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山海古图”,《山海经》的本来面目就是经文

 楚士祥丁 2021-09-30

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出身于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举兵叛乱。

在王敦叛乱之前,他曾让郭璞为他占卜吉凶,郭璞以卜筮不吉来劝阻,王敦怀疑他偏帮晋明帝,恼羞成怒下命人将郭璞押到南冈处死。

一代风水大师就这样无辜地死在了一场政变中,但他留下的著述至今仍让我们着迷,

尤其是《山海经》

这是一部古老的奇书,看似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里,却保留了大量古代天文、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医药、动植物等传说史料,

作者不详,两千多年来这部书就被人们各种研究、争论,至今仍然是个巨大的谜团,

而郭璞便是为这部奇书作注的第一人,也是已知最早对这部奇书进行系统研究之人。

作为对《山海经》最早的诠释,郭璞的注本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

其实,郭璞不仅作了注本,他还作了图赞,即《山海经图赞》

图赞是什么?通俗来说,是作者看见某幅图画后,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

原本,郭璞的图赞就是其研究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正是这个“图赞”又把人们拉进一个更大的迷雾中:

原来《山海经》是有图的?又或者《山海经》是后人看过“山海图”后,用文字描述而成的?

如果真有这样一幅“山海图”,它现在在哪呢?

有人说它是禹铸的 “九鼎图”,有人说它其实是秦皇追求长生之术“巫图”,也有人说它是“地图”.......

那么,话说回来,作为“山海图”存在的始作俑者,郭璞是为哪幅图作的赞?

《山海经图赞》中的“图”指的是古“山海图”吗?

今天,芜史将和您一起,去追踪“山海图”之谜

在郭璞之前,古代学者们对《山海经》有哪些研究

文章图片1

作为一部上古时期的奇书,郭璞自然不是对《山海经》进行研究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文人墨客圈子里早已有不少人注意到了这部奇书。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里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这是史料里首次出现“山海经”这一书名,可想而知,这部奇书的成书时间是在司马迁所处的西汉之前,倒着说,也就是战国、春秋、西周、商,皆有可能。

但西汉早期的时候,由于这本书的内容过于荒诞,人们只将它视作异志类的读物,并没有引起过重视,

这个时期,还有《尔雅》(最早的辞典)提到过山海经的内容:从释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名也,观《禹贡》一书是见梗概,因知《五藏山经》五篇主于纪道里,说山川,真为禹书无疑也。

直到汉宣帝时期,汉宣帝刘询命人去上郡(今绥德)发掘大石头,有人发现了一处坍塌的石室,

令人震惊的是,石室中有一人“跣踝被发、后缚、械一足”(也有说是壁画的图像),

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时刘歆当过王莽的国师后改名刘秀,不是光武帝之父刘向则辨认出这是“贰负之臣”并解释说是从《山海经》中看到的,

汉宣帝听到后大吃一惊,于是“文学大儒皆读学”,这部奇书才被重视起来。

这里补充一下,上郡和贰负之臣的传说:

上郡有一座疏属山,传说后羿射杀掉九个太阳后,剩下的第十个太阳朝着西天逃跑,一路跑到了疏属山的山顶,而后羿在后面紧追不舍,

这个太阳眼见跑不掉了,慌忙钻进疏属山下躲藏起来,在尧帝劝说后,后羿才放过这个太阳,这就是今天我们天空中的“太阳”在传说里悲惨的经历。

在山海经的传说里,危与贰负杀害了窫窳,于是黄帝便将贰负“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髮”绑缚在疏属山。

另外,据说这座山的山顶埋葬着太子扶苏。

刘歆对这部奇书可谓是兴趣浓厚,他收集了许多有关古版《山海经》的记载32篇,并将这些汇编成为18篇向皇帝进呈,随书附上了一篇《上山海经表》提出自己的观点:

刘歆认为,《山海经》是虞臣伯益所作,成书于唐虞(尧舜时代)之际,当时洪水泛滥,大禹受命治水,在考察山川水土时,去了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见到了许多奇物异宝,这一切被执政官伯益记录了下来。

但刘歆的这版《山海经》也已经散佚了,现存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版,东汉时期《汉书·艺文志》收录(或再次汇编)了13篇。

而到了两晋时期,郭璞在刘歆的基础上对《山海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但是,在郭璞之前的文献里,尤其是刘歆的《上 山海经 表》里,涉及古《山海经》的作者、时代、内容、性质等方方面面,唯独没有提到《山海经》有“古图”。

那郭璞、陶渊明看到的是什么图?

