果、石榴等水果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可以适量给孩子提供。

而香蕉并不推荐给便秘患儿吃,本身其膳食纤维含量并不突出,而且不够成熟的香蕉含有较多鞣酸,可能加重便秘“添倒忙”。

2

判断孩子腹泻

重点要看动态变化

很多家长会把宝宝大便稀判断为腹泻,这是不够准确的。要分辨哪些是腹泻,哪些是正常,首先搞清楚儿童腹泻是怎么一回事。


实际上,儿童腹泻本质上是一组由多病原与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与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儿童常见问题。

孩子大便次数较既往增多或性状较既往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重点是相比平时的改变),都属于腹泻,其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①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包括细菌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 病毒感染:秋冬季多见,表现为大便次数较既往增多,稀水样,量较多,可能伴发热及呕吐,大便化验没有明显红细胞或者白细胞。

  • 细菌感染:分为产毒性细菌感染和侵袭性细菌感染,产毒性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类似病毒性感染导致腹泻,而侵袭性细菌感染可表现为粘液血便,大便次数和量多少不等,常伴发热,腹痛,大便化验红白细胞增多。 

②非感染性腹泻


和肠应激、饮食不当、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以及过敏等因素有关。

3

这些疑似“腹泻”的情况

可能是正常的

说完了和腹泻有关的大便情况,可能还是有很多家长不明白:

我家娃大便不是这样的,但确实比平时拉得多,性状也有差别,怎么知道有没有问题呢?


有这个疑问的家长,可以看下自家娃的大便能不能和以下描述的情形对号入座,如果是,那便不用太担心了:

①粪便颜色


儿童最常见的大便颜色是黄色的。注意,这里强调是【最常见】,意味着并非其他颜色就是异常。

大便的颜色是由粪胆素与食物残渣共同渲染成的,如果颜色不是【最常见】的黄色,首先需要考虑食物相关的问题。


比如,要考虑是不是摄入量超过了吸收负荷,这里可以先简单粗暴地一一对应:

绿色大便——需要考虑近期饮食中绿叶蔬菜是不是偏多了


红色大便——需要考虑近期饮食中西瓜、甜菜、番茄酱或者辣椒是不是偏多了


黑色大便——需要考虑近期饮食铁剂或者富含铁的食物(不包括红糖以及红枣)是不是偏多了?

②粪便性状


性状上,最常见的还是粘液样。呐,划重点,又是【最常见】。孩子正常大便不一定都是粘液样,可能因为个体差异性而有所不同。


比如可能有的孩子会有奶瓣,或者是放屁过程中【夹带私货】,可能是【屁中带屎】,这可能与孩子的肛门括约肌发育有关。


而有部分孩子大便中可能有比较多的泡泡,这可能与孩子吃奶太快太急有关。


至于边吃边拉的情况,多与人体胃结肠反射有关系。

干饭人干饭魂

实际上,上述大便情况都可能是正常的,我们仅仅需要关注【2+1】点即可。

所谓【2+1】点,【2】指的是急性期需要避免【脱水】与【红臀】两点:

脱水需要关注到是否出现有眼窝凹陷、囟门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口唇发白、尿量减少、口水减少、精神非常疲倦等这类脱水表现;

红臀:需要注意臀部护理,预防红臀:便便后用清水清洗,干毛巾吸干水分,在肛门及臀部旁边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用于预防红臀;


而【1】指的是长期的生长发育情况,重点需要关注体重增长是否顺利,体重是否曲线上升,是否大致平行于
生长曲线。

来自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4

医生妈妈写在最后

肉眼观察粪便的情况能够帮助家长关注孩子的一些健康变化,及时发现和识别一些危险程度高的异常情况。

实际上,大部分家长以为的“不正常”粑粑都是正常的。科普相关知识,是为了帮助家长减轻焦虑,而不是让家长每天对照文章去比对粑粑有没有问题。

end


本文作者

庄士豪,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福建省儿童医院青年医师,追求完美的处女座,循证医学践行者,熟练运用 UpToDate 临床顾问及默沙东诊疗手册等医学循证依据数据库,以循诊医学理念为基础,为患儿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擅长小儿常见皮肤病、儿童疫苗评估、小儿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规范化诊治;不明原因发热及慢性咳嗽诊疗方案解读;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等感染性疾病规范化治疗;科学指导儿童喂养,包括但不局限于厌奶、吐奶、拒奶、断奶、辅食。

*视频号与公众号同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