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广之死:秦汉时代勇战将军的落幕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10-01

导言:

早期中国的战争衍生是一个多端分化的时代。而从三代开始发展到秦汉时期更是分化出了勇战和谋战的区别

。我们到现在仍然怀念秦末汉初的项羽以一人之力抗衡万人之军。而从项没落之后,整个汉帝国皆以谋战为主。而从汉文帝开始,一支以陇西李氏为主的军事力量开始崛起,秦时代的名将李信之后以勇战闻名于诸侯,在汉匈之间号称飞将,六郡的百姓皆以飞将军为荣,可也不知是数奇还是李广的傲气,他不仅一生未能封侯,最后还以最悲惨的死法重复了项羽的悲剧。

李广家族的迁徙是汉代军威复振的表现

李广先祖李信

李广的家族原本是生活在槐里的,但后面迁徙到了成纪,这虽然是一个小的举动,但安土重迁一直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只要生活还可以继续,又有谁愿意迁离故土呢?李氏家族从槐里迁徙到成纪。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汉帝国重启武功的举动,汉皇帝的疯狂带动了秦时名将家族的迁徙。

李广的先祖是李信这一点已经确实无疑,但李信在亡楚一战后就开始沉沦,整个秦末乱世,曾经的秦朝名将家族都如同隐身消失一般。

而李广的祖先就是在那个时候隐居在槐里的,可后面随着楚汉战争的结束,汉帝国也进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而李广就是在那个时代出世的,他在汉文帝时代横空出世距离汉高祖的武功兴国仅仅结束不到十几年。

李广射箭雕像

世传的射箭技术让李广在那个乱世能够长盛不衰,到汉文帝的时候,汉朝廷制定了标准的征兵服役之法,上战场与匈奴作战之人必须是要家庭条件合格的人,这一点其实就是汉代军事振兴的一个表现,过去在汉高祖之时,作战征兵是一个男子就行,而现在直接把普通男子提升到了良家子的水平,代表着汉帝国开始培养专业化兵种,而李广也是在汉文帝那个时代应征入伍,成功在汉匈萧关之战大显神威,靠着斩获成功晋升。而从

秦末李信以后沉默了五十年的陇西李氏又开始崛起了,这次崛起伴随着的是汉代军威复振。

李广不封缘数奇的背后是勇战将军的无奈

李广征战沙场

封侯之赏大概是汉代朝廷对征战沙场之人最高的肯定了吧!

但就是这个封侯之赏,在很多人看来能够唾手可得,可在李广的一生之中一直可遇不可求。良家子被朝廷征发上战场,李广从此成为了一名职业的军人,而他的神射与勇敢与使得他飞速的成为了汉朝北方边疆的将军,连当时的汉文帝都夸耀李广之勇当为万户侯,

李广是文景时代的名将,他的一生活跃在整个北疆。而同时期的良家子士兵都愿意跟随李将军去征战沙场,军队之中有的是年过半百的老兵,有的是结发从军的新兵,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愿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李广,战场之上无亲情,军营之中无远近,可李广带出来的兵一如亲生兄弟,在凶险的草原要塞,李广驻扎士兵的办法是十分轻松的,他尊重各类士兵的习惯,不以文书法律去刻意约束,这在一定情况下其实是违反了汉朝的军队之律的,因为这样放纵士兵往往容易导致大败。就像印象之中的袭击一样,纵兵无律,为敌所袭。

李广率领的汉军

李广的所作所为更像是古代的游侠,他对于数千甚至数万大军的约束仅仅是放游骑到几十里之外,若有敌人来袭,他的士兵也能够迅速的集合整军备战,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超越了两汉时期的诸多将军,因为同时期的领兵之人都还在用各种规矩进行约束,因为李广的潇洒不羁,使得整个汉朝的人都愿意在李广手底下当兵,不仅快活,还能够打胜战,而李广一向是有着古名将之风的,他每次都将胜利之后的各种赏赐按照功劳大小分给底下士兵,这也使得士兵愿意为他效死力,而整个李氏家族的名声也从荒远的六郡到达了关东诸地。

但活跃了整个文景时期的李广却一直未能封侯,这一点是被汉朝廷所公认,大家既佩服他的才气无双,又为他的未能封侯所惋惜,汉武帝为此得出的经验是数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运气不好,也的确是运气不好,李广的一生是有很多次封侯之机的,第一次是在平七国之乱中,李广没有搞清楚汉天子和诸侯王的关系,虽然所勇敢冠于三军,却私授梁王之印从而失去了封侯之机,最后一次则是在漠北之战中,因为卫青的故意使坏,使得李广陷入了失道的危机,卫青说得好听是为保护汉朝战争的胜利果实,避免李广的数奇之运所影响。但其实就是卫青为自己好友公孙敖谋求侯位罢了,

他真以为一人可以屏蔽天下,他真以为汉武帝和他是血缘之亲就可以为所欲为,所幸的是司马迁的史笔是无情的,一切皆以实而录。

汉朝的胜利与李广的自刎是六郡良家子的悲剧

李广之死

李广最终还是死在追求封侯的道路上了,他在半截身入土的年纪跟随卫青远征漠北,得到的却是失道之痛。这里面虽说有李广个人的失误,但谁又敢说没有卫青的私心作祟,他真以为国家战争就是他为朋党谋求侯位的工具了。古人有云,德不配其位,岁高奈何传久,公孙敖在爵位高于李广又如何,但后人记住的却不是他。按照汉朝的法律制度,失道是要纠察原因,追责最高会至死刑,李广家贫 无法以钱财赎罪,贬为赎人又难以让花甲之年的李广所接受,正如当年被刀笔之吏所刁难的周勃一样,李广也受不了这种窝囊气。

意气阑步难行,知道自己是死罪的李广终究是受不了刀笔吏的刁难了,他走到了自己的军营之中,总结了自己结发之时就从军,当时还是孝文皇帝治天下。他自言他的一生都在与匈奴作战,大小战争六十战,按照军功积累,其实当时的李广早就能够封侯了,但无奈的是他没有封侯之命。他一个人承担了全军失道的责任,遂自刎,简单的三个字终结了李广的一生,当时的军营之人都哭成了泪人,也许在李广自刎前的最后一刻,

飘过的是自己年少时期的勇敢射虎,是在孝景皇帝时期平七国之乱的一骑当先,是世人对他才气无双的评价,可是到了孝武皇帝,他终究是没能够达成封侯之愿,就如秦代王老将军所言:为大王攻城灭国,终不能得封侯之赏。

李广之墓

秦汉时代对武将名誉上的最高肯定终究不属于李广,当他自刎的消息由漠南草原传到关中以及陇西的时候,无论是街头的轻侠恶少年,还是退伍回家的老残之兵都哭成了一片,当时的司马迁目睹了这一悲剧,在

他笔下化作了无老壮皆哭,他们哭的不仅是飞将军李广悲苦的一生,更是他们关中六郡世代从军为国效力最后却马革裹尸的悲惨历史,

这是秦汉数百年来的定局,即使秦灭汉兴也改变不了关中子弟的人生命运,李广死了,从秦代传承的将门世家终究是不属于这个时代,勇战将军终究还是不属于这个时代,后面的卫霍会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大放光彩,但

他们以帝王血亲上位而得到的功勋真的敢去见九泉之下的李广吗?又或者说同以少年之躯比拼勇武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