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叔孺丨书画金石蔚三绝

 栎阳钓晚 2021-09-30

“一老岿然起东渐,书画金石蔚三绝”。这是王季迁先生对赵叔孺的评价。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海上名家赵叔孺以书法、绘画、篆刻、鉴定四绝驰誉大江南北,当时艺坛高手如林,但具有赵叔孺那样素养全面且造诣高深者仍属凤毛麟角。赵叔孺出身世家望族,其儒雅高贵、书生意气的名士风骨,以古为新、兼容通达的艺术风貌,于当今篆刻书画界仍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赵时㭎(1874—1945),初字献忱,后易名时㭎,字叔孺,号纫苌,别署有蠖斋、娱予龛、橹声宦、仆累庐、宝松阁等。世居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为四明望族。父赵佑宸,字粹甫,清咸丰时入翰林,曾为同治帝启蒙师,官至大理寺正卿,称廷尉公。赵佑宸曾以名翰林简放江苏江宁府,后调守镇江府。同治甲戌正月二十四日(1874年3月12日),赵叔孺诞生于镇江府署。镇江府旧名润州,府署筑在山上,相传为吴大帝故宫遗址。生其间者,谓主吉祥,其父于是为之起名润祥。赵叔孺天资聪颖,幼为其父所钟爱,其兄赵时桐在《舍弟叔孺太守六旬征文启》中回忆道:“光绪丁丑,甫四岁,先公指楹联中浅近之字授之,辄能默识……一日,抱入先公签押房见显皇帝御笔画马,口呼而手指之,一若不胜欢喜者。

先公乃握笔,为白描状元骑马,以一笔绘成。叔孺得之,呈先妣徐太夫人珍藏焉。御笔画马,系初值上斋时,显皇帝所赐也。叔孺幼善属对,一日,先公方食刀鱼,即以命对,叔孺应声曰'抢蟹’;有家人六指者,即以歧指命对,叔孺应声曰'花翎’,其敏捷有如此者……叔孺每于课暇,或画马于纸,或刻几案,凡经叔孺所用之几案,多有刻划痕迹,其书画雕刻,殆天授也。”壬午年底,其父调补江宁,癸未春尝宴宾客于署中,客皆知名人士,席中有一位闽县林寿图,夙闻叔孺善画马,命当筵试之。叔孺伸纸挥洒,顷刻而成,神骏非常,一座惊叹,诧为神童。林寿图极为赏识,不数日,倩冰人说婚,许其七女为叔孺配,由是因缘,叔孺后成林氏婿。这是他青少年时代的一段佳话。

论语春秋在此罍 赵叔孺

我向来认为,世家子弟有着优越的艺术环境、拥有更多的艺术资料。他们收藏颇丰,善于品评,借家藏之富传播笔墨语汇的传承造化。他们的研究是与家族及自己的交游圈子内的评骘观摩相结合的,因而具有极高的眼力和审美感觉,见识非常人所及,胸襟涵养自然迥异于常人。

这是出身寒门的子弟望而不即的,他们虽有志于此道,却往往阮囊羞涩而不敢问津,诚如叶子先生指出的,“他们毕竟收藏无一,赏玩不深,鉴古不精,古法茫然,只能根据一些文献,结合一点感性知识,从推理出发,妄以己意炫奇,流传谬种,遂使古典传统荡然无存,而每见他们的作品,尤其是从传统笔墨内蕴上去审视,终有一股寒酸落魄之气荡溢其间,难成高逸正道”。书画金石家的鉴藏活动,无疑是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资任以借鉴创作和研究传统。赵叔孺因其兴趣广泛,阅历丰富,收藏宏富,直接滋益其创作,使之成为20世纪之书画篆刻名家,这些积累还对其考古论史助益良多,使其以鉴藏巨眼,为世所重,而其经眼及所藏诸品的题识,更是他研考、探究的可贵成果。张大千曾叹曰:“先生尤精鉴别,凡法绘名书,无不得以先生一言为定。”此非无因而至,亦非过誉。

双骏图 赵叔孺

智名句法魏碑七言联 赵叔孺

雪庵铭心之品、五百图书之室 赵叔孺

赵叔孺于篆刻似乎没有正式拜过师,他刻印早年由浙派入手,多取赵次闲及陈鸿寿法,兼仿邓石如,同时沉浸在三代彝器、古玺、秦汉印中。他在自我摸索中建立起了一套审美标准,基本上有比较明确的审美意象,即“规抚秦汉,力求平正,以纠宋元之纰缪”。这正是他从其所见、所藏的三代吉金文字、秦汉玺印的研习考释中,通过鉴别探究,并在篆刻实践中做出新的技法和风格定位的结果。这种用以古为新的态度去发掘、整理、组合传统并融于自我,对传统做出了理想诠释,既古意盎然,又不失自己,这正是赵叔孺篆刻的特点,也是他品格修养的外化反映。

