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要是能演「钟南山」,就好了。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9-28

微博 | @视觉志

作者 | 霹雳蓝

演康熙这件事上,

陈道明公认封神。

《康熙王朝》里一段「怒斥群臣」的戏,

被网友称“全程高能,赞一句神作不为过”。

但「神」也有前辈。

《康熙王朝》之前,

先有的《雍正王朝》,

两部都是历史剧大作。

图片

只是,单看剧名也能知道,

《康熙王朝》,陈道明饰演的康熙是主角。

《雍正王朝》,「焦晃」饰演的康熙是配角。

图片

焦晃饰康熙

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熟悉「焦晃」,

但对唐国强应该不陌生。

当年,唐国强通过《雍正王朝》中雍正一角的表现,

获得金鹰奖最佳男主和飞天奖提名。

图片

唐国强饰雍正

但是,意料之外的是,

本来作为配角的焦晃,却力压唐国强,

一举拿下金鹰奖最佳男配和飞天奖视帝,

在飞天奖评委眼中:「焦晃就是男主角。」

当年的奖不像现在,那份量可是足足的。

且,不论是当时的观众,还是现在的网友,

对这份奖项无一不表示认同。

图片

后来一波又一波的业内人士,

去解析研究「焦晃版康熙」,

结论是:

算得上中国电视剧史上几个巅峰表演之一。

谁又知道这个表演,

是焦晃退休后的首次电视剧表演,

那会儿,他已经61岁了。

图片

 01 

老爷子人生的起伏程度,

也担得起一部大剧了。

那些都是后话了,

先来感受几个值得留名影视史册的细节。

《雍正王朝》开篇,

就是气氛肃穆的御前会议,

此时的背景是黄河决口,

百姓受灾,无粮可吃。

焦晃饰演的老年康熙,

在听完皇四子禀报的户部清查结果:

——国库无粮可调无款可派。

显然是震惊了,一时又难以相信,

自己亲手托付给太子的国事,

被败坏到如此境地!

短短5秒不到,

镜头里焦晃演绎下,

一个不敢置信、痛心、震怒的老皇帝,

迅速锁住了看客的情绪。

只看动图 那种氛围也扑面而来

图片

动图截自:B站Rarondo9

到后面,抢过折子亲眼确认既成事实之后,

老康熙像被抽走了大半的力气,

眼神幽幽看向大殿之上:

“这些年玄烨把国事交给太子……”

图片

注意,

这一句中的「玄烨」

是焦晃自己的发挥,

可说是细节中的细节,

也是让观众折服的高能点。

众所周知,皇帝自称“朕”,

原剧本里也写着“朕把国事交给太子”,

但是,最终主创人员一致同意:

只这一句,当称「玄烨」。

图片

怎么回事呢?

焦晃翻阅了各种史料,

做足了功课,吃透了剧本:

“那句是对天说的。”

“对群臣称朕,但对列祖列宗,康熙只是玄烨。”

服啊……

到现在,

没有任何演康熙的演员细到这程度,

包括陈道明。

直接感受一下原片吧

原声+演技=视听享受

来源:B站Rarondo9

 02 

对本命「话剧」,他更是「用情至深」。

《正红旗下》最后一幕,是老舍投水自尽。

为了让现场效果更逼真,

剧组人员在舞台上准备了一台活水。

首演时,正值隆冬腊月,水冷刺骨,

但是因为每一次都太过投入,

走到水里,他居然不感到冷。

注意是「每一次」。

那年,他64岁。

图片

演康熙,观众认为他就是康熙,

演老舍,观众认定他就是老舍,

任何角色,在他这里如入化境。

成就这种「人角合一」功力的,

除了对角色的无尽打磨,

功不可没的,还有他的声音:

「宛若低频的洪钟,

朗朗而来,高低曲折,尽在其中」

辨识度极高。

是观众一致认为不看脸,

只用声音就能演一出大戏的少数几位。

戳视频 感受焦晃老师的声音表演功力

无怪乎,向来嚣张孤傲的「黄药师」

——中国香港演员曾江

谁也看不上,多次炮轰圈内演员不专业,

但,独服焦晃。

图片

曾江

只是这般宝藏级的演技,国宝级的声音,

也没能躲过这个「快餐影视」时代的“刀剑”,

被狠狠伤了一把。

几年前,因某剧组着急赶进度,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焦晃「被配音」了。

造成了老先生表演生涯永远的遗憾。

 03 

当时,剧组联系到他,
表示想要拍一个北平和平解放的剧,
希望他能出山来演,他几乎没有犹豫欣然接受。

原因很简单,其一来自家庭。

1936年,焦晃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就来了,

日本占领北平,肆意妄为,

逼得母亲带着焦晃和姐姐们开始逃亡。

他在幼年时亲眼见证了故乡的战火与动荡,

对和平格外渴望。

其二来自于角色本身,

他在剧中的角色,

是一位动荡年代一身风骨的老学者:

