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学名著《变形记》:一切向钱看的人,最靠不住

 书巷 2024-02-01 发布于宁夏
玩你自己,活得有趣,活得明白

不读卡夫卡的《变形记》,你永远不会知道,一切向钱看的人生,可以残忍到什么程度,你永远不知道,当金钱凌驾于一切之上时,人可以会变得多么可怕!

荒诞哲学大师加缪说: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什么两样。

其实应该再补充一点,当一个人为了钱可以无视亲情、无视爱情、践踏道德和善良的时候,比死了更可怕,因为一个人死了,只是占用一小片土地,而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活着,却是祸害世间。

01

《变形记》的故事很简单,也很残忍。

小推销员格里高尔,为了维持家庭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他努力工作,老板指哪他就打哪,不敢违逆,更不敢反抗,因为他要养活生病的母亲,要养活闲赋在家的父亲,帮他偿还债务,还要照顾年少的妹妹。

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是压力山大了,何况他们还要住漂亮的公寓,家里要请保姆,因为这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的样子,是“资产阶级”生活的标配,否则的话,就降了阶层。

格里高尔很善良,他想把妹妹送去学吉他,因为他觉得妹妹很有天赋。

日子原本波澜不惊,格里高尔也为自己将一家人都照顾得很好而感到高兴。

可是一天早上,格里高尔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面对如此巨大的变故,一般人肯定是为自己的不幸哭天抢地,在这种巨大的灾难之中无暇他想,可是格里高尔没有时间为自己感到悲伤,他想着的是自己还要赶早上七点的火车出差。

他在担心老板因为他不能出差而对自己不满,甚至因此被炒鱿鱼。

没过多久,公司的人就来到家里,对格里高尔进行问责,原本平静的家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这一切,因格里高尔而起,却和格里高尔无关。

在见到了格里高尔的不幸之后,公司的人被吓得匆匆离开,家里的人被吓得乱成一团。

02

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身体硕大,腿很细,数量还很多,身上会有黏糊糊的液体。

他拼命想要说话,却只能发出一阵奇怪的声音。

他要重新适应新的身体,这具甲虫的身体不像人的身体那么灵活,所以格里高尔在用这具甲虫的身体开门的时候,他受伤了,身体里流出可怕的液体。

看到格里高尔变成的甲虫,原本身体虚弱的母亲,突然跑得跟兔子一样快,而父亲则是挥动着手中的武器,将格里高尔赶回屋里之后,用手杖关上了门。

他们确认了一件事,这个甲虫,就是自己的儿子。

而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被“囚禁”在这个房间里了。

格里高尔并没有为自己的不幸感到痛苦,他知道自己给家人带来困扰已经是必然的了,因此他想尽可能减少这种困扰,要尽最大的可能让他们包容自己。

他也尽可能地体谅家人的难处,理解家人对他的“冷漠”和“残忍”。

曾经的温情是感受不到了,父母基本上已经不管她了,只有妹妹每天会定时给他食物。

格里高尔为家人的处境担心,现在他丢了工作,家里该怎么维持生活?

可是他听到了一些以前他从来不知道的事情,原来父亲还存有一笔钱。

03

一段时间后,格里高尔的妹妹提议,将格里高尔房间里的家具搬出来。

此时的格里高尔,还有一些人性,他并不希望家具都被搬走,因为那样就意味着他彻底变成了怪物。

搬东西的时候,母亲看到了“格里高尔”,又被吓晕了,妹妹看到格里高尔后,大吃一惊,一只瓶子摔碎在地上,割伤了格里高尔,瓶子里面的液体具有腐蚀性,侵蚀着格里高尔的伤口。

此后,格里高尔又被父亲丢苹果打伤了,全家人都将他视为累赘,对格里高尔充满厌恶。

受伤的格里高尔饱受折磨,然而没有一个人帮他处理伤口。

另一方面,没有格里高尔出去工作,家里经济状况变得困难无比,全家人都在为生活奔波,甚至开始变卖祖上流传下来的首饰,一家人都在遭受着穷人们要忍受的一切折磨。

除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一家人都出去工作了,父亲在银行打杂,母亲缝制衣服,妹妹也出去做了服务员,家里还来了几个租客。

