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代“下馆子”,按现在是什么水平,当时顾客不是上帝?

 共同成长888 2021-10-07

“下馆子”这词儿有些年头了,2000年出生的小伙伴们或许从未听过,只是在一些旧书报旧电影里会出现这个字眼。其实在70年代以前,“下馆子”这个词很潮,就跟咱们现在去五星级酒店消费那样,是很有面子的事。因为历史原因,当年的日子是真苦,“下馆子”是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的专属,寻常百姓不用说去一回,就是温饱也成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那时候的物质匮乏,或许可以从现今的朝鲜身上看出点当年的印记。

我国在70年代正是百废待兴之时,那时的人对待食物有一种尊崇在里头,不似现在般浪费。还记得历史课本里的粮票吗?在当时是主流,直到1985年国家才开始全面废除。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个怎样的状态。可就是这样的境况下,还就有些人热爱“下馆子”。虽然一次消费“只有二三十”但是按照当初的物价和粮票制度折算的话,如今还不得大几千了。并且是在人人匮乏的年代,也不像如今,虽然五星级餐厅很贵,但是咬咬牙一年去一次还是可以做到的,可想而知那时候去的都是些啥人!

当时顾客是不是上帝?

照咱这一分析,好像这些食客可都了不起啊,总该算上帝了吧。就现在咱们到五星级酒店,经理可都把咱们默认成上帝。可您猜怎么着?道高一尺,魔高一尺半。当初哪有现在这样百花齐放的餐馆,那个时候只有国营饭店。里头下至服务员上至经理,哪一个不是眼高于顶?当时食客进去饭店吃饭流程繁琐,要先用钱换取粮票,这样才能兑换钱,不然你压根吃不上饭。因为是独一份的,人家也不怕没生意,有钱人又不止您一位,您最好在进来之前就把想吃的想好喽,不然得排队,人家的优先处理其他客人,敢呵斥的,可能会被赶出去。所以您想谁才是上帝呢?

现在顾客是不是上帝?

随着1980年第一家私人饭店营业,上头下达了关于允许个体经营者的规定之后,这私人饭店的营生是越来越好。现在的顾客还真就是上帝,您不高兴了,吃的不好了,不仅可以训服务员,甚至老板还得给您赔个不是。只是这样的顾客应该不多,一般人想着大不了下次不来这饭店了,因为选择多了。老板们的竞争大了,就想方设法地改善服务,于是,像您这样的上帝他们断然不敢“轻举妄动”。

您还想不想当上帝?

当年是客随主便,如今变成主随客变,您真成了上帝,可吃的东西开始各种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层出不穷,如今的人们吃的是越来越好了,却没有往日吃得放心吃的开心,把您捧得老高的那群人开始在您身上算计,这在当年是不可能的!虽然他们态度不好,但东西是货真价实,同样参照如今的朝鲜。

总结:

我们并不希望商家把我们当成口头的“上帝”,说白了就是头肥羊。我们希望无论是就餐质量和就餐环境,商家都能给咱整得明明白白,让咱普通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这不比做“上帝”强上许多?

好了。感谢您看完此篇文章,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话都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一个赞,收藏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人,关注我后续内容更精彩,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