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笔记 168】灯管狂魔——极简主义大师Dan Flavin丹·弗莱文

 蚂蚁景观 2021-09-29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接着给大家讲艺术。

极简主义是一个小蚂哥在上学时就很喜欢的流派,极简不仅体现在产品上,在生活上,思想上我们也都能轻松找到极简主义影响过的痕迹。为了弄清楚极简主义到底是怎么来的,我开始了Google资料,当你把minimalist键入搜索框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曾经熟悉的各种艺术家都和极简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这些艺术家中有一个人显得是那么的特别,他一生几乎全部的作品都是拿荧光灯管作为素材创作的,称他为“灯光狂魔”真的一点也不过分。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作品:


说实话现代艺术鱼龙混杂,有很多打着艺术旗号的人“骗吃骗喝”,还赚得盆满钵满的大有人在,所以本着对大众传播优质讯息的精神,小蚂哥决定将这位一辈子用灯管创作的艺术家丹·福莱文(Dan Flavin)给大家扒一扒,看看他到底是徒有其表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当我把Dan Flavin几个字母键入搜索框,点开维基百科的时候,直接傻眼,之前以为他用的灯管是特制的,谁知道就是市面上卖的普通日光灯,真的和我们上次聊的卡尔·安德烈有一拼。

Dan Flavin (April 1, 1933 – November 29, 1996) was an American minimalist artist famous for creating sculptural objects and installations from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luorescent light fixtures.
——Wikipedia

chapter 1
有趣的经历

每次在看艺术家的经历时都觉得很有趣,至少比大部分设计师有趣多了,因为你永远也想不到这位人前显赫的艺术家成名前都经历了什么~

丹尼尔·弗莱文(Daniel Flavin)出生于1933年,在纽约皇后区一个普通的社区长大,父母是天主教徒。

他和他的孪生兄弟大卫都曾就读于教区学校,并定期参加教堂礼拜。作为一名教会助手,弗莱文对仪式,司仪的戏剧服装,音乐和高规格葬礼的照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弗莱文很小就开始画画,1954-1955年弗莱文和他的兄弟加入了美国空军,并派驻韩国,弗莱文在那里担任了空中气象技术员,这时的朝鲜战争刚结束,小蚂哥估计他也不忙,所以参加了马里兰大学成人拓展计划开设的艺术课。在访问日本期间,他购买了一幅罗丹(Rodin)的绘画作品。没错就是那个雕思想者的罗丹,被布尔库西瞧不上的罗丹~(布尔库西的文章链接:【景观笔记164】金色传说!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Constantin Brâncuși

罗丹绘画作品

回到纽约后,为了探索自己对艺术的兴趣,弗莱文开始各种艺术求学,他先是在汉斯霍夫曼美术学院(Hans Hofmann School of Fine Arts)和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上艺术课。之后又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打算成为一名艺术历史学家,但三个学期后,他放弃了~

从此之后,他开始打零工,包括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邮件收发室工作,以及在现代艺术博物馆担任警卫和电梯操作员。


就像卡尔·安德烈做过铁路工一样,弗莱文的这些工作经历也带给了他很多生活的感悟,也带给了他爱情和机遇,他的第一个作品就是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作时与第一任妻子合作完成的,弗莱文的作品大多没有名字,这件作品由用灯泡装饰的空白画布组成。让人想起天主教教堂里的宗教圣像,这些圣像通常被守夜的电灯泡包围着。


这些图标首次在弗莱文1964年的Kaymar画廊个展上展出。这次展览受到了普遍好评,尤其是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的好评,他自己的极简主义作品也摒弃了绘画的特质,更倾向于客观化。

极简主义大师唐纳德·贾德的作品

大家别急,贾德之后我们也会聊到,极简主义怎么会少了他呢?只不过什么时候填坑,就要看我今年挖坑的总量啦~

chapter 2
代表作品

到1963年,弗莱文已经淘汰了画布,只使用荧光灯管创作。也是从这时开始,“灯管狂魔”诞生了~

《个人狂喜对角线》完成于1963年,一个黄色的荧光灯管斜45°放在墙上,这是福莱文第一个成熟的作品。这是献给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也标志着福莱文独家使用荧光灯作为媒介创作的开始。

看看这个黄色的灯管像不像布朗库西的代表作——鸟


不久之后,《名义上的三》由墙上的六根荧光灯管组成,一个在左边,两个在中间,三个在右边,都发出白光。


有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感觉。这也是小蚂哥很喜欢的一件作品。干净且纯粹。

在1964年到1990年间弗莱文连续创作了50余件锥形灯光雕塑致敬俄国构成派塔特林和他的代表作第三国际塔楼。这个我们下面会详细解析。

俄国构成派塔特林代表作第三国际塔楼


1966年,在荷兰埃因霍温的Van Abbemuseum展览会上,弗莱文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完整装置作品《绿色交叉的绿色》。这时作品已经不局限在室内的墙壁上,而开始在空间中寻求分隔和阻挡。


他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为 Chinati Foundation的6栋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彩色荧光照明工作,尽管最终的计划直到1996年才完成。



chapter 3
短暂or永恒

如果我们大致总结一下弗莱文的作品,你会发现他大致会将灯光摆成包括“角块”、“屏障”和“走廊”的三种形式。

角块


屏障


走廊


这其实是在用光形成点线面来重塑空间,这种重塑是和霓虹灯装点建筑从本质上是不同的。


灯管是一种生命极其短暂的物件,但弗莱文常用这种物件表达永恒,这种对比和反差让人印象深刻。


chapter 4
与建筑共舞

从1975年开始,弗莱文在欧洲和美国安装了永久性作品,包括《无题》(Untitled)。

《纪念乌尔斯·格拉夫》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构思于1972年,实现于1975年);


古根海姆

现代艺术博物馆

他的最后一个艺术作品是在意大利米兰切萨的圣玛丽亚Annunciata的一个特定地点的作品。这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教堂由乔瓦尼·穆齐奥设计。

这件作品的设计是在1996年11月29日弗莱文去世前两天完成的。
一年后,在Dia艺术中心(Dia Center for the Arts)和普拉达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的帮助下,它完成了安装。


chapter 5
启示录

那这样一位艺术家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1、它就是它,不是别的
2、寻求场所精神 特定场所的灯光装置
3、艺术的传承

从立体主义到构成主义,再到极简主义

那么我等小白除了看着很好看之外,还能吸收什么呢?

小蚂哥认为现代艺术多是用空间讲故事,丹·弗莱文就利用光做空间设计,不仅仅是点亮场景而已!而空间由于有了高度而变得充满了可能,我们之前讲的安德烈的叠叠乐也好,布朗库西的金色传说也好,都是在营造一种环境,要么崇高,要么世俗,这在本质上和我们景观是一致的。


期就到这里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艺术和景观的人,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