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份无奈,成年人其实都懂 --<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

 昵称8Z856hqm 2021-09-28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专注13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本人新书悬疑惊悚小说《熔炉》已经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白的人,就算是一个充满道德而公正的人,他或者她的身体内也有各种影响情绪的物质会分泌,这个世间更充满能让一个人的内心波动的事物和人。

没有人能做到不被这个世界所影响,情绪永远保持稳定,而如果情绪不能保持稳定,那一个人就会犯大量、包罗万象的错误.......

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这是一部关于家庭的电影,但其中包含的内容却也远远不止,囊括了伊朗社会中方方面面的问题与矛盾。

故事就是讲述了一个家庭里,母亲西敏想要移民外国,但丈夫纳德不同意,他还要留下来照顾自己老年痴呆的父亲,而妻子则坚持应该移民外国,尤其要给自己女儿特梅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西敏说服丈夫移民离婚不成之后,便独自回了娘家,可只剩一人照顾家的丈夫纳德,只能雇佣了一个又怀孕丈夫又欠了大量外债的女仆,但没想到这一举动,让两个家庭都陷入了更深的深渊。

两人的一次离婚,影响了两个家庭。

这个电影的野心很大,在每个方面,都用电影镜头语言诉说出了许多本质的问题。

电影开场就是夫妻两人在法官面前对质,中间最大的矛盾点,女仆的孩子流产之后,她一家人又和男主角纳德在法官面前对质,而最后在协议离婚时,纳德和西敏的女儿特梅又被叫到法官面前,被要求说一下自己到底之后想跟谁,接着纳德和西敏都离开了房间,只留下女儿,双方坐在一道门的两侧,看着人来人往,尤其最后这个镜头极富意境,纳德和西敏就代表了社会中的过去与未来,人们不知不觉地穿过那道门,时而守旧,时而又渴望奔向新生。

结尾的镜头极富意境。

电影中每一次法官的审判其实都是没有结果的,也是在诉说法律在这样关乎道德与家庭、人性的问题上,更多的也就是当一个旁观者或者说催化剂,并没有直接决定的作用,这也是法律的局限性。

每次面对法官都没有结果。

伊朗并不是一个世俗社会,人们对于道德和人情的把控,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就显得更加复杂了。

我在上一期也讲过,信仰这个东西大多时候在当时的社会是为了改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和体制,只不过因为如今的社会距离当初已经太过遥远,所以当时制定的很多东西今天肯定变成了守旧和过时的,但其中对于道德的约束其实还是很有意义的。

这部电影中,那个女仆最终就是因为信仰,才引出了真相,更加剧了现实的困苦与纠结。

女仆两口子。

这个电影就是社会、阶级、家庭之间的蝴蝶效应,一个家庭的破碎(纳德和西敏),导致了阶级的对立(纳德一家和女仆一家),再最终转化为谎言与虚伪,伤害到了未来的孩子,我们看到最终小女孩的眼神就知道了。(尽管纳德说不希望上一辈的恩怨影响到下一辈,对女仆的女儿还不错,但问题在于,如果有一个人一边伤害着我们的父母,一边说跟我们小辈不结仇,我们小辈能接受吗.......

我曾经说过,人会在绝大多数事情时说一点点小谎,以此将事情导向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比如很简单的例子,以男人和女人之间吵架举例,在对第三方控诉的时候,男人经常会控诉女人强势,绝对没男人会说,这样的关系里是我太软弱,所以俩人才不和睦,也绝没有女人会说时自己太强势,所以才导致两人老吵架。

这是一个很简单,却又很奇特的逻辑,实际上两人都没有说谎,但是就能将第三者引导向利于自己的思考模式,就更不用说掺杂了一丝丝谎言了,那样引导效果只会更好,更强,并且特别难被别人戳穿(很多人会碍于偏离事实不多,难以特别坚定的反驳)。

《消失的爱人》是对我刚才那番话的最深刻的阐述......

人和任何其他的生物,其实最重视的莫过于传承,也就是孩子,但是上上周我写的《何以为家》的影评里也提到了,人类社会以及人性中的复杂又会导致人类这个物种,是最容易伤害到孩子的,毕竟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单纯性,导致他们并不能理解大人的虚伪和谎言,而且也总能发现大人的教导会和现实相违背。

信仰敌不过现实对金钱的渴求,诚实敌不过对受难的恐惧,每一样优秀的品质,被大人用来教自己,但大人自己却不遵守。


电影里面最逗的一幕是,特梅的父亲纳德懂波斯语,教自己女儿的和学校教的不一样,当女儿反驳时,父亲却说错了就是错了,别管怎么错的,而女儿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按父亲教的,学校就会扣我的分数......

这其实就是在影射孩子在成年人社会中的纠结,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东西可以界定对错,但教育和孩子所处的环境中,却一定要分出一个对错。

纳德和西敏的孩子特梅。

这依旧是人类社会的纠结,我们渴望美好,所以我们必定会教给下一代美好的一切,但我们自身身处的地方又充满灰色,无法保持自身的纯洁,渴望与现实,就是教育最矛盾的地方,所以很多时候,成年人也只能“不”以身作则,毕竟在现在人类的社会中,谎言又几乎是生存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如果100个人里99个人都说谎,那不说谎的人又如何生存下去呢?如果成年人生存不下去,那孩子又如何活下去?

这么想下去,就要陷入逻辑的螺旋了.......

说回谎言,其实它的威力其实远不止会伤害孩子,人类的悲剧其实大多数就来自于谎言。这时又要提起让我思想启蒙的一本小说《银河英雄传说》,里面男主角杨威利说过对于战争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战争开始的时候,人们鼓吹理念要重于性命,而当他们想结束战争的时候,又会鼓吹性命重于理念。

还是比较喜欢老版动画里杨威利这个形象。

实际上,战争这个东西,绝大多数都是被谎言所忽悠起来的,这种东西带给人类的伤痛,难道还不够多么?带给未来的伤害还不够重么?

只是我去年写过一句话,这个世界终归会为虚伪和谎言付出代价,只是看最终累计到哪一个时刻爆发而已。

所以最后的结论可能就是......小谎为生活,大谎真有可能毁灭全人类。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

我的新书小说《熔炉》(其实也不是新书了,去年的了),其中涉及了病毒的感染,不过我这里讲述的更多是精神与人格上的一种变异以及融合,并非单纯肉体上的灾难。

就像这次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群魔乱舞的情景,病毒是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因为病毒而惊恐,导致去歧视,去作恶,而去变成另外一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