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磨

 zhb学习阅览室 2021-09-29

文:杨祖胜

  在极速科技社会发展下的现代农村 ,偶尔你会在一些农家庭院附近发现一些大大小小的石磨,它是历史的见证物 ,目睹了大国发展历史的沧桑岁月。然而这些见证物,对于现在这些70后、80后的农村年轻人来说 ,曾是一种生活的历验,现在只能说是一种记忆。至于90后、00后的人来说,那可能也只是道听途说。

  八九十年代以前的农村 ,石磨是家家户户生活必然的工具。修凿石磨的材料都是来自山上比较坚硬的石头,在石匠师傅精心的雕凿下而成。

  石磨由上磨轮、下磨轮(也有些石匠师傅在雕凿的时候把下磨轮跟磨盘连接在一块的,磨轮直径一般是50公分左右),磨盘、磨蕊、拉磨杆及支撑台组成。磨盘中间有个孔,有石头雕凿的也有用木板拼接的,用磨蕊来固定上下磨盘是连接上磨轮、下磨轮和磨盘(两磨轮的交接处凿有呈牙齿状的齿轮,使磨轮在转动中不移位,支撑台是用来支撑磨盘),有用石头雕凿也有用木头,上磨盘中有个石窝,用于存放需要碾碎的粮食,如玉米。边缘处得凿一个孔插入一根木棒固定,木棒的一头钻有个如鸡蛋大小的孔,拉磨杆的一头插入后反复转动,需要碾碎的粮食在磨盘的转动下从上下两磨盘的连接处流出,拉磨杆均为木头,这个有点选材料,要选木质硬度较高的呈“7”字形的树木,“7”字形磨杆的一头插入上磨盘上的木棒上,磨杆的尾端用一根木棒固定,与“7”字型磨杆垂直,两头用绳子套上,挂在楼板上 ,与磨盘相平,需用时用手掌住磨杆平行杆往右前来回转动,粗的粮食随着磨轮的转动经过碾压后变成细粒,从两磨轮之间缝隙处流处,流在磨盘里。

  石磨分为大磨和小磨,大磨就是用来碾压比较粗糙一点的粮食,而小磨就不一样,它不仅磨轮比大磨稍小,而石材的选用也得讲究,要选用土山上的磨砂石,磨砂石的坚硬度比一般石头还要高些,耐水性高,基本上都是碾压带水的稍微柔软一点的粮食,比如推豆腐 ,就得用水先把豆米浸泡,往磨轮里添粮食的时候都得加水,基本上都是粮食和水各一半。

  玉米从地里收回来时,就得分类,颗粒比较大的放一堆,用来人吃,而颗粒比较小、有些发霉或被鼠类吃过的,就用来喂牲畜。喂牲畜的玉米面,把需要碾压的粮食倒满上磨轮,只管用力推,磨轮在转动下有惯性,这样稍微轻松些,当然这样碾压出来的面粒就比较粗糙。而推来做饭的面粒比较细,推时磨轮边还得需要一个人,叫添磨,一手抬着装有粮食的盆具,在磨轮在转动的同时,另一手用勺往磨轮里面添粮食,放多了碾压出来的面粒就粗糙。添磨要讲究技术,稍不留神手就会被磨杆撞到。磨轮上的粮食越少,推动起来也比较吃力,碾压出来的面粒越细小。

  山区交通资源落后,电力资源匮乏,所用的照明均是煤油灯代替,更不用说什么电动工具了。

  那时家里穷,水资源缺乏,种不上稻田,一年难吃得上一顿酥软可口的白米饭 ,一年四季均以玉米为主食。当然玉米就这样是没法吃的,得需要经过石磨碾碎,然后还得用筛子筛,细面就会流下,把粗糙的分出用来喂牲畜。

  地里农活多,推磨基本上都是利用晚上或者下雨天。邻里哪家有红白喜事,最重要的就是帮忙推磨、扛柴、挑水,要推几斗甚至几旦(斗为旧时的一种衡器,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旦,一升大体为4斤、一斗为4o斤、一旦为4oo斤),因为办事人多,吃饭就是主要问题。

  推磨是件很吃力的活,双脚站在那里,全靠手掌住拉磨杆来回转动,有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那时候家里推磨基本上都是我和父母,两弟弟尚小,偶尔也会帮忙。每天晚上都是做完功课后,为第二天的口粮准备 ,就得推磨,一推就是一两个小时,完事拖着疲惫的身躯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随着科技社会电力资源的开发,电动磨面机的上市就改变了千百年来的原始生活方式,而那些见证物就随着社会的发展,淹没在历史的废墟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