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要的(事或。。。)

 圣明资料库 2021-10-04


       1.理性不完备的表现之一,是摘不出重要的事(也可以是“择不出重要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重要的事,但各人之间会有很大不同,所以,不能强求别人理解自己,也不要强求去说服别人——这有关偏好,也有关认知,我们很难想象可以让一个人去理解Ta经验之外的事情。

但更重要的是,有些事明知重要却不知如何去完成。

2.乔纳森·布朗夫妇合著的《自我》一书引用并列举出了(一般而言)人们实现自身目标的四个因素:能力、努力、策略、运气。

虽然可能还有不同观点,但这一组因素作为基本因素应能得到普遍的认可。

但重要的是:每个人对这个组合及其每个因素内在的涵义及其在组合中的权重的理解和把握,可能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着同样机遇的人做同样的事却有不同结果(效果)的原因吧。

3.如果是一件可以即时完成的小事,这种差别可能并不太明显——但也并非没有差别,比如同一项工作,分配给不同的人,完成的效果可能就有差异——虽然事实没有可逆和重复试验的可能性,但我们应该可以凭经历和经验理解这种情形。

如果是一件不能即时完成的“大事”,这种差异就会很明显,可以说,因为这些而有了不同的人生。

当然,如果扩大的“人生”,我们可能需要对这四个要素做一些补充,而且可以说是既重要的补充:定位。

4.“定位”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词,但对于人生而言,这个定位确实有点难。

首先,是对我们自身当下的定位,换言之,要了然当下的自己处在怎样的位置。表面上看这是一件极简单的事情,但事实一再证明,这是极困难的事。但这又是一件极重要的事,好比我们有愿望去某地,但我们不清楚自己身处何地。

其次,是我们对自己未来的定位。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希望怎样度过余生——毕竟,此后的人生其实就是余生。但这话也还是有点抽象,再具体点就是:做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没有很清晰的定位,或者说,只有一个模糊的憧憬,而没有具体的定位。好比我们只知道自己想往哪个方向上去,但不知道该到哪里定居——结果就是,我们一直在路上。

5.关于未来人生的定位之所以困难,有人认为是因为我们“太贪心”。

这当然是一个缘由,但却又不尽然。

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所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其次是我们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何在。

当我们能安心地接受“活着就是成就”时,是有一点悲伤的,但若能真的接受,应该会如释重负。

但事情依然并非如此简单。

活着并不容易。如何活着更不简单。何况,我们本能地希望自己活得好,人人都活得好一些。

当然,“活着就是成就”只是事情的一个基点,能认识到并做好这一点,只算是做到了人的本分,不算虚度人生了。而有更进一步追求的人,定然不会满足于此——在有些人心目中,活着只是手段,只有活着才能做一些事——至于这“一些事”是什么,不可一概而论。

但无论如何,不管是“活着”以及“活着之外的一些事”,都有赖于一个基本的认知:做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

这是我们关于自己定位的基准点。

但这又不是单纯的“认知”问题,而是基于认知的一系列判断和决策。这中判断和决策会持续我们的一生。

中国人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说法,与此有很大关系。少年时立下志向,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践行它,这就是人生。

6.但践行少年之志又并非简单的一句话。

正如我们前文所言,这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它涉及由此及彼的一系列勾画。

所谓由此己彼,是说我们了然自己当下的现状,包括与自身能力、愿望有关的一切,可以称之为“可调配资源”。这不仅适合少年时,而且适合任何时候对自己的定位。明了现时状况,才知道离目标有多远。

所以,关于目标的定位,不仅是要了然当下与未来、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而且是确定前往目标的路径、手段等因素的基础和依据。

7.当然,我们首先要说的能力。

明白现状,其实就是了然现时可行能力。明确目标,是要清楚我们还需要补足哪些能力。人生路远,天涯迢迢,天生的能力就那几样,很多的能力是要靠后天补足的。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

有些人把读书当作学习,或者说把读书认定为学习的唯一手段,虽非错谬,但却并不尽然。但无论如何,不要以为不学习就可以轻松实现全部人生理想——那是别人的人生、理想及其延续,而不是我们自己的。

所以,既有的资源可能会有不同,但没有人可以仅凭既有资源就可以实现完美人生理想的。因为,不同起点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追求——即对自己未来的定位。

因此,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而不是原点徘徊——那些看上去静止的人生,其实内在的有一种客观的无情消耗,在减损着个体的主观满足感。所谓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看我们有耐心退到何处何境。

8.明确了目标定位,明确了现时能力以及需足部的能力,剩下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

努力。因人而异。其实每个人都在努力,不是在努力地补足资源就是在努力的消耗资源——然后,就有可能去到了一个要么自我满足、要么自我惊醒、要么昏死过去的境地。

具体到某一件可即时完成的事情上,努力取决于动力,动力取决于愿望,愿望一方面取决于紧迫性,一方面取决于与核心目标的契合度。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但往往会觉得这一点并不重要。所以,我们会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威逼利诱来提升努力程度。

但因自主、自觉而自发地生出的愿望,可以萌发出最大的动力和努力。

9.策略并非不重要。理论上策略可以转化为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但具体到人和事,却又是一言难尽。

事实上,策略的一部分与能力有关,一部分与认知有关。

与能力有关是非不欲为,实不可为。

与认知有关,是非不能为,实不欲为。

人活着,总是要有一些原则的,有些事却非不可为,实不耻为之。

所以,当我们看到某些人明明可以如何如何却偏偏如何如何的时候,慎毋妄议。

10.要成事,不可无运气。

但事实是,我们做好了前面的所有判断之后,需要有运气来捧场助兴,那多半是锦上添花的喜剧;如果任何事都不做,只等着运气来成就我们的理想时,那多半是要悲剧的。

人生存在不确定性,但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力求作出理性选择也是我们额度本能追求。我们增强理性的目标,就是让一切混沌尽可能转变为有序——事实上,因为大量的我们的介入,原本已经变得“有序”的事情可能重归混沌,这大概是索罗斯“反身性”理论所要揭示的东西,但我们不会因此而停止努力,甚至不会暂歇向前的脚步——让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早一点重归有序——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让生活成为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