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传席:当今中国画创作为什么不能出精品?

 画家辰州马典藏 2021-10-06

来源   当代国画


图片
傅抱石、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图片


艺术家素质不高的根源

教育制度

中国画创作在当代缺少精品,最根本问题是艺术主体即艺术家素质不高,素质很好的艺术家几乎没有。为什么这一代艺术家修养都不高——以前总有几个艺术家素质是高的,现在却没有?


首先要追究的是教育制度问题。现在的艺术家都是受过教育的,形势越来越需要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画家在社会中很难有好的发展。问题在于,中国画的基础是文化,其次是书法。外国人说中国画是哲学的,西方绘画是科学的,科学的需要技术,技术好了就能画得很好;而中国绘画是哲学的,中国历代实行文官执政,从古至今,一切都是以文化为基础,都是靠文化支撑的。古人在学画之前,《诗》、《书》等十三经都是必须读的,还必须把书法学好。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少学十三经这样的古代文化了,小学教育只是盲目的学习西方,学一些简单的东西,仅仅做到了让学生识字而已;中学教育呢,只是为了到一定年龄可以考大学而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大学美术类招生是以素描和色彩为基础的,全国都考素描、色彩、速写,有的还加创作。这些考试科目都与国学、书法、诗文没有任何关系。学生从小在练“童子功”的时期最应该学习的是中国国学、书法、诗书,而这个时段他们正在学的却是素描和色彩。素描和色彩是西洋画的基础,西洋画画得好必须有素描、色彩基础和能力,但中国画恰恰不需要素描,有时纯水墨画,色彩多了反而不行。庄子讲五色乱目,所以色彩要单纯。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黑,一个黑色就够了。小孩接受能力最好时恰恰是在学习西方绘画的基础,在西方绘画基础上再学习中国画优秀的传统就很困难,结果造型能力有了——现代人造型能力是超过古代,也能用一定笔墨和色彩表现对象,但是色彩和造型就能画出表面的一个山一个水。中国画讲究的是笔墨内涵和文化内涵,没有内涵,中国画创作怎么会有精品?正是引进西方教育和一些官员稀里糊涂制定这种招生方法,使得当代中国画难出精品。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图片    
《江上山》 黄宾虹

西方思潮的进入,使得很多人盲目崇洋;还有一批人不辨是非。外国的东西我们确实要吸收,但哪些能吸收,哪些不能吸收?外国人学习中国的形式很容易变好,而中国画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涵,内涵不容易被吸收。我们学习外国人形式也能变出新的东西。实际上,现在我们有人将中国画创作搞出新花样,基本都是从外国人那学来的,但还是形式上的东西,中国画内涵的东西没有达到。西方的艺术和思潮的影响,使我们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但是西方思潮不完全适合中国人。中西方文化毕竟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我认为应该各自独立发展,稍微地互相吸收一点。有人对李可染说:你的画还要发展,还要进步啊。李可染说:“我的画当然要发展,当然要进步,但不能进入到西洋画里去。”他有明确的原则。而吴冠中要打倒中国画的围墙,因为他曾经在国立艺专学习,受到调和中西艺术、创作时代艺术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时代艺术”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大多是发展西洋画法的画家,如朱德群、赵无极等,发展的是法国绘画。而徐悲鸿这一派强调要发展中国绘画,李可染、周思聪、蒋兆和发展的都是中国绘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有很多区别,各有各的长处,可以相互吸收;但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吸收,盲目地用西洋画的形式来改造中国画,实际上是在宣纸上画西洋画。吴冠中就很明显,他并不擅于用毛笔,但他自己认为用得很好,有一部分人也认为他用得很好;因为这些人不懂传统,觉得形式很新鲜,而且很多政府官员盲目跟着推崇,而不知道中国画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能看懂中国画的内涵就很不简单,如林散之书法,一万个讲他好的人能有一个人真懂就不错了。林散之的字也有内涵,一笔下来变化很丰富,一笔中就体现出几十年的功夫,而且其中有文化的积淀。中国画创作,没文化和功夫不行,但一般人连看都看不懂,怎么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呢?


另外,教育上还有一些问题不是制度问题而是现象问题。我做过许多调查研究,有些地方的部分教育部门官员和一些书商勾结起来给学生印辅导材料。教育部几次提出要减轻学生负担,但一直减轻不了。学校订购这些辅导资料,都说对学生有好处,结果学生书包满满的,天天做作业,没时间学习别的,这是不能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个原因,也是学生素养下降的原因之一。


图片
张大千  《峨嵋金顶》

艺术家个人修养不足

(一)欠缺书法修养

第二个方面,是画家书法艺术修养的欠缺。很多人也意识到了,在加强对书法的学习,但是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第一,学校养不起足够的书法教师;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学生没有时间学习书法。因为学生每天上学,数理化等科目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没有专门上书法课的时间。古代为什么可以呢?古代不需要专门上书法课,学写字就是写毛笔字,教写字的同时就等于教书法了。现在教写字用粉笔、钢笔写字,再额外设书法课就没有时间了,所以学生普遍书法不好,导致中国画要提高难度就很大。以前所有中国画家都是书法家,不需要专门练习书法,他们有更多时间来练习其他内容。


