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经第34,道,泛呵!其可左右也

 南庄小筑 2021-10-04

34.道,泛呵!其可左右也。功成遂事而弗名有也。

万物归焉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可命(于大。

声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理解点:

这章像是尹喜问道老子,既然你说道在人类一切活动中作用这么大,那人岂不是像吃白食然后等死等轮回啊,看起来没什么作用啊?

我们先来看一段佛教的经典。《入楞伽经》云: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这句偈语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澄然湛寂,当阵阵烈风吹来时,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藏识海(如来海)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发出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藏识海(又名如来海)是宇宙的本体,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有如一只鸡因缘生了个蛋,而后又被人吃了,从“无”中生蛋“有”来,而又归于“无”。

通释:有:名万物之母。

则:法也。

大: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处不在的存在,而且还有内趋增大的一种力量;庄子注的第三层意思“不同同之谓大”,意思是不同的事物可以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更为复杂的事物。

道,就像水一样,随风起波澜。在外在客观和人内在自我的共同作用下,由朴转生一切相,而无有止境。这种朴的过程,达成了人们认为的成功,推动了事物的发展,而又不好用语言来具体描述这个有的过程。(参考32章)(道,泛呵!其可左右也。功成遂事,而弗名有也。)

万物都是从有生化而来,道在这个过程中却不会主宰万物,法如(进入合道状态),可以观察到这个微观的变化(万物旁作),可称之为“小”,虽然万物都是从有生化而来,但是万物也不能主宰道在这过程中发生的自行组织平衡的作用和力量,可称之为“大”。

因此,那合道的圣人之所以能够成就伟大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行事是唯道是从、“大制无割”的,是符合了“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为大。”啊,所以能够成就其伟大。

通过这段描述,老子的意思是万物都是道通过有无相生运化而来。人的自我意识也是一种“有”,也会参与到这个万物生化的过程中,但是,道有其自行运行的规则,你只可以借势,顺势而行,想去主宰道,创造道,那是不行的。圣人们復归无极,高度合道,行事“大制无割”,就相对地取得了平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也就是要我们更好的活在当下,顺道而为。

我们也来看看佛教中佛祖的故事。根据原始巴利文佛经《长部·大般涅槃经》记载,佛祖在即将离开我们这个婆娑世界的日子里,仍然坚持自己乞食(那时佛祖已八十岁),并随缘讲经说法,人们争先恐后地争取着供养佛祖,甚至有些树木,也在不是开花的季节而开不时之花来作为供养。于是,就供养这个问题,佛祖作了这样的开示:“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凡大小之行,皆以法随法而住,持身正直,随戒、法而行者,则是对如来最上之尊敬供养。”自己的内修、持戒,才是“对如来最上之尊敬供养”。当你听到这样的开示的时候,难道没有那么一点点感动吗?就像一个老师对学生说,你取得好成绩就是对老师最大的报答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