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前言)

 静波笔记 2021-10-04
最近看了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准备做一些读书笔记,而不是读了便读了,至少有一些输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并不是什么大部头的书,仅讲了汉、唐、宋、明、清五代政治制度的得失演变,一天之内便可读完,现先就本书的《序》、《前言》做一些笔记。

首先本书的《序》讲述钱穆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之原因。原因有二,其一为政治为文化精神之要目,因为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读书人的人生抱负便是修齐治平,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很大一部分根植于传统政治文化生活之中,对传统政治的检视解读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领会,减少对其的误解与偏见。其二便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绝对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因为几个人的作用就能长成的,其某一制度的出现必然与当时或者过去一段时间的历史社会状况及人事关系密切,单一的、突变的制度绝对不会存在,制度也是在发展中逐渐确立、完善与否定的,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与产生的影响对当下(清亡之后,中国政治取建何制)的社会政治情况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前言》则主要讲述政治制度的复杂性与从哪些范围内来展开讲述。

第一,复杂性,即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来把握和认识制度。
首先讲政治制度不能只讲制度而不讲人事,剥离了人事环境的制度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条文,要从这些制度条文中读出政治的得失未免可笑,因而讲制度则首先要明人事。其次,制度的出现必然有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其他制度为基础,制度之间形成整体并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发生功用效果。其三,制度的出现与消亡总是有其前身和后影,不然他不会得到贯彻与落实,从而对社会施加影响、发挥作用,而仅仅成为一堆条文,毫无意义。其四,制度的出现总是因为某种需要而存在,总是为了解决某种现实问题而存在,这是其出现的意义。某种现实问题的出现则是社会发展的矛盾的必然,解决这种矛盾则出现了某种制度,而问题的矛盾总是不断变化,因而制度也有其前身后影。其五,制度的出现并不能全然的解决所有的政治问题,只能调和某些方面的问题,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注定了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利有弊,绝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其六,制度的存在就注定了制度的消亡,当制度能解决某一问题时而存在,当社会情况发生变化,此制度就不在适宜。制度有其生存周期与生存环境。最后,制度是政治的一部分,政治是文化历史的一部分,若不能站在整体与部分的角度加以理解制度也会丧失其意义与价值。

第二,范围。

纲举而目张,一方面从纵向时间来说,中国历史自秦至今两千多年,王朝更替不知凡几,全部罗列既显繁杂又无必要。因为历史总有高潮和低谷,则其关键节点,即可知中国历代政治制度之演变,两千年政治得失望而可知,所以择汉、唐、宋、明、清五代为代表则可明其大略。另一方面从横向领域来说,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其制度,若全部展开则无从下手,只有抓其主要才能从容不迫,因而选择政府的组织形式、选举与考试、赋税制度、国防和兵役制度这四方面来剖析当代政治制度。政府的组织制度即权利的分配,包括中央各部门、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等等各方之间的权力界限。选举与考试制度则是将国家的权力经过什么样的程序交给什么人、哪些人来掌握和行使这些权力。赋税制度则是讲财政收入,讲如何来维持这个国家机器的平稳运行。国防和兵役制度则是政府组织能正常行使权力的基本保障。明白了这四个方面的政治制度则会对当时当代的政治制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序》和《前言》是介绍了本书的写作逻辑与理解方法,按照作者给出的角度和方法跟随作者一道去审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定会大有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