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中拜山神,超出想象的宏大古建筑群北镇庙

 安东老王 2021-09-29

  走出庙门,我们六人都觉得此行不虚,北镇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是啊,对于北镇庙尽管福成做过功课,但是它仍让人兴奋不已。在辽西的北镇城西四华里的山岗上,竟存在这样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其中不少建筑是当代重修的,但其主要的殿堂,仍是明代的遗存,且堪称明代木构建筑的经典了。北镇,真的了不起。


  北镇庙,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中国境内,诸山之中有五岳五镇。五镇之中,医巫闾山是北镇。北镇庙是我华夏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因它的历史文化之地位,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国保。

上图是北镇庙御香殿中陈列的北镇庙建筑群模型。中轴线上由南至北分别为石坊、山门(神马殿)、钟鼓楼、御香殿、大殿(正殿、山神殿)、更衣殿、内香殿、后殿(寑宫)等。正殿前院内有碑亭和碑林。

北镇庙之称,是从明初始有的。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初建时,称“医巫闾山神祠”。金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后改称“广宁神祠”。元大德二年加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将神祠扩建后改称“广宁王神祠”,元末被毁。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现在的北镇庙基本上是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扩建的。

2021年8月24日早晨八点四十分,我们来到北镇庙的石牌坊前。天下起小雨,淅淅沥沥之中,我们拜北镇山神。

  石坊六柱五楼,其石乳白,不同凡响。

  石坊南通大街,北连山门。坊北有石狮一对,其色赫红,应为当地石料雕成。

  过石坊,登石阶而上,为山门。单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下为三券(音xuàn)门。

  入山门,过神马门(神马殿),向前行便是北镇届的几座主殿之一的御香殿了。御香殿面阔五间,原是陈放朝廷御书和皇家祭祀用香蜡供品的地方。现殿内立有高大石碑,列有出土文物金代王子墓志。殿四周布置为中国镇山文化展。


  

御香殿北的高台之上,便是北镇庙的正殿山神殿了。大殿是庙内整体建筑的对称中心,也是庙内最大的建筑,殿宽23.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是举行祭扫大典的场所;大殿为歇山式大木架结构,殿墙以青砖围砌而成,绿琉璃瓦顶,雕梁画栋,柱、檩均为红色;墙壁上绘有汉代至明代各朝著名的文臣武将画像三十二幅

殿内有一尊“北镇山神”的泥塑。殿的正中悬挂着清乾隆帝书的“乾始神区”铜制御匾。

大殿的后面有三间更衣殿,是祭祖者入大殿朝拜前更换衣服的地方。再后有三间内香殿,是存放地方官员祭品和香火的地方。

关于北镇庙正殿的建筑部分,我将另文专门介绍,以资欣赏或古建筑资料保存。 


大殿前的碑亭(当代重建)

正殿前有碑林。北镇庙现保存有元、明、清三代的石碑56通,其中有元代大德、皇庆、延祐、至顺、至正等年间的祭山、封山碑12通,明代永乐、成化、弘治、正德、隆庆和万历年间的修庙碑16通,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和光绪年间的祭山修庙、游山诗等碑28通,这些石碑在考古学研究和书法艺术上,都有着很高的的价值。细雨之中,去观赏这些高大的石碑碑林,别有一番滋味。

  正殿之后,也是北镇庙建筑群中轴线之尾,是寝宫,山神的内宅,规模仅次于大殿。清康熙帝敬献的御匾“郁葱佳气”悬挂于殿眉的正中,大殿的周围以白色的石栏围绕。


同行的老呆坐在寝宫的门槛上发呆(偷笑)

雨中的北镇庙游人稀少。我们六个人是最大的一支队伍。哦,想象不到北镇庙的规模如此宏大,它东西宽109米,南北长240米,庙内建筑依山坡而建,五重大殿从山下到山顶依山势层层向上递进。庙区之内,又有碑林列布。中国古老的镇山文化遗风流响,似在雨中回旋它的鼓韵琴音。

这趟行程,真值!

(文中部分图片为同行的李建春、李建玲两位兄长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