曾经的生活一去不回,格里高尔带来的美好生活已经远去。

有一天,租客发现了格里高尔,他们提出退租。

妹妹终于忍无可忍,提议将格里高尔赶出去,此时的格里高尔,饥寒交迫,身体的伤越来越严重,但没有人在意。

这家人觉得,他们的不幸,都是因为格里高尔,只有格里高尔不在这个家里,他们的生活才能回归正轨。

亲情是完全没有了,有的只是彻骨的寒冷。

但重病在身、奄奄一息的格里高尔,并没有责备家人,而是心怀内疚地看着家人的不幸,然后更不幸地死去。

第二天早上,家人发现格里高尔死了。

他的父亲说:“真好,真是多谢上帝对我们的仁慈。”

妹妹说:“他可真瘦啊。你们瞧见了吗?他绝食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日子了。”

他的母亲微笑叫女儿的名字。

他们都为格里高尔的死,感到由衷的放松,为此,全家都打算请假一天,出去散心。

故事很冷,人心也很冷,生活很残酷。

04

俄国文学家纳博科夫在评论中说:格里高尔的父亲、母亲还有妹妹,就是寄生在格里高尔身上的寄生虫,他们靠格里高尔养活,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后,他们还要吸干他在人间的最后一点血液。

格里高尔的家人,靠着格里高尔辛苦的工作,才过上了优越的生活,可是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后,他们却对格里高尔充满厌恶,任其自身自灭。

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亲情的可贵。

当然,面临这样的不幸,也许没有人能够从容,没有人能够像对正常人一样对一只甲虫,可是作为格里高尔的家人,他们对格里高尔表现出来的厌恶,甚至超过了外人。

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被灾难打击得一蹶不振,而是对感情的冷漠,在他们眼里,格里高尔能够赚钱就是家里的一份子,相反,格里高尔成了累赘就应该“去死”。

这么说也不是揣测,因为在格里高尔迟迟不去上班的时候,公司的人来到家里,格里高尔的父母不是担心格里高尔的身体,而是对公司的人卑躬屈膝,他们替格里高尔向别人道歉,他们把格里高尔当成一个工具。

这样一个工具的好处是,能用的时候就是家里最重要的一份子,不能用的时候最好立即丢掉。

我相信,即便到了现在,依旧存在这样被当成工具的人,只是他们比格里高尔幸运,没有变成甲虫,不用体验被无情抛弃的冷漠和孤独。

格里高尔死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的解脱。

加缪评论卡夫卡说:“卡夫卡摒弃了上帝所谓伟大的道德、不言自明的道理、善良的心肠、前后的一致性,为的是更热切地投入上帝的怀抱。荒诞于是被承认,被接受了。”

(卡夫卡)

05

如果只是当成一个故事来看,这只是一个荒诞不羁的故事。

但是如果只是当成故事,我们也看不懂这部小说,卡夫卡作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但他一生的正规职业是一个公司职员,写小说只是业余的消遣。

在他临终前,还委托朋友将自己的作品全部焚毁。

而他所处的那个社会,其实就是一个一切都向钱看的社会,每个人都看着钱,都在想方设法追求钱,人们虚荣、浮华、内心空洞,人已经异变成了一种相互攀比、靠物质多寡决定生命价值的怪物。

卡夫卡生于1883年,死于1924年。他出生的时候,狂呼“上帝死了”的尼采,还在奋笔疾书,写“奴隶道德”和他的超人哲学。

但尼采始终没有跳出他的限制,没有成为“超人”,在卡夫卡童年的时候,尼采就疯了,从此,他再也无力思考这个道德丧失、信仰缺失的社会。

那时战争肆虐着世界,金钱腐蚀着人心,旧的社会里,为了钱,欺骗、谎言时时刻刻都在上演,俄国作家果戈里在《死魂灵》里,就描述了一个为了钱而买卖“死人”的商人,毫无人性和道德可言。

到了卡夫卡的时候,世界成了一个病房,人生就是一场大病,卡夫卡的一生,也是病态而消极的,因此,他的作品,既是世界荒诞,又是人生荒诞、情感的道德缺失、人性冷漠的体现。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将人性揉碎了、将道德打破了放在我们的面前,没有亲情,没有道德,当然,也没有撕心裂肺的绝望,只是一片平静,直到腐烂的尸体被丢弃,直到这个世界欢笑依旧。

