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就会》中医里的“阴阳”学说

 书语人间 2021-10-04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94本书

《医学就会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医学就会》


阴阳、五行,都是中医里的重要概念,可以说,不学习阴阳,不知道五行,就绝对学不好中医。

那么,究竟何谓阴阳,何谓五行,它们在中医里又分别是怎样应用的呢?


01.
何谓阴阳?

首先,“阴阳学说不是中医里的概念,而是一门古代的哲学理论。古人通过阴阳来解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用来解释和认识这个世界。

在中医里,阴阳则被用来解释咱们人体,认为只有阴阳协调,我们的身体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在此基础上,中医将人体之气,按照功能的不同,划分为阴气阳气

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生发。这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互根互用,消长转化。


阳邪入侵时,阴气便会奋起抗争,阳邪会损伤阴气;反之,阴邪入侵时,阳气便会顽强抵抗,阴邪会损伤阳气。

阴阳一旦失调,我们就会生病,然后出现阴阳偏盛,阴阳偏虚,或阴阳互损的情况。


02.
阴阳偏盛

阴阳偏盛,即阴偏盛,或阳偏盛,是指阴、阳任何一方高于了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假设阴阳是平衡的(图上),然后阴邪侵入,出现了阴盛的情况,阴高于阳(图中);或者是阳邪入侵,出现了阳高于阴的阳盛(图xia )。

阴盛则寒。阴偏盛,就会出现面白形寒,腹冷痛,泻下清稀,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实或沉紧等实寒证的表现;反之,就会出现阳偏盛所导致的高热、面赤、脉数等实热证的表现。

又由于阳邪耗阴,阴邪耗阳,当我们身体在对抗阴阳偏盛的状态时,正常的阳气或阴气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耗:


因此,我们在治病时,会发现清热与滋阴,除寒与温阳,是同时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补充那部分被消耗掉的正常的阴阳。


03.
阴阳偏虚

即阴虚、阳虚,指的是阴、阳中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阳代表温暖,阳虚时,身体就会出现很多寒症,如,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倦卧、自汗、脉微等虚寒证;


阴代表凉润,当阴虚时,身体就会出现很多热证,如,低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等热证。


04.
阴阳互损

阴阳互根互用,当一方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阳互损,导致阴阳皆虚的情况。阴阳皆虚时,身体的整体功能就会跟着下降,整个机体水平都处在较低的阶段。



05.
五行生克

除了阴阳,五行是中医的重要学科基础,可以解释很多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体表与肺腑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五行,即,土、火、木、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它们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关系,每一行都可以被另一行滋生,但同时也被其他行所克制。


相生的关系很好理解,相克是因为一行亢盛时,就必须有另一行来克制它,以防止过盛而出现病理状况。

因而,中医里的诊断,一定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问题。

最后,来一个图说明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吧,对后面的学习会很有帮助。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和你讲讲五脏里的心和肺。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