(二)不喜好读书

我招硕士将近30年,招博士生快20年,发现文科博士生没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的学生多得很;没怎么读过唐诗、宋词的学生也不少。就算对这些偶尔知道一点,也是语文课本上的知识。问他们为什么不读书?说是没时间读,天天做作业。我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放学就等于放假,没什么作业。偶尔有点,很快就能完成。上课时听讲,下课以后的时间几乎都在看书,看好的小说——那时候没有乌七八糟的小说,电视也没有,偶尔看一次电影。所以我在小学时就把《三国演义》、《水浒》都看完了,而且还读些唐诗宋词。小学五年级时,我就看《诗经》,看不懂找注释,似懂非懂,也要看下去。现在学生读到博士了,居然还有很多人没看过什么名著。偶尔有人说我看过《红楼梦》,一问,看的是电视剧。


(三)电视束缚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电视节目也破坏了艺术家的思维。如看《红楼梦》时,看原著,林黛玉一万个人看心里就有一万个林黛玉形象;可电视里林黛玉一出来,大家都认为林黛玉就是演员那样的,想象力被束缚了,所以电视也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因为搞艺术必须有很高的想象力。一个画家没有想象力能创作出什么好作品呢?我们看古代画家的很多作品,那意境,有的在现实中有,但大部分是经过画家想象的展现出比现实更加美好的意境。现在画山水作品有几幅画是美的?比如写生,黄山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你再怎么画不能比黄山好吧。如果把想象中的美好画出来,境界就不一样了。境界是绘画第一要素,即显示画家修养,现在画家有几个人能画出好境界?跑太行山画个太行山,跑黄山画个黄山,一点靠想象的突破都没有。这也是现在不能出精品的重要因素。


图片  《乡居消夏图》 黄宾虹

客观环境影响

商品经济,经济发展是必要的,也促进了书画艺术的发展。但因大家需要买画送礼,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粗制滥造的作品也拿出来卖钱了,画家不会去认真对待这种应酬画的作品,几分钟画出来一张;另一方面,有些画家投合画商需要,你要什么就给你画什么,拼命画。以前画家要构思,现在根本没时间思考。这样画画当然也不能出精品。以前人不是为卖钱而画画,就在那里慢慢琢磨。比如李可染,创作前慢慢琢磨、慢慢构思,这个过程也是一种乐趣。现在人们急急忙忙地画有什么乐趣呢?像李可染那样今天画一张,明天画一张,因为画得慢,构思充分,效果非常好。如李可染那时也遇到经济大潮,不慢慢地画,作品也许就不会这么好。现在哪还有画家五日画一石,十日画一水?虽然名画家现在都有钱了,还是拼命画——为了挣更多的钱。当然也有人能控制住,像吴冠中,他的控制力很好,这就是艺术家气质。这种人非常少。还有些画家本来画得不错,有钱了还拼命画,建了艺术馆,还要建小学,还要继续炒作,要捐献,要搞公益事业,要把名气搞大了,心不在画上了,这也是不能出精品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如画家本人当官了,需要完成上边分配的任务,任务有时不是他自己想创作的。有一位美术界领导,我问他:你以前画得很好,为什么现在这样画呢?他说:我去批项目都得给人画画,有时人要来了,才想起来要给人家送画,平时忙得要命,那边打的上车往这边来了;这边现铺纸……画多了就这样了。画常了就油了,也麻木了,还以为画得很好。


图片
《青山密林》 李可染

现在就剩下一些年轻人为了参加全国美展还会创作几张较好的作品,但这也只是为了打名气,为了职称,为了加入美协才认真画的。而且他们只能画工笔画,工笔画没有太多修养的成分,年轻时就能画得很好,主要是靠技术画。年龄大了靠修养,朝气没有了,剩下老气和混气,画就没看头了,所以修养不够还是不行。要知道写意才是中国画传统绘画中最主流的东西,看傅抱石、齐白石作品都是写意,现在年轻人用心画工笔,大多只是为了猎取一时的名誉。其实工笔画到一定的层次也是需要修养的,比如陈之佛工笔画雅气,有的画家造型基础超过陈之佛,但颜色不如陈的雅气。工笔画画到最后,也需要学问,有高雅情怀方能画出高雅的东西。现在年轻人画些好的作品参加全国美展,靠画得大、满、细取胜,也算不错,但并不十分好,因为动力是争取早日使自己成为中国美协会员,还不是发自内心地想画几张好画留传下来。


以上几个因素决定当下的中国画不能出精品,而且再往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很难出精品。局部状况可能可以改变,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从艺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