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女科圣手陈自明教您几首“妇人通用方”

 中医药方便 2021-09-29

图片

“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被誉为“南宋女科圣手”的陈自明,出身于世医之家,精于妇产科,他曾遍行东南各地,访求医学文献,采集各家之长,附以家传经验,辑成《妇人大全良方》,堪称中国第一部完善的妇产科专著。在这本书里陈自明将“产前、产后皆可用”,或“一方而治数十症”之方称为通用方。同时,他又强调“虽曰通用,亦不可刻舟求剑,按图索骥而胶柱者也”,即通用方亦须辨证应用。

 那这位妇科名家是如何辨证应用这些“通用方”的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加减四物汤

      四物汤,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四药组成,补血活血调经之剂,被收录于《局方》,是补血调经的基本方。方中熟地黄滋阴养血,填精补髓;白芍养血和营,补益阴津;二药滋阴养血,调补肝肾,为血虚而设。白芍不仅益阴,并具柔肝解痉作用,经脉挛急而痛,得此可以消除。血虚不能充盈脉管,常与血滞同时存在,因此,方中用当归、川芎助其行血。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当归既可增强熟地黄、芍药补血功效,也可助川芎活血之力;二药为血滞而设。四药用量相等,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为疗效确切的养血和血方。

陈自明认为:“若平常血气不调及常服,只用本方。日二三服。”(《妇人大全良方·卷二·通用方序论》)但在临证之际,病情变化多端,可随病情而调整剂量或加减药味,即为加减四物汤。该方作用广泛,可治疗妇人月经病,包括经期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行疼痛等;或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产恶露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产后血块不散;或产后亡血过多,或恶露不下等病证,均有神效。

怀妊产前后加减方

      由川芎、当归、桂心(不见火)、白芍四味组成,即四物汤去地黄,加桂心,以上四味,各为细末,取净一两。方由四物汤去味甘苦、性寒的生地黄,加入辛甘温之桂心。该方可滋阴养血不留瘀。与四物汤相比,该方清热滋阴凉血的功效减弱,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的作用增强。同时,桂心与当归、白芍药配伍,可使全方“辛温而不燥”“养血而不滞”,更适宜妊娠期间气血相对不足,以及产前产后“多瘀、多虚”的病机特点,可用于治疗妊娠期胎动不安,产前腹痛,产后恶露不绝、头晕、腹痛、大便不调等多种病证。但各个生理阶段有其自身特点,该方亦须随病证而加减。

丹参散

      仅丹参(去土,切,为细末)一味,以温酒调服。若治疗经脉不调,宜食前服;若治疗冷热劳证,则随时频服。此方用于治妇人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动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等。丹参散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能主治与四物汤相似,素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但作用较四物汤稍弱。

胜金圆

      又名不换金圆,由白芍、藁本、石脂(赤白皆可)、川芎、牡丹皮、当归、白茯苓、人参、白薇、白芷、桂心、延胡索、白术、没药、炙甘草组成,以上十五味药,等分研为细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每服一圆,温酒化下。方中以当归、川芎、白芍药养血活血;以参、术、苓、草益气健脾化湿;藁本、白芷、桂心祛风散寒、行气胜湿、通络止痛;牡丹皮、白薇、延胡索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石脂甘酸,可收涩固脱。该方适用范围广泛,其一,可治因子宫寒冷所致妇人无子症;其二,可治初产后妇人诸虚不足,心腹疼痛;其三,可以安胎催产,妊娠、临产时服用五至七圆,可减轻生产疼痛;其四,可用于治疗妇科杂病,如治积年血风,脚手麻痹,半身不遂,赤白带下,血如山崩,以及治产后腹中结痛,吐逆心痛,子死腹中,绕脐痛,气满烦闷,汗不出,月水不通,四肢浮肿无力,血劳、虚劳,小便不禁,中风不语,口噤,产后痢疾,消渴,眼前见鬼,寒热头痛,面色萎黄,小便淋涩,血痢不止,饮食无味,产后伤寒,虚烦劳闷,产后血癖,产后羸瘦等各种妇人病证,久病经年不愈者亦可奏效;其五,可用于治疗男子诸虚无力病证。

