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小胜:走进央视的豆腐干

 369蓝田书院 2021-10-02

在粤东丰顺县小胜镇,豆腐干是当地大众化的客家风味食品。它以黄豆为原料,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脑磷脂、胺基酸和各种维生素,吃用方便,保质保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其中以朱茅坪的豆腐干最为出名。

图片

朱茅坪是小胜镇的一个自然村落,村里不少人以制作豆腐干为业。如李汉香老先生家,制作豆干的手艺已传承至第四代人。汉香先生四个儿子,除长子李华强生前在中学任教,其他三子华土、华艳、华针均以制作豆腐干为业。

图片

兄弟们的豆腐干远近闻名。其中李华土曾登上CCTV4(央视国际频道)《走遍中国》节目,在电视镜头前亲自展示他那“对角相碰不会断折,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掉在地上也不会碎裂”的李家豆腐干。

图片

据了解,其豆腐干选用优质大豆和天然山泉水,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所用黄豆都经过精选,颗粒大小均匀,粒粒饱满,色泽金黄无杂色。制作过程中,注重水质也是豆腐干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优质口感,李华土专门从山里边引来天然无污染的山泉水。

图片

有了上好的山泉水和精选的黄豆以后,接下来每一环节都考验功夫:浸泡黄豆的时间要讲究,时间短则影响下一步磨豆浆,浸泡时间过长则做出来的豆腐干会有馊味;煮豆浆要讲究火候、控制时间,一不小心就容易因烧焦而出现焦味或“火烟味”,严重影响豆腐干的品质;卤水点豆腐要讲究,点多少,什么时候点都影响着豆腐干的产量和质量。“点多了太老,点少了就太嫩”,全凭制作者的经验感觉。

图片

细致的操作也很重要,比如制作豆腐干有一道压水的工序。煮好的豆浆经点卤成豆腐花后,一勺勺地倒入一个白色方形棉布块里,滤掉“豆腐水”后,迅速放入一格格的木质豆腐架里,然后把棉布的四个角分别折起来,叠在方孔的上面,再垫上隔板。一层层往上叠若干层,然后用木扛吊上水桶加压脱水了,这时水桶里面加多少水也极考验制作者的水平,直接影响脱水后豆腐干的品质。

图片

华土摔不碎的豆腐干的独特之处在于,许多制作者的豆腐干经压水后就上市了,而他却在后面增加多一道工序:在拆下小棉布后,将豆腐干放进煮沸的淡盐水锅中煮上一会儿,这样做出来的豆腐干就增加了坚韧度,区别就出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