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病治到何种程度就不会得尿毒症?医生给出的标准,看是否达到

 我爱你文摘 2021-10-01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肾病多为慢性疾病,可以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也可以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与遗传性肾脏病(如多囊肾病),还可以是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如慢性尿酸性肾病)。虽说肾病多为慢性疾病,但也可以有急性表现,如突然出现高度水肿与尿量减少的肾病综合征。这些肾病都有可能发展到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因此多数都需要治疗,为的是治愈或控制病情或延缓发展速度。

只有规范了治疗,肾病才有可能避免以后发展成尿毒症。与肾病有关的指标有很多,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红细胞、血压、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等,还有血红蛋白、血尿酸、免疫功能及其它指标等等,这些异常指标都应该给予纠正与积极治疗。那么,肾病治到何种程度就不会得尿毒症?医生给出的标准,或许与自己想的不一样。

先来说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这类疾病是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常见病因。IgA肾病、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球硬化症等等,它们的主要异常指标为尿蛋白高、尿红细胞高、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对它们制定治疗方案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异常指标控制在合理区间。

有人说,必须将尿蛋白降至正常,即尿蛋白没有“+”号或24小时尿蛋白降至0.15克以下,尿红细胞也必须降至正常范围之内,血肌酐也必须完全正常,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得尿毒症。若肾病患者经治疗能够达到这样标准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标准并不适合所有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或者说,有些患者并不强调所用指标都必须达到完全正常标准,同样也可以避免以后不得尿毒症。

从尿蛋白这一指标来说,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0.3克以下则为“临床治愈”标准,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0.5克以下也是可以接受的标准。对于治疗难度大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若能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1.0克以下,患者以后进展为尿毒症的风险也会明显减少,尿蛋白能够达到这一标准也不算差。

从尿细胞这一指标来说,只要不反复出现肉眼血尿及明显镜下血尿,若仅有少量镜下血尿或尿潜血阳性,一般来说,它并不会增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进展为尿毒症的患病风险。

从血压这一指标来说,则必须将血压控制达标,收缩压(SBP)控制在120mmHg以内且舒张压(DBP)控制在80mmHg以内这一标准是避免以后得尿毒症的基本要求。年龄较大的患者,这一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些,即收缩压要求控制的范围为130-90mmHg,舒张压要求控制范围为85-60mmHg。高龄老年患者还可放宽至140-150/90-95mmHg这一标准。只有将血压控制达标,并尽可能降至正常范围更低一些,以后进展为尿毒症的风险才最低。

从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来说,可以说有标准,也可以说没有标准。这是何意?说有标准:一是血肌酐,主要指的是,在没有可逆或急性加重因素的情况下,若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肌酐超过115μmol/L(女性超过97μmol/L)这一标准,就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更容易发展成尿毒症。二是肾小球滤过率,若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这一标准,就被诊断为慢性肾脏病3期,到了这一期的慢性肾脏病也容易向尿毒症方向进展。因此,这就是标准。说没有标准,主要指的是,即使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肌酐超过正常的115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低至60ml/min以下,仍然有希望让患者不发展成尿毒症。有些患者,血肌酐已经高达200μmol/L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45ml/min,仍然可以在正常寿命前不得尿毒症。

如上说的是关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标准,下面再说说继发性与遗传性肾脏病的标准。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不同的是,继发性与遗传性肾脏病往往存在肾脏之外因素作为“推手”,它不单是肾脏上的问题,它比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更加复杂与难缠。要想避免这类肾病发展成尿毒症,如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标准仍然有用,只是仅有这些标准是不够的。比如狼疮性肾炎,在降尿蛋白与控制血压达标的同时,还需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与降低自身抗体滴度等。再比如糖尿病肾病,在降尿蛋白与控制血压达标的同时,还需将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控制达标。再比如多囊肾病,在控制血压达标的同时,还需要减少、避免或控制囊肿感染与出血的发生等等。

因此,肾友不能只知道治疗,而应该尽可能将肾病相关指标控制到合理区间或标准之内。只有这样,才有希望避免尿毒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