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镇平县蒙古拳八段锦

 源来花开401 2021-10-01

河南镇平县的蒙古拳,是元朝蒙古族后裔留传下来的。1368年,朱明王朝建立,元朝一些来不及北归的蒙古人滞留中原民间,数百年来繁延生息,形成了镇平、邓州一带的蒙古族支系。蒙古族人在长期与汉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擅长的摔跤和射箭技艺与中原武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拳训练体系代代习练。

文章图片1

蒙古族拳师王俊三先生(1908――1980)自小练习少林和心意拳械,功夫过人,并向同族人学得蒙古拳,具有很深的造诣。据《镇平县志》记载:“民国20年(1931年)武师王俊三、吴佩林,经省第四届国术考试后,选拔出席在开封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大会……民国25年(1936年)武师王俊三在省第二届骑射及比武大会上,获全能第二名,被吸收为中华国术研究社会员……1985年省举办武术挖掘整理成果展览……王俊三珍藏的民国25年(1936年)在省第二届骑射及比武大会上获得的纪念章和中华国术研究社会员证等4件珍品,被国家体委选中,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武术馆内。”

文章图片2

王喜安先生是王俊三的独子,从小接受系统的蒙古拳训练,成年后在镇平医院任医师,并积极参加各类武术活动。1982年参加河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获优胜奖;1984年赴洛阳参加河南省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录相活动,其蒙古拳的录相资料保存在洛阳档案馆,自1978年以来,历任镇平县武术比赛裁判、裁判长、顾问等职,年过八旬之后,还为了蒙古拳的传承,收了一个品行好、悟性好年轻人做了学生。

本文征得王先生同意,从其所传的蒙古拳系列功法中整理出“蒙古拳八段锦”,以飨读者。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套效果很好的医疗保健体操。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其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适合于男女老少,经常练习,可加强人体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循环,从而养五脏六腑之气产生丹田之气,达到调理内养五脏六腑,以及对各种慢性病皆有一定的疗效,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功效。

镇平蒙古拳是以蒙古族摔跤的晃过架演变的滑步为基本步法,以拉弓射箭演变的脊椎发力为根本,以八仙醉酒式为母式,讲究起打落合、闪战腾挪、惊颤抖擞,融合了传统武术的踢、打、摔、拿之技法,总体上体现了避实击虚、以弱胜强的精巧。蒙古拳八段锦,结合了传统的八段锦和内家拳法,习者可于日常的习练中,细细品味从中沁出的蒙古拳独特的风格。

此功可据个人的情况,一段一段盘练,可分合一个套路练习,总之,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不必拘于定法。

【蒙古拳八段锦口诀】

开天掘地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手扳足尖固肾腰

怒目攥拳增气力背手七颠百病消

自古神仙无妙术朝朝夕夕不辞劳

【练法图解】

预备式

动作: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随着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朝前,约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1)。

动作要领:头向上顶,下颔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功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

第一式开天掘地理三焦

动作一:两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开,中指尖相对,如托天般向上托起,徐缓挺膝提踵,同时吸气。上动不停。两臂继续上托,双手似插入云霄之中,肘关节伸直,提踵到最大限度,全身挺拔,目视上方,吸气尽,动作略停(图2)。

动作二: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弯屈;同时,十指慢慢分开,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腿前,掌心向上,两掌似乎插入地球内部,要把地球抱起;同时呼气(图3)。

本式托举、下落为一遍,共做六遍。

动作要领:上托时吸气,头部领劲,使大椎上拔与尾骨下坐下拉做到脊椎的上下节节拔伸;下落时呼气,全身放松。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动作要缓慢进行,不可过快过急,否则易引起头晕!

