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诸脉之纲领

 经旨传习 2021-09-27
“黄帝问于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缓急,以至数言。小大滑涩,以形体言。滑,不涩也,往来流利,如盘走珠。涩,不滑也,虚细而迟,往来觉难,如雨沾沙,如刀刮竹。六者相为对待,调此六者,则病变可以定矣。愚按∶此节以缓急大小滑涩而定病变,谓可总诸脉之纲领也。然五脏生成论则曰小大滑涩浮沉。及后世之有不同者,如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仲景则曰∶脉有弦紧浮沉滑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滑伯仁曰∶大抵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也。所谓不出乎六者,以其足统夫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血气之病也。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里,诊为湿为实。迟为在脏,为寒为冷;数为在腑,为热为燥。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此诸说者,词虽稍异,义实相通。若以愚见言之,盖总不出乎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辨而已。如其浮为在表,则散大而芤可类也;沉为在里,则细小而伏可类也;迟者为寒,则徐缓涩结之属可类也;数者为热,则洪滑疾促之属可类也;虚者为不足,则短濡微弱之属可类也;实者为有余,则弦紧动革之属可类也。此其大概,皆亦人所易知者;然即此六者之中,而复有大相悬绝之要,则人多不能识也。夫浮为表矣,而凡阴虚者,脉必浮而无力,是浮不可以概言表,可升散乎?沉为里矣,而凡表邪初感之甚者,阴寒束于皮毛,阳气不能外达,则脉必先见沉紧,是沉不可以概言里,可攻内乎?迟为寒矣,而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可温中乎?数为热矣,而凡虚损之候,阴阳俱亏,气血败乱者,脉必急数,愈数者愈虚,愈虚者愈数,是数不可以概言热,可寒凉乎?微细类虚矣,而痛极壅闭者,脉多伏匿,是伏不可以概言虚,可骤补乎?洪弦类实矣,而真阴大亏者,必关格倍常,是强不可以概言实,可消伐乎?夫如是者,是于纲领之中,而复有大纲领者存焉。设不能以四诊(望、闻、问、切)相参,而欲孟浪任意,则未有不覆人于反掌间者,此脉道之所以难言,毫厘不可不辨也。(《类经·三诊六变与尺相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