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帝拓跋珪看中了自己的小姨,母亲贺太后...

 铁血老枪 2021-09-28
北魏帝拓跋珪看中了自己的小姨,母亲贺太后说:“绝不可以,她长得太漂亮而且有了丈夫,不能做这样的事。”精虫上脑的拓跋珪哪里听得进去,派人暗杀了“姨夫”,把小姨娶了过来,还生下一个儿子。结果杯具了!

拓跋珪是历史少有的可圈可点的鲜卑族皇帝,他锐意进取,大力任用汉人,并且借用汉族体制,所以只用了十多年就变得强大起来。

“以汉制汉”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强大起来的国策还是卓有成效的。这成为之所以强过以前诸多中原胡人的根本所在。

“制度化”,是拓跋珪实行的又一项强化富国强民的措施,拓跋珪是第一位走入中原的皇帝,他向关东地区迁徙大量人口与耕牛,并实行屯田,解决战争所需的军粮问题。

天兴年间,他又学习汉人的礼乐制度,规定各种礼仪与音乐,并统一颁布度量衡,设立法律进行监督管理;他参照儒家经典设置博士,开设太学,招收数千学员。他亲自考核官员,根据各自的能力任用官职,没有能力的的部族子弟,就不任用官职,而以爵位代替。

不过有些东西只是模仿是永远得不到其精髓的,就像是日本学了中国文化一千多年只是学了一个表面,中国文化之中的博大、宽容、谦和、改过、因果这些文化实质性的东西他们永远也无法领会。

拓跋珪也是这样,他的一些陋习永远都改变不了,而这些陋习才是置他于死地的原因。都是有哪些陋习呢?

第一,就像刚才那样混乱的男女关系,他们就无法改变,子能承袭父辈的妻妾,而这种承袭不单单是皇家,所有的部落都有这种“乱伦”的基因存在。

第二,“多疑”、“嗜杀”,这种体现在游牧民族身上的性格在拓跋珪身上尤为明显,因为他是皇帝,可以为所欲为。

北魏攻打后燕国都中山时,曾一度缺粮,老百姓都不愿意交粮租,拓跋珪问计于群臣。

汉人谋士崔逞说:“桑葚也可以充作粮食呀,古时候飞鸮(猫头鹰)食用葚而改音。”其实这也是崔逞变相地提醒拓跋珪注意在战争中的暴行。

拓跋珪哪里懂得其中道理,军中既然需要粮食,就让老百姓以桑葚作租,不过他心中十分痛恨崔逞用猫头鹰来侮辱进入中原的鲜卑人。

作为一个帝王,而没有帝王的胸怀怎么能行?崔逞见拓跋珪劳民动众,怕增加百姓负担,于是就建议说:“可以让士兵乘着还没有打仗,自己去桑树林里去采摘桑葚,要不过时就落光了。”

拓跋珪很怒,说:“仗还没有打赢,就让士兵解甲入林,成何体统?”于是对崔逞更加好好怀恨在心。

几年后,因为拓跋珪命令崔逞和另一名谋士张衮在给东晋皇帝的回信中用的抬头是“贵主”,导致拓跋珪大怒,新账旧账一起算,把崔逞赐死,张衮贬职。

而拓跋珪的这一行为,大大损坏了他在汉人中的形象,有很多受到祸乱打算投奔他的士族,因此放弃了他。

后来拓跋珪因为服用一种“寒食散”的药物,渐渐成瘾,这种药物让他变得狂躁不安,喜怒无常,他的疑心越来越严重,竟然靠近他的人有时会被他无故刺死,如同三国时期的曹操。

第三,一种陋习让他丧命。拓跋珪创造了一种制度,他在立接班人的问题上竟借鉴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做法,将列为继承人的儿子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杀死,子贵母死的制度一直在北魏沿用。这种严重违背孝道、天和的方式让人无奈。

也给拓跋珪种下恶因而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拓跋珪就是死于上面这个恶习和开头说的强娶自己的小姨那件事上。

当时拓跋珪给自己的小姨生下一个儿子拓跋绍,这个儿子一定是传说中的来抱怨的。后来拓跋珪给自己的小姨贺氏夫人经常吵架,吵得不可开交——孽缘。

终于有一天,拓跋珪把他囚禁起来,准备处死。贺氏便秘密给自己的儿子拓跋绍捎信,让他来救自己。年仅十六岁的拓跋绍,带着自己的杂牌军,连夜翻墙入宫一直冲到拓跋珪居住的天安殿前,一代枭雄39岁的开国皇帝就这样惨死在自己的儿子手里。

拓跋珪的一生,年轻时靠武功奠定了北魏的生存空间;中年后依托文治,积累了一个崭新的朝代;可惜最后还是逃不出自己的宿命。

什么宿命呢?

因果的宿命!

如果不是为了太子继承皇位而杀太子的母亲,太子就不会悲伤隐藏;如果他不是杀了自己的姨夫,强娶自己的小姨,而生下一个不成器的儿子,还会被这个儿子杀死吗?

自作孽,不可活。根据佛教的轮回观,谁能知道这个儿子是不是曾经的姨夫投胎转世来索命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