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字节员工,也是综艺选手:工作和生活一定对立吗?

 乐康居 2021-09-29
虽然字节跳动员工擅长说脱口秀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与毛冬和席瑞做了一期访谈后,我们还是获得了非常多有趣的思考。

他们的“多面人生”,也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与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毛冬作为字节跳动营销中心的一名创意策划,早在加入字节之前,就已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脱口秀演员,同时还是播客的主播。加入字节后,他白天上班,下班后去讲脱口秀。不同的经历和积累,也给他的持续创作带来了更多的灵感。

图片


席瑞作为《奇葩说》的知名辩手,同时也是一名老师,还开设了自己的电台。对他而言,生活和工作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本身从事的就是自己热爱的事业。

图片


在飞书旗下播客《组织进化论》的节目中,两位基于各自独特的工作经历真诚袒露、金句频出,比如:

真正的换位思考是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跟你做一样的事情,不然只换了位置、没换脑子。

想要激发员工自驱力的,就让工作的目标跟个人目标尽可能重合。

工作不是人的唯一,工作的成就也不见得是这个人的唯一。

我们梳理了8个亮点,快来一睹为快。



图片

小时候的理想,

成为你现在的工作了吗?

毛冬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我最大的理想是当白领。就是非常抽象的两个字——白领。白领这个词让我觉得就很酷。在大城市里面穿着西装。然后还能喝咖啡。还能坐汽车,然后坐在那个大落地窗前面,我觉得哇,这我要是哪天能做过上这种生活,我这一辈子就太满足了。

毛冬你在年轻的时候,就比如小学,写我的理想的时候。那个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人呢?

Zara:我想当联合国秘书长。因为我觉得它是全球最大的官。

席瑞:当时就是想当一名老师。

图片

工作和生活一定对立吗?

席瑞:其实我没有业余生活,就是我的兴趣就是研究说话、看说话。他(毛冬)在后台看到过我、执中、秋阳三个人坐在一起,别人说话,我们开始看,看完之后还要互相说“他这个地方说得好”,“他这个地方如果是我我怎么说”,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出来吃饭也聊这个,工作也聊这个,下班也聊这个,周末也聊这个。就是我没有生活。

毛冬:所以说当有时候你问比如席瑞这种人,你的 work life balance 怎么平衡,他其实都不用平衡,因为他是一回事。

席瑞:而且我会不自觉(开始工作)。比如我在看一个文本的时候,就是晚上看一个综艺节目的文本,说我觉得哇这个太棒了,我要开始分享,然后开始跟朋友们开始聊,这成为了一个日常的状态。所以我已经很久没有想日常生活要干什么了,我也基本上没有一刻在闲下来。

Zara:对,我觉得如果你能恰好找到一个工作,又恰好是符合你自己的价值观愿景,那其实也是一件就是非常好的事情。

图片

最根本的驱动力,来自成就感

毛冬:讲脱口秀这件事情,不是因为我多么想给大家带来快乐,这个不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有时候我会形容脱口秀是我的救命稻草。因为我是一个非常需要成就感驱动的人,作品带来的认可会给我成就感,才能让我继续有劲往前走。然后脱口秀是我在最近的几年里面发现的唯一一个能够帮我实现这个路径的东西,不是我选择了它,就是我离不开它。

疫情期间 work from home 那个时候没有演出,我真的是状态非常非常不好。这个时候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作品。当时播客是我选择的一个作品,当收到认可、收到评论回复、有人在朋友圈分享然后我留言的时候,那立马就明显不一样。对我所以说是我的本性,让我不得不做的一些事情。

席瑞:我觉得这个被认可的感觉我们肯定是一样的。但只是我为什么找到了教育,是因为我只在教育上面得到了这件事最快和最有效的反馈。

我是很小就意识到我是一个精神性满足大于物质性满足的人。就我一直觉得这件事和你赚多少钱和你家庭情况怎么样没关系。

你就会发现一个最大的就是当我接受到学生的反馈的时候,我能够感觉到我兴奋到晚上睡不着觉,然后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对的事。

图片

忙,不代表在产出

Zara:你们怎么有时间和精力做这么多事情?

席瑞:我时间管理从本科开始就做得很好。

我最大的特点是稳。参加综艺我基本上不会好一场垮一场。每一个工作我是严格限定时间,然后必须在这个里面做出有效产出。那么关于这个有效产出,如果我提供不了,那么前置准备的时间和后置复盘的时间就由我自己来去拉齐和承担。就我之前一直在说,就是你看到前端可能两个小时我去讲一堂课讲得有多好,是因为其实在无数个深夜,我可能就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在电脑前三四点钟还在想一个案例,或者在想一个说法,或者很可能临时想出了一个金句,爬起来,在电脑上把那个金句打上去。