是先有山海经文字,还是先有山海图?

文章图片2

郭璞的《山海经图赞》一直被人们作为古本《山海经》有“图”的证据之一,

其后另一个证据,来源于陶渊明(晋末)的《读山海经十三首》

可以说,从郭璞以后, 《山海经》有“图” 一说就流传起来了。

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要么,山海经有古图,在西汉之前就已经失落了,到了两晋时期再度现世,被郭璞发现;

要么,山海经无古图,但有后人作了配图,或者郭璞作了配图

前面说到,刘歆之前,未见有山海古图的记载,当然这不能完全否定这张图的存在,

不过,即使存在古图,也不会是郭璞《山海经图赞》的图。

郭璞是在刘歆的基础上为《山海经》作注,他对山海经的了解首先来自于刘歆,

但西汉的司马迁也好,刘歆也好,东汉的班固也好,没有人提到这本书还有图,

郭璞又从哪里得知的这书有图呢?

最起码,他得先了解这书有图,才能寻找吧?

那有人说了,《山海经》这么丰富的记载,很有可能是人们根据图的内容进行的文字解说。

逻辑上来说,是有这样的可能,

但实际上,我们看古代,尤其是上古先秦时期故事的传播,首先是口头传播,其次是书面传播,当时的人们对于神话还是史实尚处于“傻傻分不清”的阶段,

那为什么别的书籍都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并且没有配图,到了《山海经》就有图有字了?

或许这个思路站不住脚,毕竟没有文字诞生的时候,人们用图画的形式记载也是可能的。

但是,这么大型的一幅图,会绘画在什么载体上?

竹简不可能吧,木犊也不可能吧,青铜器上也不可能吧,壁画或者岩石吗?

这可是涵盖大量神祗、 草木、珍禽异兽、异域山水类的著作,

谁的脑容量能这么大,把这些所见所闻都记在脑子里,然后画在一块超级大的岩石上?

显然,壁画或者岩石是不可移动的载体,

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最早的记录形式就是文字,并不是先有古图后有文字

而且,先秦时期的画作,乃至两晋,最常见的形式是“帛画”,这个可以参考出土的“楚帛书”,

若真的存在所谓“山海古图”,那最有可能是帛书。

那么,即使丝帛在地下侥幸得以保存,这么一大长卷的帛画,不可能无人知晓,

又为什么一直默默无闻呢?

其实郭璞在《注山海经叙》云:“此书跨世七代,历载三千...... 悲夫!余有惧焉,故为之创传……庶几令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

也没提过《山海经》原本有图,那他又看到什么作的“图赞”。

这很可能是,在东汉班固之后到东晋郭璞之前的这百余年的时间里,

有人为《山海经》补了配图,亦或是郭璞自己作的配图,毕竟他曾为《尔雅》作过配图。

而到了东晋末期,陶渊明恰巧看见了这幅图册,便作出“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的诗句,

这造成人们误以为有所谓的“古山海图”

山海图跟 “九鼎图”、“巫图”有什么关系?

文章图片3

有人说山海图是禹铸的 “九鼎图”,有人说它其实是秦皇追求长生之术“巫图”,也有人说它是“地图”.......

很遗憾,目前山海经的配图也散佚了,但从郭璞在图赞里作的赞诗内容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神祗类、 草木类、兽类、禽类、鳞介类、异域类、山水类。

南宋朱熹、 明代杨慎、 清人毕沅都认为,郭璞见到的“山海图”是一幅“地图” ,而且还是禹铸在“九鼎”上的图

先不说“九鼎”是否存在,但郭璞的图赞并没有表现出与“禹鼎”有什么联系,内容都是风俗类的,

比如赞华山: 华岳灵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浆。其谁游之,龙驾云裳。

赞流沙:天限内外,分以流沙。经带西极,颓溏委蛇。注于黑水,永溺余波。

都是“赞美”抒情,哪有禹鼎图的踪迹?

