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24,地三的贡米,叶盛的招牌,宁夏大米香

 桂临塞上 2021-10-02

挖掘少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大银川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金秋十月,宁夏的田间地头金黄的稻浪翻滚,这是一个即将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宁夏大米准备新鲜上市了!

说起宁夏大米,它已经成为银川平原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成为塞上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但是,很多外省区的人都只知道这个大米产于宁夏,具体是哪里就回答不上来了。而区内的人大部分会说,“我知道,产于叶盛啊!”

那么,叶盛在哪里?它属于吴忠的青铜峡管辖内的一个镇!这个叶盛镇是宁夏大米的核心产区。在当地有句老话说得好:“地三的贡米,叶盛的招牌!”

这个“地三”是叶盛管辖下的一个庄子。在银川和青铜峡交界的地方!李俊的雷台沿109国道往南一过去,就是“地三”的地界了。这个名叫“地三”的村庄,就是宁夏大米核心产区中的核心!

话转回来,宁夏大米为什么这么好吃?那是因为宁夏位于地球黄金分割线北纬38℃因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长,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尤其是水稻。

宁夏人可以自豪地说:“咱们的水稻生产力位居第二!”这个对比全国各地的光热资源就能知道,它仅次于新疆。

认真点来说,大米是宁夏引黄灌区“塞上江南”美誉的标志性作物!

而再说起这个宁夏大米的历史,那就久远了,有一匹布那么长,本篇,威记就给您慢慢道来。

之所以有宁夏大米这个优越的农作物,除了宁夏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之外,还和这片土地上的一系列的机缘巧合有关!

1,先是开挖水渠

在秦朝以前,银川平原是游牧民族第戎等部落的策马扬鞭放牧之地。公元前三十二至三十三年,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征河套的时候,在北方击败了匈奴,一举收复“河南地”。把银川平原也囊括到大秦帝国的版图里。

河南地系秦汉时期区域性地名,即黄河河套以南地区,包括今宁夏平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释“河南地”:“今灵、夏、胜等州。”蒙恬此役,将包括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宁夏中北部、陕西榆林地区尽入秦版图,得肥沃之地约350公里,号“新秦中”。

蒙恬收复“河南地”后,又沿河筑寨据守,设置县城,加强统治。随后,秦始皇下令,将犯了罪的百姓发配到这一带屯垦戍守,迁移三万户于此,以充实新置县域。三万户人家大约也有十万人左右!

这些移民将内陆的先进生产技术、耕作方法带到边地,一面戍边,一面屯垦,对当地的开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垦田数量的增加,粮食作物的品种也增加了,几乎与关中地区相同。

尤其是屯田军民还利用黄河水利,凿渠引水,发展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相传,如今宁夏河东依旧在使用的一条名叫秦渠的渠就初凿于那个时候。它见证了银川平原这片土地农耕的初萌。

【志书载:“秦渠,在河东灵武县,现灌溉田七百余公顷”】

秦渠,又叫“秦家渠”创始于秦,自灵州属青铜峡开口(今属于金积)至州北门外泄入滂河。渠口上下闸二座,上口一墩二孔,下口二墩三孔,沿长一百五十里。支渠十二道,灌溉田一十一万七百亩。

这也是宁夏的第一次大规模农业生产和发展了。可惜的是,随着大秦帝国的崩坍,“徙谪戍边者皆复去”,银川平原这片土地回归了平静!

2,水稻的种植开始

时间来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周武帝把吴明彻的三万部下全部发配宁夏,这三万部众都是江南人(在威记《塞上江南旧有名:你只读到银川的美丽,可它表达的不是你想的那样》文章有介绍)

应该说,由于北周时期江南的民众被动或者主动迁移到宁夏平原这个因素,将南方尊儒尚文、风骚博雅之风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水稻种植)带入宁夏,与宁夏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相结合,才共同构成了宁夏塞上江南的内涵。

江南一带的百姓都是吃米,所以,宁夏的水稻广泛种植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3,叶盛产的大米的缘由

到了明朝时期,由于明朝廷的收缩政策,使得银川平原成了一个边地,属于九边重镇之一,叫宁夏镇!

洪武九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军士屯田戍边银川平原,并迁徙将约六万人充实宁夏各地。以如今的银川城为中心,在四周成立了一个个军户所,一个个军户所以百户或者千户为单位,星罗棋布地分布在银川平原,以城堡或者寨的形式存在。

至于堡或者寨的名字就以最高长官百户长或者千户长,再或者最高驻守长官的的名字来命名。这也是宁夏地名的一大特色了。比如说李俊堡,蒋鼎堡,翟靖堡,杨和堡等等。

没错,如今众所周知的“叶盛”这个地名就是由人名演变成地名的!不过,“叶盛”最初并不是叫“叶盛”,而是叫叶升!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慢慢地,叶升变成了叶盛!

叶升,是宁夏卫副将军,派他镇守此地,是因为此地重要,处在银川平原的腹地。上游有小坝和大坝,是引黄灌溉的首要之地。境内更是有多条水渠经过,使得这里土壤的矿物质种类和微量元素淤积沉淀丰厚。尤其是富含硒元素。

这些戍边的军士和百姓,他们除了担负戍边的任务,还按区域负责开垦土地,自给自足。尤其是像叶升,翟靖,邵岗等堡,作为江浙一带迁徙来的百姓的聚集地,他们利用这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上自身的种植水稻技术的出众,使得这里的大米比别处显得更是味香可口。

4,“地三的贡米,叶盛的招牌!”

其实,最好吃的叶盛大米在“地三”。它更靠近黄河,是银川腹地中的腹地。这里在明朝的时候,遭受鞑靼侵扰相对少。使得这里的可持续种植能够保证。

到了清朝时候,康熙皇帝亲征葛尔丹,坐镇宁夏,当地官员进奉“地三”产的大米,康熙皇帝吃后赞不绝口,于是成为贡米!但是,由于“地三实在是小,于是,叶盛就慢慢叫响了。从此,人们只知道有叶盛,而无人知道”地三“了!

“地三”,如今是109国道边上的一个小小村庄,庄子上的青壮年基本都到银川或者永宁,或者小坝买房居住了,大部分时间里,庄子上都是一些留守的老人。安安静静。每次威记经过村庄,都能看到这里成片的稻田,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风景。

如果想感受宁夏的田园风光,这里是不错的选择呢!至于大米,只要是宁夏产的,都好吃呢,您说呢?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