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洞见Allergy 一个人了不起的本事,是在自己的心上种花。 林语堂先生曾说: “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 因为他不伤人、也不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持戒。” 年龄越大,越喜欢和情绪稳定的人相处。 因为他们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事情,都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颜悦色,维护别人的尊严,不摆脸色。 收起情绪,对成年人来说,不仅是一种持戒,更是一种善良。 01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 “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好斗的刀客曾向老禅师请教,如何修得一颗清净心。 没想到,老禅师轻蔑地对他说: “你为人粗鄙,我不想浪费时间回答你的问题。” 刀客听后,拔出刀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老东西,信不信我一刀杀了你。” 老禅师说:“这就是不清净。” 刀客愣了一下。 缓缓平复了情绪后,把刀收了回来,思索良久才真诚向老禅师道了谢。 老禅师缓缓说道:“这就是清净心。” 《半山文集》里说:
02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的好脾气,对他后来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 当时胡适没多少外交经验,去了美国要四处求人,每天都要应酬,累得半死,心情极差。 但是他的下属,丝毫没有被他的坏情绪波及。 即便他们半夜来找胡适,胡适都和和气气的,从来不给他们甩脸子。 胡适在写给妻子江冬秀的信里说: “我现在做的是受罪的事,但你知道我的脾气,我不去就罢了。去了,我总要把全副精神摆出来,总不要叫人家看我的臭脸,总不要叫大家跟着我受罪。” 每个人都会遇到烦心事,每个人也都会有心情特别糟的时候。 这时,有的人会迁怒他人。 但有的人在情绪极糟的情况下,却依旧能考虑别人的处境,照顾别人的情绪,克制住自己。 这种克制背后,是一颗温柔良善的心。 03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之前有一位老师,因为做“表情管理”走红网络。 上课前,这位老师略带疲惫走到教室门口,却突然停了下来。 最后,他扶了扶眼镜,再反复调整表情,一切妥当,才大踏步走进教室。 “孩子们在里面盼着老师来,不能垂头丧气的,害怕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 试想,如果老师带着一脸疲惫或满面愁容或怒气冲冲走进教室,又怎么能把课上好?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身上充满了戾气。 有些人喜欢抱怨生活,也时常对无辜的人发泄自己的情绪。 可是也总有一些人,即便人生不顺,依旧温柔待人。 就像胡适说的一句话: “世间最可恶的事,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过于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内心柔软善良的人,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在别人身上。 04 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控制情绪的能力。 一个高赞评论如是说: “当我戒掉情绪,发现生活的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那么,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 人在愤怒时,大脑会一片空白,不仅智商会归零,情绪还难以自控。 当你的负面情绪停留10秒后,想要爆发的欲望就小了很多。 这个方法,需要平时有意识地进行锻炼,直至将它变成一种习惯。 2. 情绪ABC法 情绪ABC法,被称为情绪管理的万能钥匙。 简单来说,就是提升认知。 假设你的手指不小心扎了一个刺,你会觉得自己太倒霉。 但有的人会想,幸亏没扎在眼睛里。 同样一件事,当我们改变对它的看法,换一个角度去理解时,情绪就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位心理学家在报告中讲述: “我们心中的负能量需要有释放的渠道。” 一个人有坏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若总是强迫自己呈现出完美的样子,那么内心就会疲惫不堪。 曾有主持人问宋丹丹:“当你开始产生负面情绪时,你会用什么方式控制它?” 宋丹丹回答:“我不会因此掐灭它,而是顺其自然。要生气就生气,要哭就哭。” 有时候,不控制情绪,不等于我们就任由负面情绪随意泛滥,而是以更好地方式释放它。 可以去运动,用汗水带走压力; 可以看看书,用安静赶走烦躁; 也可以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呐喊,把内心的压抑和苦闷通通发泄出去。 学会释放情绪,人生才能过得更加从容舒心。 地铁里,每个人都各自忙自己的,死气沉沉。 忽然,传来了一位男子的笑声。 夸张的笑声引起车厢里众人的注意,纷纷朝他看去。 随着笑声不断响起,大家都被感染了,控制不住地嘴角上扬。 一开始沉闷的地铁车厢,慢慢地充满了欢声笑语。 坏情绪会吸光一个人的快乐,也会吸光一个人的人缘。 一个人了不起的本事,是在自己的心上种花。 在心上种花,不仅能馨香自己,更能芬芳他人。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