双手在身的带动下先抱合到胸,从胸到口向上分开,此一开一合可调节人体三焦。因三焦是手三阳(腑)的经脉,起始于无名指,靠小指的末端,向上走出在第四和第五掌骨的中间,沿着手背到腕关节外侧,走过前臂挠骨和尺骨,两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部,沿着上臂外侧分布到肩部,与督脉会于大椎穴,从足少阳经的后面,交会足少阳经于肩井穴,进入锁骨窝,分布两乳当中,膻中穴,脉气分散同心气包相联络,向下通过横膈,纯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锁窝中,再上达顶部,并分布到耳后,一直上走出耳角,与足少阳经交会,另一支从耳朵进入耳中,再走出来行于耳朵面前,交接于面颊部抵达眼睛外角部位,三焦经络心包,联络脏腑,故双手一开一合有调理三焦的作用。

功用:可调理人体三焦,从而达到内养的妙用,因三焦腑与小肠、大肠、膀胱等同为六腑之一,即能摄入五味而化生营养,不能排泄糟粕,故称“传化之腑”。

文章图片3

三焦有上中下三焦,主要指人体躯干部的划分,即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二脏,胸部和头面部,横膈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小肠膀胱等脏器和下腹及阴部,上焦可呼吸,主血脉将经气敷布于全身,益养肌肤筋骨,通调腠理,以“开发”、“宣化”为其主要生理特点,《内经》将这一切功能形容为“上焦如雾”吸入清气和食物之水谷,必通过上焦而纳入人体,所以又说“上焦主纳”。中焦是消化水谷,并将精微物质上输肺化生营血,《内经》将中焦消化水谷的功能,形容为“中焦主化”,水谷必须腐熟消磨,沤烂等消化过程才能化生为人体的所需的精微,所以说“中焦如沤,”实际包括了脾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故有人说中焦有“泌糟粕,燕津液”之用,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下焦主要是化别清浊,并将糟?以及代谢后的水液排泄于体外,《内经》将这一功能形容为“下焦如渎”,体内的糟?与废水必经下焦而排出,所以又说“下焦主出”。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元气、宗气、卫气通过三焦而敷布于全身,以发挥其生理效应,所以三焦“主持诸气”实际上是元气、营气、卫气、宗气的通络之意,三焦不仅为气之道路,并有气化的功能,使水谷精微输布营养于周身,使津液从玄府(即汗孔)泄出而为汗,从膀胱排出则为尿。三焦有通行水液,为水道,有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络,水液代谢的过程,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完成的,其中三焦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水液代谢是在三焦内进行的,它把肺脾胃,膀胱腠理密切联系在一起,完成水液的吸收输布和排泄过程,所以称三焦为“水道”中读之俯。

综上所述,说明三焦是遍布于全身内外,肌腠之间的通道。关系到水谷精微,特别是水液的吸收输布与排泄的全过程,三焦的这些作用,统称为“气化”,从现代医学观点分析,“三焦”似指遍布于全身的组织间隙和细则间隙,是细胞外液循环的通道,通过细胞外液的循环代谢供给细胞以进行新陈代谢,所必须的氧气,各种营养物质和酶、水、盐类以及各种激素,并把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从上可以看出三焦在人体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此一式长盘,可调理三焦,从而增加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的脏、脾、胃、肠、心、膀胱、肝等都有调节功用,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内养功用,日久功深,丹田气足,在实战中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此式除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一:接预备式。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侧开步站立,两腿膝关节自然伸直;同时,右手向左胸前抓握,好似握住天地之间的一根弦,此时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腋下虚掩,圆背敛臀,目视左前方(图4)。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腿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掌屈指成“爪”,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好似扶着天地这张大弓向左侧推出,与肩同高,坐腕,掌心向左,犹如拉弓射箭之势;同时吸气,动作略停;目视左掌方向(图5)。

