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国情怀】白鹤丨母亲

 昵称71028402 2021-09-28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母亲

□ 白鹤 / 文 

当年林县开始修红旗渠时,张买江才十三岁。他父亲在修红旗渠的工地上因故去世。买江的母亲强忍着泪水,把丈夫安葬后,指着丈夫的铺盖说:“买江,你爹还没修成红旗渠就入土了。你去接你爹的班,继续去修红旗渠吧。”


买江当时还小,正在上学,他不理解母亲的心思,低头不语。这时,母亲说:“买江,咱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你也知道。碰到旱年,庄稼颗粒不收,家家偕儿带女,背井离乡,去山西逃荒要饭,已成常事。为了省水,多数老百姓常年不洗脸。不敢浪费一滴水。淘菜水用来刷锅,刷锅水用来饮牲口。我给你讲个实事,县北有个南荒村,有一家新娶了一个媳妇。大年三十那天,为了过年煮扁食,她老公公就担着水桶,步行二三十里,去漳河里挑水。一担水也就六七十斤,但远路没轻载,走个三五里,就停下来歇一歇,然后挑起水再走。这个肩膀磨肿了,就换到另一个肩上,累得呼哧呼哧直喘粗气,汗珠滴叭滴叭地往下掉。走得腰酸腿疼,骨软筋酥。一路上紧走快赶,生怕误了煮扁食。天刚黑下来时,老汉终于把满满两桶水担到了家门口。贤惠的儿媳妇一见老公公那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心疼得直掉泪,马上就上去接过担子,不料在进门槛时,儿媳被跘倒在地,老公公辛辛苦苦从漳河里担回来的两桶水,霎时洒了个净光。儿媳感到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事,就觉得没脸见人了,除夕之夜,就上吊自尽了。一家人哭天嚎地,悲痛欲绝,过了个伤心年。”

母亲说到这里,眼里不禁流下了泪水。她叹了口气,接着说:“买江,为了不再让这类事情发生,为了不再让千千万万个老百姓为水作难丧命,你就接过你爹的镢头和铺盖,继续去修红旗渠吧。不把漳河水引到咱林县,你就别咱这个回家!”张买江说:“娘,我听你的话,去修红旗渠。你等着,儿子保证把漳河水引到咱家门口。”说罢,背起镢头和铺盖就往红旗渠工地上去了。


张买江的母亲送儿子上工地,子承父业,两代人前仆后继修红旗渠的事迹像一阵风霎时传遍了整个红旗渠工地,也传到了县委书记杨贵的耳朵里。杨书记亲自接见张买江,对他说:“我听说你来修渠是你母亲的主意?你母亲真了不起呀!她有主见,有思想,有胸怀,有肚量,一般当娘的是做不到的。你母亲很伟大,令人敬佩。她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相信县委,支持修渠,很有远见,值得我们学习和表彰。”

自买江走后,当娘的也没闲着。她知道修渠成天和石头打交道,费鞋费衣裳。她就不分白天黑夜地给儿子做鞋缝衣裳。当时还没有电,晚上就坐在炕上,戴上老花镜,在煤油灯下给儿子纳鞋底。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厚厚的铺衬,在母亲的手里,变成了一双双硬梆梆的踢山鞋。为给儿子做鞋,每天晚上,她只等熬干了灯油,熬红了眼睛,才去休息。当时买布要布票。她就东借西凑,给儿子做衣裳。为了耐磨,她特意在膝盖和肩膀的地方再补上一层布。怕儿子不够穿,她又把丈夫穿过的衣裳改成小衣裳,趁村里往工地送粮送菜时,一次次地给儿子往工地上捎。为修红旗渠,她耗费了不少心血,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不仅如此,她还经常托人捎口信,嘱托儿子在工地上要好好干,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争取早日修成红旗渠,把漳河水引到林县,引到咱村。


张买江没有辜负母亲的嘱托和期望。他到工地后,什么活苦,什么活累,他就抢着干。工地上到处是石头碎片,割脚费鞋,他心疼母亲,就穿起用车胎做的鞋底。这种鞋底虽然耐磨,却很硌脚。时间一长,买江的两脚就磨起了厚厚的老茧。直到现在,他每隔几天就得用刀片割一割,不然就走不成路。由于买江干活不惜力,处处争先进,被县里评为红旗渠特等劳动模范,还受到省委书记的亲切接见。他在心里默默告诉母亲:“娘啊娘,你的儿子没有给你丢脸,没有辜负你老人家的期望。”

铁杵磨针,水滴石穿。林县人民苦战十年,终于把漳河水引到了林县。张买江在红旗渠工地上一干就是九年。当渠水流到他的村里时,他大声喊道:“娘,我把漳河水引到咱村了!娘,儿子回来了。”

母亲听到儿子的喊声,急忙跑出家门,只见渠水哗哗地流向村里的池塘和田地里。母亲喜极而泣,她提着壶灌了满满的一壶水,跑到丈夫的坟上,倒在坟前,然后一屁股坐到坟前,呼天呛地嚎啕大哭起来。她哭得凄惨悲切,酣畅淋漓,泪水哗哗流淌。整整十年的思念,悲伤,希冀,理想,一古脑儿从心里发泄出来。哭声中有喜有悲,真是百感交织,一吐为快。如今,人们只知道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却不知道为修建红旗渠默默付出的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母亲。
——  The  End——

白  鹤  本名白常学。中国民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