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床床床

 孝义方言词语 2021-09-29

“床床床”在孝义话中可以读mǎ jià jiǎ,即“马扎”。

这个“床床床”在司马村还可以读mǎ zā zà

《说文解字》中有“床(牀)”,解释有“仕庄切,安身之坐者。从木爿声”。

《康熙字典》中有“床(牀)”,解释有“人所坐卧曰床”。

《汉语大字典》中有“床(牀)”,解释有“供人坐卧的器具”,读chuáng

普通话的“ch”与孝义话的“m”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嗔怨:māi怨

2.嗔怨:māng怨

3.尘咾眼啦:mī咾眼啦

4.触:mә(一声)

5.清楚:清mì

6.傻痴儿:傻màor

7.痴痴:痴mò

普通话的“uang”与孝义话的“a”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逛逛:逛dǎ

2.妆扮:dǎ扮

3.牙床骨儿:牙cā骨儿

即“床”是可能读的。

普通话的“ch”与孝义话的“j”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掺上些儿麸子:jiǎo上些儿麸子

2.颤抖打颤:颤抖打jiuò

3.超过:jī过

4.牵扯:牵jiә(四声)

5.赶趁:赶jǐng

6.打怵:打jiuò

7.赤热晌午:jī热晌午

8.支持不住啦:支jià不住啦

9.痴痴:jiāә痴

10.吃吃吃:jiә(一声)吃吃

11.吃不住:jīng不住

12.魑魅魍魉:jiū魅魍魉

普通话的“uang”与孝义话的“ia”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谎话:jiǎ话

2.黄黄黄的:pià pia的

3.妆饰:jiā饰

即“床”是可能读jià,jiǎ的。

我分析,写作“床床,床床”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汾阳方言研究》中有“马扎扎”,解释为“小马扎”。

2.《平遥方言民俗语汇》中有“马架架”,解释为“马扎,一种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的坐具”。

3.清徐方言研究》中有“马架架”,解释为“可以折叠的小凳子”。

4.《太原方言词典》中有“马扎子”,解释为“马扎,一种小型的坐具,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5.《忻州方言词典》中有“马扎子”,解释为“马扎,一种小型的坐具,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6.《平定话》中有“马扎”,解释有“一种可折叠的小型坐具。腿交叉作为支架,上面絣有帆布、麻绳或皮带。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7.《娄烦方言研究》中有“马扎”,解释为“可折叠的小矮凳”。

8.《临汾市尧都区城郊河东方言词汇研究》中有“马扎”,解释为“小型的折叠凳”。

9.《河南方言词语考释》中有“马闸子/马扎子”,解释有“可以折叠的小坐具”。

10.《汉语大词典》中有“马扎”,解释为“一种小型的坐具。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川之《晚霞似锦的时候》诗:'宿舍门前,有人坐着马扎,手拿新报看得聚精会神。’韦君宜《洗礼》三:'﹝刘丽文﹞不由分说就顺手把它扔进盆里,自己把一个小马扎拖过来坐下,就要动手搓。’亦称'马扎子’。《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有马扎子,老残与人瑞仍坐长凳子上。’沈从文《新与旧》:'演武厅前马扎子上坐得是千总同教官。’”。

网上这张图片中形似马扎的东西被称作“塑胶马座”,又被称为“塑料马凳”。

我的理解是,无论是“马座”还是“马凳”,可能都是“床”的变音。


旧文参考:

床床(2021年9月2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