文章图片4

那么,山海图为什么被认为是“巫图”?

这要结合刘歆和郭璞身份来说了。

刘歆曾是“国师”,而郭璞虽说是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但他更贴切的身份,是一名方士

有郭公者,家居河东,精于卜笨,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益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骆不能过也。——《晋书·郭璞传》

方士,其实也就是早期的道士,最出名的莫过于秦始皇时期的徐福

他们信仰神仙学说,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

加上《山海经》里各种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很多人认为当年徐福就是拿着这样一幅图为秦始皇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而且《山海经》里有不少关于长生、死而复生、不死一类的传说,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幅图里是不是藏着不老术的秘密。

跳回之前的话题,假设古山海图存在,徐福拿着原图出海了,那么,这古山海图是谁画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根本没有“道士”的观念,当时兴起的职业叫“方士”,

鼻祖是谁呢,阴阳家“邹衍”,出名的是他的“五德终始说”,

此后,燕齐地区就盛行了一股鬼神风气,秦始皇并不是派人寻找蓬莱方丈瀛洲的第一人,在他之前有齐威王、齐宣王以及燕昭王,他之后有汉武帝,

中间经办的方士也不少,如果这幅古图存在,早就应该流传了,没有只留下了文字没留下图画的可能,毕竟在这方面来说,图比字更重要不是吗?

所以,秦汉两晋时期,求仙学道之风一直很强劲,是后人赋予了这部书长生的秘密。

山海经描绘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5

说说我看法。

这部奇书的第一属性,就是一本神话故事书,但重要的是第二属性——它是一本历史书籍

书中对各种奇幻的描述,其实反映出一个问题,

先秦时期一直流传着关于上古的神话故事,而上古神话的来源,就是远古先民对这个世界的阐释,比如洪水,烈日,

那时的人们很容易将自然灾害与“天神发怒”之类联系在一起,

书中关于三皇五帝半人半兽的形象,更是远古先民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比如,他们羡慕天上飞着的鸟,希望自己也有翅膀,而当时的“英雄人物”比如尧舜禹,也被他们想象成为各种动物能力的结合体,

所以才这么厉害。

另外,还隐藏着真实的故事,举个例子“女丑之尸”:

女丑之尸——《山海经》中的“上古十二尸”之一,

关于“女丑之尸”的故事,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意为:在丈夫国的北面,横卧着一具“女丑”的尸体,她生前是被十个太阳烤死的,死时用右手遮住她的脸。十个太阳高高挂在天上,女丑的尸体就横卧在山顶上。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意为:有人穿着青衣,用衣服遮住脸面,是一名叫作“女丑”的尸体

文章图片6

从这上面来看,是介绍“女丑之尸”是怎么回事,

但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青衣”,这可是祭祀服饰。

这个故事背后很可能藏着这样一个“真相”

人们遭遇了连年干旱,于是把一名女子作为“祭品”送到烈日下晒烤,来祈祷降雨。

为什么这么说呢,

甲骨文中已有关于卜雨、祭雨神的记载,而暴”就是其中一种。

“暴”,就是将“祭品”置烈日下暴晒求雨的仪式。

所以,《山海经》是要结合大量的历史知识以及参考大量的著作,慢慢解读的,

至于“山海图”,我认为古山海图是不存在的,古人是听说这些神话传说后用文字记载的,

而郭璞时期出现的山海图,更不会是古图了,

应该是当时的风气影响下,有人作了配图,那么这些配图为什么没与文字一起被保留下来,

个人觉得,很可能是郭璞作注的时候,有人也为刘歆版的《山海经》作了图,

郭璞看到图册写了“图赞”,类似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点评和感受,

但因为不是自己的作品,所以并没有将自己作的注和别人的图册汇编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