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在位时,为何要实行海禁政策?

 翠竹明月 2021-09-29

在朱元璋时期,官方的海外贸易得到了很好地恢复和发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朝贡贸易”。

明朝初年的对外经济活动,也基本都控制在朝贡体系的范畴之内,其互市的地点,也被限定在京师或者明朝政府指定的港口。

当时来京师进行朝贡的外国使臣带来的贡物,朝廷是不直接出钱买的,而是采用赏赐的形式给予回赠,并且赏赐的要远多于贡物。

同时,明朝政府当时还允许朝贡使臣带着本国的土特产,来京师或由政府给价购买,或者是在朝贡之后,由礼部主客司安排在“会同馆”开市,与京师各铺行的商人进行公平交易。

当然,除此之外,朝贡使者也可以在明朝规定的港口进行贸易,具体事宜由所在港口的市舶司负责。

为此,朱元璋专门在太仓黄渡(今上海市嘉定区南)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之后,又改设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广州三个市舶司。

不过,这三个市舶司在洪武七年的时候就被撤销了,但与外国的朝贡关系却一直没有中断。

至于民间的海外贸易,在朱元璋时期一直采取的都是严厉的限制政策。当时,朱元璋就曾多次“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对此,明朝著名文献学家'王圻’曾评论说:

“贡舶者,王法之所许,市舶之所司,乃贸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许,市舶之所不经,乃贸易之私也;”

王圻所说的“王法之所不许”,其实指的就是明初实行的“海禁政策”。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但我们也知道,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不仅能加速商品经济的繁荣,同时也能缓解财政紧张,最重要的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沿海人民的生活水平。

既然允许民间开展海外贸易能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何朱元璋还要实行所谓的“海禁政策”呢?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而且最后一个原因才是重点!

第一,重点关注农村经济

由于当时国内正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复苏,因此发展海外贸易,尚未被提上日程。

我们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封建王朝也基本都是靠农民的税收维持着,因此农村经济一直以来都是封建王朝所关注的重点,至于什么商品经济、贸易经济等,都只是次要的。

所以,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自然就会重点关注农村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这是众多封建王朝君主的特性,因此我们也不能将朱元璋说成是“短视”。

第二,对国家安全的考虑

实行“海禁政策”,为什么是出于对国家的安全考虑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朱元璋虽然建立了大明王朝,但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内忧外患”依旧存在。

而所谓“内忧”,指的是国内还有前元余孽存在,并未清剿干净。至于“外患”,那就更多了,北面有元朝旧部,海外有方国珍和张士诚的旧部。

所以,朱元璋考虑到,如果不对民间实行“海禁政策”的话,万一方国珍和张士诚的旧部与内陆反抗势力勾结起来,那无疑就会危及明朝的统治。

因此,正是出于对这两点的考虑,朱元璋才禁止民间开展海外贸易。

当然了,对于朱元璋而言,实行“海禁政策”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系国家的安全,但对于沿海地区的居民而言,实行“海禁”,他们的生活水平将无法得到提高。

因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并不适合耕种,当地的气候条件也无法满足粮食耕作的需求,当地百姓早已习惯依海为生,否则就会失去经济来源。

在大量的沿海居民找不到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也没有适合耕种的土地时,他们只能铤而走险,通过海外贸易的形式牟利、生存。

所以实际上,虽然明初时规定了一系列的海禁措施,但大都收效甚微。

最后,明朝的统治者,也不得不废除“海禁政策”,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