动作三、四:同动作一、二,惟左右相反(图6、图7)。

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

动作要领:拉弓时把背圆的劲转换成两手的挣力,形成左右对挣:同时下颌微收,以头引领大椎向上,尾椎向下使脊椎的上下节节拔伸,形成上下对挣。我双手在不停转翻旋转运动,在动中以身带步,以身带手,随心所欲的变化于划圆中,可蓄力而后如力土强拉硬弓满弦,弦之箭射出,快速异常,疾如闪电,盘练时先蓄力,松腰坐胯,收如伏猫,而后丹田一动,警起四梢之劲,丹田一动,催动脊椎,脊椎一动带动四肢百骸皆动,一枝动百枝摇,动无不动。蒙古拳的拉弓射箭劲就是从此势中找到。

功用:此式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诸穴,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有效地发展下肢的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还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一些不良姿势,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

第三式调理脾胃单举手

动作一:接预备式。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左臂外旋上穿经前面,随之臂内上举之头上方,肘关节微屈,力达掌跟,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时,右掌微上托,随之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同时吸气,动作略停;目视左手(图8)。

动作二: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与腹前,掌心向上;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与腹前,两掌指尖相对,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9)。

动作三、四:同动作一、二,惟左右相反。(图10、图11)

本式一左一右一遍,共做三遍。

动作要领:上举时吸气,下颌内收,以头领劲,做到脊椎的上下节节拔伸;下落时呼气,全身放松,使脊椎节节叠起一起。该动作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和小肌肉得到锻练,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功用:此式由于上下对拔拉长,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

长练可练出我浑身以身带步,以身带手的身法的灵活性,先束身下蹲有收如伏猫,起有如蛰龙升天,长身而起。可在实战中有对方击我时,我可在运动划圆灵活的身法步法中,顾打合一,而且此法可用于群战时,我打前顾后击左防右,击敌防不胜防之中,因我步随身动在不停的运动划圆中,敌无法击我,他一击我随心化敌之劲,而趁劲之一触即发,有感皆应,击敌于瞬间,使敌无法击我。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一:接预备式。先呼气,同时两手掐腰,向右方旋转,成右弓左蹬式;头向左后转,左手指向右足跟,右手在头部右上方撑起,目视右足跟,同时吸气(图12)。

动作二:同动作一,惟左右相反(图13)。

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

动作要领:头向上顶,肩向下沉,两肩后张,不仅头颈部的拧转,要整个脊柱和两大腿也参与拧转,此式实际上就是内家拳身法中的脊柱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劲的训练。

功用:五劳指五脏劳损,七伤指七情的伤害。该式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不但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诸脏腑,而且又刺激大椎穴及背部俞穴;此外还能增加颈部、肩部参加运动肌群的收缩力,活动眼肌,预防肩、颈疾病及眼睛疲劳。对人体的五劳(肺劳,肝劳,心劳,脾劳,骨劳)、六极(气极,血极,骨极,肌极,精极)、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伤肺,忧愁思伤心,风雨寒著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和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的疾病,都有调理的功用,从而达到内养内用。

《吕世春秋・季春纪》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於羽鸟与为飞扬,集於走兽与为流行,集於珠玉与为精朗,集於树木与为茂长,集於圣人与为复明。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长而养之,因智而明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局为聋,处目则为眵为盲,处鼻则为鼽为窒,处腹则为张为府,处足则为痿为蹙。”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古人重养生之道,阐述养生的道理在于适应四时万物变化,求利去害,认为物的形成长生,是出自于一中物质“精气”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认为一切正常的物理,生理生态,正常生长,都是有假于本身的物质体的“形”以活动而赖以维持,虽有长养“精气”精气流动疾病可除,天年可保,有“养生莫若知本”之说,还纪录了诸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经验之谈,富于哲理的养生论。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一:接预备式。先呼气,同时两腿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手掐腰,向右方旋转,成右弓左蹬式;头向后上方抬,目视前上方,上体立起,同时吸气(图14)。

动作二:身体前伏向左方旋转,同时呼气;重心左移,而后成左弓右蹬式;头向后上方抬,目视前上方,上体立起,同时吸气(图15)。

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

动作要领:此式是脊柱大幅度运动,转体后先使脖颈与尾闾做到上下对拉拔伸,然后,头向后上方抬,使脊椎弯曲成后弓形,切记速度应缓慢,圆活连贯。

功用:可刺激脊柱、督脉、大椎穴,从而达到舒心泄热的目的,同时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得到锻炼和加强。