06

在一个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最荒诞可笑的地方在于,物质超越了一切。

原本应该是人们生活资料的物质,突然之间变成人们生活的主宰,就像在《变形记》里,按理说,格里高尔就算是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可是他也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妹妹的哥哥,也是那个家里的一份子,更不要说他曾经为了那个家做牛做马,为了照顾家人努力付出。

更何况,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依旧还保持着人性,它担心吓着父母,所以就躲在沙发底下,他没有为自身感到悲哀,而是为家人感到担忧。

可是格里高尔的家人,似乎忘了他们之间还有一层亲情关系,他们只看见格里高尔带给他们的麻烦和负担,却忘了格里高尔曾经带给他们的享受。

都说亲情一场,无论如何也不敢轻易离开,可是格里高尔死了之后,他的家人没有难受,相反,还一家人出去旅行,庆祝他们的重生。

在这里,情感什么的,都不如钱来得实际。道德什么的,都不如物质来得真实,人的心里,其实已经被物质占据了,剩下的空虚,已经装不下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了。

07

看完《变形记》,我想到的是另一个人,这个人也看到了人成了物质的奴隶,并且以此为乐,他们因为钱多而自豪,而自以为上流,因为钱少而悲戚,自比天下最不幸的人。

看到这个真相的梭罗,他不相信人生就是这样的,因此他拿着一把借来的斧头,去到瓦尔登湖边,在那里自己建房子、自己种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梭罗去瓦尔登湖,是为了做一个实验,他想看一下,人对物质的需要,究竟像不像人们表现出来的那样,梭罗最后得出结论:人真正的需要很少,但人的虚荣很多。

他们需要的东西,不仅仅是因为生命需要,更多的是因为内心的欲望,这欲望让他们忘了真正的生活。

梭罗说过,灵魂真正需要的东西,都不需要用钱买,也都是用钱买不到的。

但梭罗针对的,大概只是有灵魂的人。

内心越是丰富,对物质的要求和需求都会越少,相反,内心越是空虚的人,越是需要用外物来给自己打气,外物越多,他们底气越足,但如果是这样,他们又成了为物质卖命的“穷人”。

这样的事继续发展恶化,就成了《变形记》里面那种荒诞无情的人。

当然,任何在鼓吹物质不重要的人,也是在瞎说,没有人能够否认物质的重要性,但是关键是“人”。

人应该知道,物质是为了让人幸福而存在的,如果因为物质而不幸,像历史上那些饿死的人,是时代的悲剧,但如果是为了物质而让生活不幸,就像《变形记》里的一家人,那是人的不幸。

08

悲剧是人的悲剧,不是物的悲剧。

过去的悲剧今天还在发生,近年来,因为钱的事情,父母和儿子对簿公堂的事情就不少,兄弟姐妹对簿公堂的也不少。

李敖死后,儿女因为家产和遗嘱对簿公堂。费玉清姐弟也因为金钱而对簿公堂。

还有前两年,南京某小区也发生了一件事,养子遭养父母无限制的索取,最终和家庭决裂,最终养父母还向法院起诉了养子。

因为钱,家不像家,人不像人。

这岂不就是《变形记》?从亲人变成仇人的变形?

但是我们最应该想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真的穷得过不下去了吗?是真的有深仇大恨吗?

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家穷,也不是因为仇恨,而是为了物质,人的良心和道德被扭曲,甚至人自身已经被扭曲了,成了被金钱驱使的工具。

在这些人身上,都不是人主宰钱,而是钱主宰了人,金钱让他们一切向钱看。

人对外物的关注超过了对自身的关注,“人”的灵魂的丧失,让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很喜欢的一句话叫做“灵魂的在场”,灵魂在场的人,永远都是自己的主人。

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名不名牌,能用就好,唯独自身,不可缺少。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像说一句话:如果自身足够丰富,如果用爱充满自身,他就不会为了外物,不会为了钱,丢失作为人最重要的东西。

文|不有趣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