席瑞:但我这里要想说一下,其实我不是一个很自律的人。

我也有状态不好和水逆的时候,状态不好怎么办,就等啊。那两天就空出来呗。就是真的遇到水逆的时候不要强行做工作,然后说要填满自己。我经常遇到不对状态的时候,就是放空自己。

Zara我觉得忙不代表在产出。

图片

“时间管理大师”

有时只是成果恰好被看到

毛冬:我不高效,实话说我很惭愧,生活上比如健身,我之前也非常规律的去让自己健身,现在这小肚子没法说。我觉得之所以让人以为看起来好像你时间管理做得很好,是因为我干的事情恰好能被人看到。就你知道每个人 24 小时是一样的。有些人每天可能我花了更多的时间浪费时间就打游戏了。只是我恰好比如花了三个小时,一个小时就讲了一个演出,我花了一晚上做了一期播客,这些东西恰好是能被别人看到的作品。但其他人可能她做的事情比我特别忙,对她忙得比我多得多。比如建立她可能喜欢的东西是比如自己插花,自己在家里做刺绣,别人也看不到或者家里有孩子的人。

毛冬:其实产出也并不一定它是唯一的成功的衡量标准。如果你真的追求产出的话,你就多做一些能让别人看到的作品。

席瑞:就大多数人说我的工作不被看见,但其实不被看见的工作,它的评价是一个综合评价或者是一个延时评价。所有被看见的工作现在都变成了及时的评价和立马的评价。一条短视频做不好, 0.2 秒我就给你刷过去,你的数据就不会再被算法给推流。

图片

见识多,不代表这个人就厉害

席瑞:我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大家到年底很喜欢统计,比如我读了多少本书、看了多少本电影,然后发到朋友圈,一发哇(大家)疯狂点赞说你好博学。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就是看书和看电影这件事有什么可骄傲的吗?所以每次别人问你今年读多少本?其实我从来不统计这件事情,因为我比较喜欢问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为这个世界提供过什么。

毛冬:输入就是信息的摄取,信息的摄取要内化为你的输出能力,就是智识,这个东西其实是需要思考。比如很多人会看很多专场,哇这个人讲得好......

但当时我能明显感觉到我刚刚上台的时候进步比较快,是因为我真的就是在那个时候特别主动地去思考,就是路易·C·K 哪讲的好,我会想为啥我会觉得他长得好。但我看国内当时有一些人的表演,觉得好像我没有被打动,他们差在哪呢?我会思考总结方法论,然后总结他们的规律,然后给自己写一些对自己上台的警醒。就是有很多人觉得哇我都看了 500 本书了,我都看了 50 个人的专场了,怎么还没提高?是不是有可能思考不够,就是输入之后你要把这些信息内化为你可指导的方法论。

就很多人说我看了很多书,看很多电影,我甚至去很多地方、哇我去过一百个国家旅游......但是见识天然并不等于智识。所以说这也是为啥我从来不会被别人“见识多”这个标签打动了。就是你见识多,不代表你这个人就有意思、就更厉害。

图片

老板为什么会觉得年轻人越来越难管?

席瑞:为什么人难管,因为人变贵了,你就会发现他有选择权、你就会发现 90 年后的人干的不开心我今天就能辞,你终于发现没有人会为了一个饭碗在这儿把自己耗着,然后告诉你世界那么大,我就是可以去看看,就是这都是价值多元年代带给我们的。这是一个新型的互动关系。大家要接受这件事情,就是工作不是人的唯一,工作的成就也不见得是这个人的唯一。

好多  HR  和老板喜欢过来跟我讲,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样?这不叫换位思考,这叫换了位置,没换脑子。这换到哪了?真正的换位思考是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跟你做一样的事情。你先把这个思想拉齐,再去想他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毛冬:咱们父母那代人,他们的生活环境会培养出一些特定的性格,更忍辱负重。然后年轻人因为成长环境优越、信息流通、见识过更多元化的价值观,天然会更加看重被尊重这件事情。

中国变化速度非常快,你只能要求自己不断的去跟上变化,价值观的变化,信息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只有这样你才能跟人对上话。要不然的话年轻人会觉得你跟我根本对不上话。

图片

想激发员工的自驱力,

就让工作跟个人目标尽可能重合

毛冬:有没有可能激发员工自驱力的?说不定是可以的,就是你让工作的目标跟个人目标尽可能重合。

比如说我现在做创意工作,我真的不喜欢写文案,老板说你喜欢做播客是吧?公司咱们这个部门要做个播客你来搞吧。实话说这个时候可能我就自驱了,今天你不让我加班,我想我也想好好搞一搞,把那个嘉宾好好约一下。老板理论上你如果能够敏锐地发现员工的个人的追求的话,你会让Ta的工作职责尽量跟个人就重合。

席瑞:其实我一直说识人比做事更难,就是你能识别他都没有意识到他的需求更难。

今日互动

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现在实现了吗?

《组织进化论》也有听友群哦~添加小助手微信号feishuokr即可入群,快来和播客主创团队零距离互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