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三则

 简心素文 2021-10-06

家乡三则

家乡美食——烙油糕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烙油糕”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

正月刚过,大人和孩子还沉浸在年味里没有睡醒二月二就悄悄地走入了我们的童年生活。每每想起儿时岁月,烙油糕是二月二不可缺少的桥段。

烙油糕有四个步骤:

一是做馅儿。油糕的馅主要材料类似豆包先把红薯去皮,煮熟,弄烂,再把提前煮熟的红豆儿掺入搅匀,馅儿就做好了。

二是做皮儿。油糕的皮儿是用糯米面(粘米)做的放适量的温水匀备用揉成粗长条,揪成一个个小孩儿拳头大的面团,再用小杖儿成皮儿。

三是成型儿。把皮儿摊在左手里,右手装馅儿,双手呈八字型稳推,再握紧封口,像包包子把馅儿妥妥地裹在里边。

四是烙糕儿。支上平底锅,在锅底涂层食用油,把成型儿的油糕依次上锅,放入数量看锅的大小而定。火要用文火,否则会烙糊。记得烙一会儿,就给它们翻翻身儿……烙到金黄金黄的,油滋滋响,飘出香味来。

最后,就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那刚出锅的油糕酥脆可口,满嘴流香,别提多好吃了!

啊呀,忘了提醒您了,慢点吃,小心烫!……

家乡传说——韩信射鹿得泉

我的家乡在河北的鹿泉,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设县时称获读(huai)鹿

这个地方西依太行山,东向大平原,北靠滹沱河,南接元氏、栾城。因为这里是太行山的交通要道和重要隘口,所以古来就有“一京二卫三通州,赶不上获鹿的旱码头”的说法。

相传西汉开国名将韩信曾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破赵军就是发生在我们这里的故事。

据传韩信带兵驻扎到此,因无水使军心动摇,遂令官兵四处找水,几天无果。忽一日,有一白鹿从韩信马前掠过,韩信遂率众追赶。追出数里,眼看白鹿渐行渐远。韩信急中生智,张弓搭箭急射过去,白鹿应弦而倒……众将疾驰而至,不见白鹿,只见长箭土。韩信拔箭,清泉汩汩而出……

此泉由此得名“白鹿泉”后来,此地得名“鹿泉”。

老人说刘邦当得天下,所以自有神助。

而我觉得,这是老祖宗的智慧。不管有无超自然的事物存在,反正这个美丽的传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口口相传,以各种版本、各种样式传了一代又一代……

  

家乡卫生所——打针

小时候我怕打针……

那时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打针像个噩梦使我无法逃离。

我家在农村,村口儿紧挨着学校有个医疗点就是村级卫生所那可是我最不愿意去的地儿。

但是我有了伤风感冒、发烧咳嗽或者拉肚子,按照“小病不出村”的原则,就会被母亲抱着到医疗点去看病。

我很怕大夫的那张招牌式的面孔,他总是微眯着眼睛,给你号号脉,先是点点头,表示这病逃不出他的法眼,然后再摇摇头……表示我给你治了,但是很不容易,你花的钱不冤枉。

大夫略作沉思,对母亲说:“打针吧……效果快。”

看着母亲点点头,我立马知道我的厄运要来了。

大夫很是娴熟地取出煮好的注射器,麻利地换上针头,只听“啪的”一声脆响,就是针剂玻璃头儿被敲碎的声音……

我觉得自己像就《水浒传》里的武松要被打100杀威棒了……更没做完作业却又无法逃课的小学生不得不面对老师犀利的眼神。

挣扎是没有用的,我只能用孩子的方式大声“歌唱……”

“很疼吗?”母亲问。

“嗯……”我呜咽着回答!

“瞎说,我还没扎上,你就疼……”大夫说。

2017年9月。

作者:爱云的风儿

◆爱云的风儿【简心诗苑】孟晚舟归国组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