长习有调理手少阴心经功用,从而达到祛心火的妙用,因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通过横隔,联络小肠。心系向上的脉,挟着食管上行,上行肺部,再上向下出于腋窝部,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阳经和手厥阳经后面,达到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接,故有调理手少阴心经的功用。

第六式手扳足尖固肾腰

动作一:接预备式。两掌指尖向前,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相对,腰向后弯曲,目视前后方;同时吸气(图16)。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臂外旋,两掌心向上,随之两掌掌指顺腋下向后插;两掌心向内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随之上体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下摩运,经脚两侧置于脚面;抬头,动作略停;目视前下方(图17)。

本式一上一下为一遍,共做六遍。

动作要领:此式也是脊柱大幅度运动,仰体后先使脖颈与尾闾做到上下对拉拔伸,然后上体前俯,使脊椎弯曲成前弓形,切记速度应缓慢,圆活连贯。

功用:有疏通带脉及任督二脉的作用,能强腰、壮肾、醒恼、明目,并使腹肌得到锻炼和加强。年老体弱者,俯身动作应逐渐加大,有较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俯身时头不宜过低。

第七式怒目攥拳增气力

动作一:接预备式。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掌握拳,抱于腰侧,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左拳缓慢用力向前冲出,与肩同高,拳心朝下;同时呼气瞪目,视左拳冲出方向(图18)。

动作二:左臂内旋,左拳变拳,屈肘,回收左拳于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右拳缓慢用力向前冲出,与肩同高,拳心朝下;同时呼气瞪目,视右拳冲出方向(图19)

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

动作要领:此式动作要求两拳握紧,两脚拇趾用力抓地,呼气时前手尽力前伸,后背同时向后拱形成前后对挣;同时下颔微收,以头引领大椎向上,尾椎向下使脊椎的上下节节拔伸,形成上下对挣。

功用:舒畅全身气机,增强肺气,同时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有利于气血运行,并有增强全身筋骨和肌肉的作用。长盘此式,重在内养基础上。日久功深,可增强我丹田内劲,在实战中可丹田一动,内劲无不出,用于实战,有一触即发的妙用。

第八式背手七颠百病消

动作一:接预备式。双手背后,两脚跟提起;头上顶,上提时脚趾要抓地,脚跟尽力抬起,两腿并拢,百会穴上顶,同时吸气,提肛收腹,双脚跟离地,脊椎正直,头向上顶,成脚尖点地顶到不能在顶时,略有停顿,目视前方(图20)。

动作二:同时双脚落地,有浑身齐向下振动,双手下按呼气,此式可进步练,退步练,旋转练或并步练不动的盘练,但必须起时手同时向上,落时手向下落,起浑身齐起落时浑身齐落为其正方,周身放松。目视前方(图21)。

本式一起一落为一遍,共做七遍。

动作要领: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而使脊椎各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放松。

功用: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同时有利于脊髓液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起时我浑身齐起,落时我浑身皆落,上下内外贯为一气,从足至头,内有脏腑筋骨,外而肌肉皮肤五官白骸相联为一贯,上动下随,下欲动而自领,上中下内外相连,有破之不开,撞之而不散,内外上下前后,一合而无不合的功用。

日久可加速我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运行,养内五脏六腑之气,产生丹田之气,从而有内养的功用,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功用,一振可振通我在练艺时的经络不通之处。中医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此一振,我浑身内外上下无处不振,故有一振祛百病之说,日久功深可达到我内外上下合为一体,丹田气足。

收势

动作:接上式。两手左下右上放于丹田之上,逆腹式呼吸六次;随之两臂自然下落,两掌请贴于腿外侧,目视前方。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图22、图23)。

动作要领:同预备势。

健身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周身放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