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没落的,但道家呢? 道家的东西在民间也遗失不少我承认。 但还是蓬勃发展的,例如道法、拳法。 我们从道家创始人老子说起, 祖师爷是公元前571年农历二月十五生人, 对,道家还很年轻,才两千多岁。 这时候,道家还只是一个哲学思想。 几百年之后,到后汉时,公元184年, 有一群农民出来挑事,叫黄巾起义。 这有点道士的雏形了,因为现在道士还叫黄冠。 领头大哥大,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为什么叫太平?就因为他得了本道经《太平经》, 这《太平经》可以算的上道经的老太爷爷, 我们说道家的没落,一定要从道教开始。 同时期,还有位高人叫张道陵,比太平道还早。 他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师爷,因为入教要交五斗米, 被称作五斗米教,这是俗称,广场舞大妈的说法。 人交个五斗米,也就相当于跟普通人划清了界限。 这就是道教和道家的区别了,道教有统一的组织。 这之后,很多皇帝都是崇道的: 例如隋朝,隋文帝,他的年号是“开皇”, 这词就来自道家,道家称有五劫, 龙汉、赤明、上皇、开皇、延康。 劫不是不好,是个时间节点,例如他的年号: 开皇劫,就是生天立地,走进新时代的意思。 唐朝的皇帝和道士更是热乎,皇宫里都很多。 全国各地兴建道观,有官方的,还有私营的。 据说官方道观,唐朝前后一共修了1900所。 武则天还挑大拇根极力推荐,说: “《道德经》是好书啊,得设为考试科目。” 这可好,贡士和举人又多了本教材。 再往后,宋朝还是兴盛的, 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再往后,金元时期,又开一新教派,叫全真教。 威海人应该对他很熟悉, 王重阳来烟威地区收了七个徒弟,叫全真七子。 威海很多全真七子修炼的遗迹, 我第一次辟谷就是在圣经山。 全真七子里面,属丘处机发展的最好, 他又创立了龙门派,名号很响亮。 70多岁的时候,成吉思汗喊他喝茶, 他从山东,一直往西走了两年多, 跑到了阿富汗去了,当时成吉思汗的地儿。 丘祖在时,道教还是很兴盛的。 回来元朝政府,扬佛避道,烧道书烧了好几次。 让全真派道士,削发为僧。 这算是没落的开始。 明清时期,道教都抬不起头了。 王小二过年,是一年不如一年。 道教天师在明代是正二品官职, 乾隆时直接将到五品,还不允许传度。 道光更狠:“天师不得入朝。” 再往后,文革认为道教是落后的文化, 是封建主义的玩艺儿,是四旧。 道观被破坏,道士被驱散。 这就是道教的没落史。道教是没落的, 但道家思想我认为还是早晨的太阳。 道家思想融化在我们每一言一行。 我们每天都在用,就是不自知。 在拳法里,你不合道,就不会赢; 在养生里,你不合道,就会生病。 道法的博大精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的。 《道藏》是道家经典大合集,是百科全书。 别念错了,“藏”念“zang”,第四声。 青岛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道藏》, 一共有4516册,整整120箱,就这还不全。 这一套《道藏》原来放在崂山太清宫, 文革时要烧,被文物部门拦下的。 我辈衣食住行、琴棋书画拳, 那一样离的开道家? 师父常说武医不分家,医道也是不分家的, 古代大医葛洪、张仲景、孙思邈都是修道之人, 葛洪《肘后备急方》、张仲景《金匮要略》、 孙思邈《千金方》,都在《道藏》之中。 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是四旧没错。 但旧的也不一定就不好,大家都说的话也不一定对。 所谓的没落,是推广力量太小,那是我辈的耻辱。 信而好古,我觉得这四个字,应是我辈的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