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周易》卦爻辞中的“元”“亨”(二)

 润玉幽兰 2021-09-29

我们接着讨论“元”“亨”。

亨:“亨”和“享”古为一字,享(亨)的古字写作“亯”,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祭祀祖先的宗庙。在卜辞中,“亯”多用于指向神灵祖先进献食物,所以“享”有祭祀、神鬼享用祭品、进献,贡献之意,我们看字形演变:

亨(xiǎng):说文解字:

【卷五】【亯部】许两切(xiǎng)

亯,献也。从高省,曰象进孰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亯之。”凡亯之属皆从亯。

说文解字注:

亯,献也。下进上之词也。

亨:(pēng  )
煮。为「烹」的本字。
《广韵·平声·庚韵》:「亨,煮也。俗作『烹』。」
《周礼·天官·内饔》:「割亨煎和之事。」
汉·郑玄·注:「亨,煮也。」

关于“亨”字,在出土的青铜器物铭文中经常出现,几乎都是进献、享祀之义,读作“xiǎng”。那么亨顺之义有可能来源于《彖传》中的“品物咸亨”一句?关于《彖传》成书年代和作者已不可考证,但是《左传·襄公九年》中引用了《周易·系辞》中的文言部分“亨者,嘉之会也”,所以《左传》成书年代晚于《十翼》应该是事实。

那么如果在《周易》成书之时“亨”就有了亨顺之义,为什么在出土的商周以及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物铭文中没有采用呢?包括《诗经》中也没有看到,下面我们看诗经中包含“亨”的几个例子:

《周颂  我将》:祭祀,献祭品。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鲁颂  閟宫》:祭祀,献祭品。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大雅  旱麓》:祭祀,进献祭品。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包含“以享以祀”的还有几篇这里就不举例了,

我们再来看看商周金文中“亨”的取义:

諶鼎铭文:

西 周 仲 师 父 鼎铭文:

中(仲)师父乍(作)季始(姒)宝(尊)鼎,其用亯(享)用考(孝)于皇且(祖)帝考,用易(锡眉寿)无彊(疆),其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亯(享)。

这里就不更多罗列了。

“亨”和现在的“烹”是一个字,是否是因为祭祀祖先和神灵需要把食物烹饪后进献呢?下面找几个古籍中亨为烹意的例子:

《周礼 天官冢宰 亨人/兽医》中就有“亨人”一职,原文是:

“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职外,内饔之爨亨煮,辨膳羞之物。祭祀,共大羹、鉶羹。宾客,亦如之”。

译文:亨人掌管供给鼎、镬,掌握[烹煮时]用水的多少和火候的大小。负责将外饔和内饔[所供食物]在灶上烹煮,辨别所烹煮的各种牲肉和美味。祭祀时供给大羹和铡羹。款待宾客时也这样。

可以看出这个“亨人”之职可以说是祭祀时专门烹煮所需祭品的。

另郑玄为《仪礼士冠礼》作注:若杀,则特豚,载合升,离肺实于鼎,设扃鼏。特豚,一豚也。凡牲皆用左胖,煮於镬曰亨,在鼎曰升,在俎曰载。载合升者,明亨与载皆合左右胖。这里各位老师可以去了解一下湖北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战国时期铜镬鼎,据说可以盛下一整头牛,是专门用来烹煮的大锅,出土时鼎内还有半头牛,底部有烟熏痕迹,是专门用来烹煮祭祀及宴会用牲的器物。

另《左传  襄公四年》: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

诗经中的几个例子:

《诗经  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诗经  小雅楚茨》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诗经  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新玉说:看甲骨文及金文字形并没有顺利的造字本义。那么亨字是什么时候有了顺利的意思的呢?是否是从西汉开始的呢?是因为秦始皇焚书所致文化传承出现的断层吗?因为关于“元”“亨”取意有大篇幅的举例,其中还要考证“咸”字,篇幅过长怕引起各位老师阅读疲劳,所以下一篇我们再聊,然后继续翻译卦爻辞。

新玉在这里请求各位老师点开公号最下面的广告,每点击一次腾讯会给我几毛钱,哈哈!在这里感谢各位您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