趛鼎楼藏汉碑、自怡金石奇缘 赵叔孺

赵叔孺对赵之谦尤为心仪,认为“咸同以来,篆刻之妙,当推吾家㧑叔”。赵之谦的取资宏博给他启示尤深,赵之谦的艺术思想与他的禀赋更是十分地投合。随着赵叔孺于印学研究入之愈深,见之愈奇,他的综合融会能力也日益见长,遂“前追赵次闲、赵之谦,兼取赵孟頫、邓石如,然后再上溯汉铸印、周秦小玺,以增古意旧气。汉铸印的典雅厚重、古朴沉静,周秦小玺的完整流美,赵叔孺多取其中细腻灵巧的阴柔之美”。赵叔孺认为,“宋元人朱文,近世已成绝响”,故刻意追摹之。因熟识古文字,精通玉箸篆,所以赵叔孺的圆朱文印无论是篆法还是章法都具有极高水平。申生曾在《圆朱文前无古人的赵叔孺》中云:“在圆朱文方面,他取赵孟頫的圆、赵次闲的巧、赵㧑叔的秀,参用秦玺汉铸的古厚滋养互补,去其板滞,得其雅饬,形成一种空前精到、圆润秀劲、平实生动的气格韵味。在当时即被罗振玉、褚德彝等推为当代第一,尤其是他刊刻的魏碑体式的边款文字,最为精饬流畅,秀腴漂亮,无与伦比。连他自己也非常自豪地说过,虽源自北碑,却有'刀刻得出,笔写不出’的美意。”沙孟海曾在《沙村印话》中感叹道:“历三百年之推嬗移变,猛利至吴缶老,和平至赵叔老,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

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 赵叔孺

合以古籀 赵叔孺

赵时㭎印 赵叔孺

赵叔孺于绘画、书法、篆刻、鉴赏无所不能,且无所不精,手段鱼龙变化,故其所授弟子云集一时,也是各呈姿态,各尽其能,所谓得其一鳞可化为龙也。

需要指出的是,像赵叔孺这类在艺术上所谓开宗立派者,未必是尽善尽美者,他的弟子们单就某一作品而言,未必会逊色于乃师,有些甚至比他更为成熟完美,如陈巨来的圆朱文印成就之高,为前所罕有。

鲁庵集印图 赵叔孺 西泠印社藏

天地间有数文字 赵叔孺

赵㭎私印 赵叔孺

特健药 赵叔孺

蒋祖诒印 赵叔孺

一般来说,人文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极左文艺政策的时代,传统派可谓江河日下,儒雅不再、风流不再、书卷气不再、贵族气不再,它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人不可避免地被粗鄙化的过程。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学院中都提倡写意,这种状况恐怕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写意与工稳、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在起作用,其间或多或少还与各种难易之别的投机心理,更与一些热衷于逞奇炫巧的急功近利现象相关联,这一意象透出了几分荒谬,后世之有心者当能从中咂摸出一些意味深长的东西来。

周雪庵读碑记 赵叔孺

辛酉十二月四明赵叔孺得梁玉象题名记 赵叔孺

赵叔孺的书画篆刻既有传统,又有难度,且不乏新意,但平心而论,他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情趣尚未超出古代传统艺术的范畴,他的作品留给人们的印象仅仅是崇尚古法,入多出少也就容易为传统所束缚。就创新意义来讲,其艺术成就的确稍逊于吴昌硕等。究其因,与他的阅历有关,他研究艺术是与收藏、鉴定相结合的,虽然具备极高的眼力和审美感觉,但从探研深广的角度看,几近于程式,很少僭越,这一点有同于吴湖帆。令笔者惆怅的是,那些无所师承,庋藏无一,纯粹依据个人嗜好,任凭个人情绪抒发,不对传统作深究,乱涂乱撇,甚至是初学涂鸦的人物,反而极负盛名。原因非常复杂,好在人心是碑,一位真正艺术家的造诣在人们心目中是抹杀不了的。

以赵叔孺的才华、经历和活动天地,他完全可以在艺苑独领风骚,他就像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陈年老窑里精心烧制出的一件精致瓷器,他不以黄钟大吕著称,美学风格不是崇高一派而是秀美一路,虽无振衰起懦之功,却总是让人低回不已。但是他的名士气太重,散淡惯了,并且无意以艺名留世,以致给我们留下太多的遗憾。这既有社会的责任,也有他个人的责任。然而,在当今书画篆刻界轻视传统和古法的时风下,赵叔孺以古为新的古典主义思想及其成就,就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近代艺坛举足轻重的大家,赵叔孺为中国书画尤其是篆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他的艺术之树正焕发出常绿的生命活力,显示出这一流派的蓬勃生机和光辉前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