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加多元、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才能疏解家庭教育“军备竞赛”

 育邻人 2021-10-03

育邻梦

网友提问: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孩子非要交高额的补课费去考本科,该怎么办?

回复:增加公共、多元教育资源供给才能疏解家庭教育“军备竞赛”,未来只有把全社会最好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事业、拓宽个人成才道路、缩减社会职业薪酬差距才能缓解家庭教育被迫“军备竞赛”。因为,人口生育问题其实并不复杂、也没有那么多深奥的哲理,社会生活充满希望之时人民就会主动、积极生儿育女,一旦教育成为家庭生活的负担就会拖累人口生育。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生命个体该长什么样、以何种方式实现代际轮替、适宜在哪些自然环境中生存.....这些都由自然生理基因遗传决定。但是,作为高等一级的自然生命,动物族群除了基本生理特征之外,适应自然生存环境的能力都需要通过后天摸索习得,比如狮子+老虎+猎豹等食肉动物的捕食技能、羚羊+野兔+野牛等素食动物逃避敌害的能力。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且的高等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同类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然而,除生理特征以外,人类社会后天形成的社会文明生活技能都不具备遗传特质。因此,在千万年的进化实践历程中,人类社会形成了完整且独特的引导&辅助子女长大成年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孩子具备什么样的成长特点并不能张口即来,它必须有深入长久的观察才能得到。然而,今天有多少家长、老师能配得上“伯乐”的称谓呢?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每个孩子都是人类世界中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特定领域未来的千里马。但是,有多少家长有伯乐之能、能为伯乐之事呢?有多少老师在大班制、统一教学大纲&教学行为之后还敢为伯乐之事呢?

面对堆积如山的待学知识,岂能没有压力

生活实践告诉我们: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今天,人类社会中正确的教育思想到处都能是,但有几个家庭能够选择、信任、使用一种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持之以恒地教育引导孩子的学习成长,并且在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习惯、进而部分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呢?饿了吃、困了睡、痛了哭......自然生活中最惬意的生活就是发生之后“顺势而为”。然而,教育引导孩子自律式成长却是一件妥妥违背自然生存规律的事情。因为:

1、教育活动本就是借用社会今天已经被普世公认的道理辅助孩子学习成长,也没有谁能准确知晓哪些知识技能对孩子明天适应社会生活有切实帮助,学习的核心价值早已从“学以致用”变成“学以备用

2、《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就是要用人类社会约定俗成法律准绳约束每个人的生活行为,是要用礼教剪除孩子成长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戾气

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学习成长亦不会因为某个活动、因为一堂大课、因为一句名人名言而成才。教育活动最需要“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毅力、需要“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的耐力、需要“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活力、需要“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勇气

4、教育活动并不能像吃饭解饥饮水解渴休息解乏那样收获“立竿见影”的成效,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经验很可能数十年之后才会用到、有些知识技能很可能之后永远也不会用到

5、孩子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被动自主性,孩子是具备完全独立思维意识的人,他们在学习中完全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做挑选。就如同人们每餐吃进大量食物,真正被能身体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其实很少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人类社会文明高度抽象,生活在城镇之中整日与钢筋混凝土森林为伴、端坐在课堂之中学习的孩子们,TA们又何尝不会感觉到困顿呢

7、学历成了城镇就业历程中最好的通行证之后,哪个家长敢于自甘放弃优质通行证的争夺呢

8、现代城镇之中处处是商业、遍地是生意,校园非授课时间不开放、公园孩子无法独自前往,校园之外的孩子们又能干什么呢

9、人类社会职业千万种,但被社会认同是成才的却首选学历这一条

总之,孩子是父母生理基因的延续、是家庭的,孩子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和民族的。所以,未来只有把社会最好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事业、拓宽个人成才道路、缩减社会职业薪酬差距才能减缓家庭教育被迫“军备竞赛”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