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气重,所以嘴发干!张仲景“暖脾”的方子,散寒治口渴,请体会

 健康必靠中医 2021-10-01

因为你在喝凉的东西,会遏制你身体对津液水分的输布,自然会口渴。这就是为什么夏天喝冷饮,有的时候总是不解渴?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还是源于早年研读过的一张医案。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俞长荣老先生。1919年出生,福建人,祖辈五代行医,历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有一次,老先生接待一个39岁的女患者,就是嘴巴特别干燥,大便也干燥,同时胃中隐隐作痛,始终是不舒服。刻诊,见舌苔白而干,脉象沉涩。

患者面色发黄,比平时难看很多。肚子痛的地方,可以按,可以触摸,也没有一摸就疼得厉害。

俞长荣先生写了一张非常简单的方子,才四味药——

干姜6克,炙甘草9克,党参12克,白术9克。水煎服。

这方子一开出来,旁边的学生顿时就愣了,抬起头看,眼中露出疑惑。

对此,俞长荣老先生只说了四个字:“塞因塞用”。

结果,患者用药后的第二天,大便通了,嘴也不干了,胃痛慢慢减轻了。

俞长荣老先生用的方子,是理中丸。

理中丸,源于《伤寒论》。它是张仲景的经方之一。它的基本构成,就是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其中,甘草调和诸药,并能健脾固本。白术,可以健脾燥湿,辅助温阳。人参,健脾益气,补虚助阳。干姜大辛大热,可以温暖脾胃。这个配伍就是偏于辛热的,用于脾胃虚寒之证。患者多胃痛腹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

一张偏于热性的方子,能治疗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这个女患者的口干、便秘,根源就在于脾胃虚寒,是因为她的寒气太重了!寒气重,使得身体里的水液得不到有效输布,才便干、口渴。不是缺水,而且水液被寒邪“冻住了”,起不了作用。

患者脾胃虚寒,此人虽然腹脘绵绵作痛,但是喜温喜按。这就说明,她内里有虚寒。虚寒证,一般是喜欢揉按的。她嘴里头发干,舌苔也干,但是舌苔纯白,没有黄色。这说明她身体里没有实热,相反是有寒邪。另外, 患者面色发黄,不好看,说明体内有寒,凝滞气血,头面失养。脉象沉涩,说明寒邪在里,而且在寒邪的影响下,津液输布不充沛,使得脉道滞涩。

综上所述,患者的真实问题在于寒邪遏制脾阳,令津液失布。

当然是得把内里的寒邪温散开来。俞长荣老先生用了理中丸这样的温中祛寒、补中健脾之剂。等脾胃的阳气恢复了,津液输布了,患者自然不渴了,大便也通了,胃痛也消了。

这张医案,面对一些表面症候,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应该仔细收集患者的全身信息,做出尽量精准的辩证。比如这个患者,如果真给用了性寒滋阴之剂,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夏天喝冷饮,有的时候总是不解渴?它除了甜饮料里头的糖分,在被消化分解的时候需要消耗体内水分以外,还有一层原因,因为寒气重。寒气重,所以嘴发干。寒气把你的脾阳遏制了,它输布不了津液,所以口干。你往往口渴,想喝水,却肚子胀,难受,喝不下,这就是因为在寒邪遏制之下,痰湿水饮聚于中焦,不得化散,形成了所谓口渴不欲饮。

当然,不能说,寒气重、脾阳虚的人,一定口渴。也有的人,是口淡不渴。理中丸的主治症候之一,本身就有口淡不渴。但是,在寒邪戕伐之下,人嘴里发干,的确也是多见的事实,值得我们认真辨析、理解。

寒伤脾阳和口渴之间的关系,明白中医里有理中丸这样的配伍,可以暖脾阳治口渴,明白如何用中医的视角,来理解身体所出现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