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推半就的“金钱关系”

 岳春光 2021-09-28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说:谁与谁有“金钱关系”时,语义之中往往指向不“道德”的内容或单纯经济上的关联。当我们把“谁与谁”中的“谁”的替换成“国家”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对真正的“金钱关系”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来有一种轻视商业和商人的现象。从韩非子的《五蠹》到司马迁的《货殖列传》,都把跟金钱有关的商业行为视为国家应该重点管理的对象。后世演变出来的“士农工商”把商人列在最下等,由此可见中国对金钱的抵触情绪,这种传统一直延续着,甚至当马克思痛斥资本主义时,中国人虽然并不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但很快接受“资本主义是个坏东西”这一暗示性结论。但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了吗?作为一种以国家形式运行的“金钱关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幸好英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资本主义”的途径。

尼尔·弗格森在这本《金钱关系》中,围绕着“金钱”介绍了,三百年来西方国家的在经济上的发展,涉及了战争、税收、国债、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全球化、国家决策等多个领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其兴衰的曲折过程。

在这本书的导论中,尼尔·弗格森提到了马克思的所说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对马氏的一预言,现在似乎已经很多人持有否定的态度了,这也难怪,正如我们以前在批评陶朱公、石崇、和珅之时,心里却往往有另一个声音在发出艳羡的余音一样,我们对资本主义批判时也是如此的。当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之时,人们开始享受金钱所来带来的愉悦和丰富,金钱转而成为了人们为之痴迷的目标,然而,从个人的角度,我们可以享受“金钱关系”中令人着迷的那部分内容,但这并不能作为否定马氏断言的依据,因为金钱从来都不曾失去对人的诱惑力。

在这本《金钱关系》中,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不同于马氏论断的理论基础的“新的经济决定论”,在他看来,经济增长促进民主化,经济成功保证竞选再次成功,经济增长是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不得不说,基于金钱关系的经济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从个人到国家的各个层面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无人不在“金钱关系”之中。

然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战争开始以战争结束(第一章为“战争国家的兴衰”,最后一章最后一节为“军事扩张的理由”),这不免让人感到金钱关系之中存在着令人不安的因素。

马克思的预言虽然没有变成现实,但他无疑给西方的“金钱关系”带来了重大冲击,在这种冲击下,西方的金融家和政客对围绕金钱的关系进行了一番反省和改变,他们改变了各自国内的货币制度,调整开支,设置福利制度,制定新的经济政策,进行全球化的金融活动,发行国际货币……所有的这一切,都使的资本主义自身得到了不断的优化,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大大避免了独自运作而带来的风险性,即如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虽然轰动一时,但在全球化的金融运作体制下并没有造成早期在欧洲各国普遍出现的一损俱损的局面。

当然,作者并没有直接宣告马克思预言的破产,因为毕竟影响这个预言的还有其他因素。也许,我们可以像作者这样比较乐观地看待“金钱关系”但当谈到“科索沃的维和成本”时,作者并没有指出,美国的这种炸弹策略背后对欧元的影响,对处理过期武器的费用上的节省和对本国军工生产所产生的影响——这未免显示出单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的局限。

总之,“金钱关系”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在小说《镜花缘》中,攻打“财阵”的将领,在享受了金钱带来的完美人生之后,却被金钱窒息而死。而在现实世界中,“金钱关系”带给我们的是完美的生活,还是完美的毁灭,尚需我们自己去把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