二圣散

  由川芎、羌活二味等分组成,为细末,每服二大钱。煎煮时,以水七分盏,酒少许,煮七沸,温服。其可用于治疗产前胎动不安、产后恶血不尽或胎衣不下等多种妇人病。该方组方简单,疗效显著。从方剂组成分析,羌活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的作用,《药性赋》谓其:“味苦、甘,平,气微温……其用有五: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排巨阳肉腐之疽,除新旧风湿之证,乃手足太阳表里引经之药也。”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药性论》记载川芎“能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药性赋》谓其:“味辛,气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上行头角,助清阳之气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调经。”由此可见,该方可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方中川芎属于妊娠慎用药,为何可用于产前安胎?正如《本草乘雅》所言,“动摇万物者莫疾乎风”,胎动不安常由风邪扰动气血所致,故治疗宜祛风活血、调畅气机。产后恶血不尽、胞衣不下则常因血虚、血瘀所致,故治宜行气活血,血畅瘀通则恶露自除。

本文节选自《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陈自明》。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陈自明》,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图片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陈自明,字良甫,晚号药隐老人。生于南宋绍兴元年(1190),卒于咸淳七年(1271)之后。宋代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妇产科、外科名家。陈自明倾毕生之精力,潜心研妇产科及外科病证诊治;集宋以前之大成并附个人临证经验及家传经验方,编著《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管见大全良方》。其学术思想特点,如在妇科方面,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妇人病治以“补”“通”为法;在外方面,强调“毒邪致病,气血壅滞,热毒内发”的发病观倡导整体论治、内外合治等。陈自明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内容包括陈自明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

学术思想

陈氏对妇女的生理特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均进行了总结,可见其学术思想的概况。他强调了妇女月经的先天来源,突出了冲任、天癸与月经的关系,同时亦不忽视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在月经产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他还将妇女的生理发育和病理变化分为三个类别,即室女、已婚和七七天癸尽之后,即青春未婚期、已婚期、绝经期三个阶段,来归纳分析不同的病证。室女期,由于青春期的变化,思虑积想等情志变化为多,故其病多在心脾。而对于绝经之后的胞宫出血,则多考虑肝肾虚热。至于一般的月经失调,则认为多与冲、任、肝、脾有关。对于妇科诸病的病机,陈氏抓住主要病理变化,注重气血逆乱,经脉逆行,五脏功能失常,生化枯竭等方面,可谓治病求本。
代表作
    《妇人大全良方》继承和阐发《黄帝内经》脏腑经络等理论,并参阅《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妇人产育宝庆集》等文献而著成。全书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难产、产后八门,每门述数十证,论后附方和医案。认为肝脾损伤是月经病的主要病机,并重视对经症的辩证论治,称:“凡医妇人,先须调经。”“经脉不调,众疾生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经血常以三旬一见,若遇经行,最宜谨慎……经脉不行,多致痨瘵等疾。”治疗立温经、通经、调和营卫、滋养血脉等方法。提供了治疗途径。该书将带病以形色分青、白、红、黄、黑5种,认为多“经行产后风邪入胞门,传于脏腑所致。”对不孕症指出了病因病机及治法,认为由劳伤气血,经血闭涩或崩漏等原因引起,治宜养血补血为主。论妇人风痹手足不遂证时称:“盖诸阳之经,皆取于手足,循行肢体,因气虚风邪所客而为患。”认为妊娠恶阻由胃气怯弱,中脘停痰,认为妊娠心痛由风邪痰饮交结所致等。

后世影响

  陈自明在妇产科、外科方面的学术成就,对后世有相当大的影响。明代医学家对他有高度的评价。如王肯堂说:“《良方》出而闺阃之调将大备矣!”王肯堂的一部《女科准绳》,十分之六七取材于《妇人大全良方》。薛己则认为,陈自明的《外科精要》“诚有以发《内经》之微旨,殆亘古今所未尝道及者”。明清两代妇科著作,如萧赓六《女科经纶》、武之望《济阴纲目》,无一不以陈自明的著作为依据。此外,他在写作《妇人大全良方》过程中,引用不少古代医著内容,其中有些已为佚书,如《梅师方》《救急方》《必效方》《斗门方》《古今录验》《小品方》等,为后世保存了宝贵的资料,这是陈自明在文献学上所做的贡献,值得重视。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