燕大校长何其沧。

而他父亲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就读。

实际上,当时老先生已经78岁高龄,
但是,出于对角色的尊重和喜爱,
他克服了年龄带来的体力不支等问题,

全身心地投入对人物的钻研和揣摩。

图片

只是,未曾想,

开播后伴随的却是,

对焦晃本人风骨的反复摩擦。

电视剧临到后期,剧组才发现,

由于拍摄过程中同期声录制环境有问题,

台词需要重新补录,

加上审查时间紧迫,

为了不耽误播出,避免损失,

他们迅速找了一个配音演员完成补录。

结果被眼巴巴守着焦晃出场,

就为了享受老先生台词功力的观众发现:

「并非演员原声」,

霎时间,舆论一片声讨之声。

更荒唐的是,

焦晃本人也是在剧开播之后才知道自己被配音了。

图片

 04 

最快看透本质的,

永远是眼睛雪亮的观众,

“影视快餐时代,

他们可以接受塑料演员、数字小姐,

但无法接受执着慢火打磨的老戏骨,

对他们来说怕是连提前沟通,

都担心浪费时间。”

没有任何社交媒体,

无奈,老先生急急找了朋友帮忙发声,

第一时间,想的是向观众致歉。

“剧组还是应该通知我,

我本人直到播出才发现被配音了,

震惊心痛,寝食难安。

我一贯强调台词的语言动作性,

也一直坚持声音是演员塑造人物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如今这个遗憾在我是语言难以形容,

我向观众致歉。”

「震惊心痛,寝食难安」

若不是始料未及的鞭子,

打到了自己坚守多年的「职业人格」上,

一位古稀之年,从不在意浮名的老戏骨,

怎么会用这痛心疾首的八个字?

遗憾已成定局,他没再多言语,

但用行动拒绝苟同娱乐圈的浮躁。

那部剧,是焦晃参演的最后一部电视剧。

图片

 05 

此后,他两耳不闻「窗外事」,

回归到自己热爱的话剧场上。

而,

又有多少人知道,

触电影视圈之前,

焦晃早已是戏剧界的泰斗级人物。

话剧界历来就有“南焦北于”的说法,

「于」是话剧表演大师「于是之」,

「焦」就是「焦晃」,

早在80年代,

他在上海话剧界就被称作“莎剧王子”。

只是,放在娱乐圈的「流量高门槛」里,

他们的知名度,

还不如三线开外的小明星。

图片

罢了,看客都明白「夏虫不可语冰」。

老先生也从不愿把自己套进圈里,

“我不是娱乐圈的人,我是戏剧人

我也不想挣太多的钱,没有用。”

如此,一晃又是好几个年头。

再次被呼唤,重回大众视野,

是在去年「谁来扮演钟南山」的热议话题下。

图片

疫情稳定后,

广电计划筹备一部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时代抗疫剧,

备受国民敬重的「钟南山院士扮演者」成了焦点。

同为1936年生人,从形到神,

都和院士有着惊人相似的「焦晃」,

成了呼声最高的人选。

图片

图片

右上为钟南山院士

其他均为焦晃

据传,虽已歇影多年,

但他本人听说此事,

也表示意义不同,愿意零片酬出演。

最后,因为一些原因没能达成这段缘分。

确实,就像网友说的,

他也已经84岁了,身体吃不消了,

现在行走都需以轮椅辅助。

图片

也许正如他早年间主演的莎士比亚话剧中,

一句人物命运的台词一样:

“一切的心情都徒然,

成就的事业付之东流,

纵然有盖世的威力,

免不了英雄末路的悲哀,

就此一切撒手,

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英雄迟暮,永远令人意难平。

 06 

先生曾为自己另外一部话剧的主角,

写过一篇人物构思——

《一棵树》(节选):

街边上孤零零长着一棵树。

它很不起眼,但他是一棵树。

春夏秋冬,以各种长相站在那里,活了下来。

它不会自己倒下来。

可如果一定要它倒下来,当然也无可奈何。

它只是感到很悲凉。

可活在天底下,勿需紊乱,紊乱无益。

要尊严而优雅。

它朦胧地感觉到,

荣与辱、强与弱、进与退、有与无的真实意义,

是天底下不大容易说得清的问题。

眼前,来来往往的人都很忙碌,对这未必就明白。

他最后一句说的没错,

来来往往忙着捞钱的人,

确实未必能明白。

图片

有人说,他在写自己。

再细看这是一群人,和他相似的一群人。

只是如今这个时代,这群人均已走入暮年。

他曾说:

“这几十年来,我没有偷过一天懒。”

兢兢业业,只为做个好演员,

但是最后,

或许还不如流量鲜肉随便一笑,反响热烈,

着实令人唏嘘。

“不跟别人争舞台,

但得有个地方,有点机会,

给我们老演员演戏。”

这点无奈的呼声,有人能听见吗?

参考资料:

《杨澜访谈录:焦晃》

鲁豫有约《焦晃——人生如戏》

《CCTV9人物故事:焦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