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外史》之石门笔记第5回:解密《红楼梦》人物大结局(3)

 思明居士 2021-10-07
文章图片1

贾迎春

图画:一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子系”,孙。迎春嫁给孙绍祖一年后被折磨而死。约死于1713年。

贾惜春

图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女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原型应为曹宣(贾政)妾生。曹家败落后出家为尼。

王熙凤

图画: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从二令三人木”,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暗示贾琏休掉凤姐;此句判词也可解释为曹雪芹妻子萧芳(小红):萧芳做奴婢时是“从”,后勾引曹雪芹上位成了主子是“令”,因焚毁《石头记》被“凤姐”休掉是“人木”。

王熙凤原型马氏,夫曹颙。爷爷马桑格曾任苏州织造、漕运总督、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1715年曹颙死后留有遗腹子既曹雪芹。1727年曹頫因“骚扰驿站”获罪革职,凤姐紧急转移家产,雍正得到消息立即下旨抄家,百年望族瞬间陨落。约1732年,“凤姐”与儿子曹雪芹迁往北京西郊正白旗村居住。约1754年萧芳焚毁《石头记》,“凤姐”撵走萧芳,曹雪芹从此心灰意冷,离家出走。约1757年冬“凤姐”在穷困中含恨而亡,死在了北京西郊正白旗村的39号老屋。“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巧姐

图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甲戌双行夹批: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曹家抄家后,曾经的达官显贵、亲朋好友纷纷避之若浼,断绝了来往,更有“凤姐”曾得罪过得人伺机报复,“凤姐”生计举步维艰,几无容身之地。曹頫因欠驿站罪银443两,也无人援助替其偿还,以致枷号8年。

巧姐是王熙凤第二个女儿,曹雪芹亲姐姐,前面还有个大姐(约1711年夭折)。巧姐约生于1709年,1728年抄家时巧姐19岁,被舅舅“卜世仁”和堂兄“贾芹”卖为奴婢,被刘姥姥的女儿刘氏搭救并配与“板儿”。

李纨

图画:一盆茂兰,旁边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甲戌双行夹批:真心实语】

第六十三回,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曹家的兴衰,李纨置身事外,忍看家破人亡各奔腾。

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晚年诰命加身,只不过得了个虚名儿,孤苦一生,终于熬出头,却很快死去,白白成了别人的笑谈 。能感觉的出作者对李纨充满鄙视。有学者认为李纨原型是金陵名宦熊赐履(1635-1709)之女熊采芄。

秦可卿

图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名判贾元春实判秦可卿。《长生殿》伏秦可卿之死。“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秦可卿是全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这也是曹頫30年著一部《石头记》的真正原因。

1710年四月二十六日未时,秦可卿因情上吊自杀。死后曹家遭到清算,几乎灭门。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些不肖子孙虽然都是曹宣(荣府)所生,但过继给曹寅(宁府)后,疏于管教,恣意妄为,纵欲无度,曹家毁灭的根源在曹寅。与“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意思相近。

秦可卿生死,关乎所有人的命运,贯穿整部《石头记》,详见《红楼外史》之石门笔记:解密秦可卿。这里不再赘述。

宝玉还欲看时,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甲戌眉批:通部中笔笔贬宝玉,人人嘲宝玉,语语谤宝玉,今却于警幻意中忽写出此八字来,真是意外之意。此法亦别书中所无。]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

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八字评价曹頫甚洽,否则就写不出红学巨著《红楼梦》了。此处脂砚斋认可这八字。

[甲戌眉批:奇笔摅奇文。作书者视女儿珍贵之至,不知今时女儿可知?余为作者痴心一哭,又为近之自弃自败之女儿一恨。]

1754年经历了焚书事件,曹雪芹心灰意冷,自弃自败,不再作书。曹頫独自重著《石头记》,曹頫为自己痴心一哭,为曹雪芹颓废一恨。

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甲侧: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泪。】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宝玉应是宁荣二公之重孙或玄孙,怎么这里成了嫡孙了?作者心中之宁荣公就是爷爷曹玺。

书中贾琏持家能力强宝玉百倍,为何宁荣二公说除宝玉无可“继业”者?因为贾琏原型曹颙过早离世。

曹頫是曹家“略可望”者,虽然“继业”,却最终“丢业”,怎能不哭?作者借宁荣二公之灵将“丢业”责任归为家族“运终数尽”。

[甲戌侧批:一段叙出宁、荣二公,足见作者深意。]

作者深意:曹頫败家败业,愧对祖先。

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甲戌侧批:好香!]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甲戌侧批:隐“哭”字。]

“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1728年正月,曹家抄家“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十四口”,这些人全部罚没为奴。只给曹頫留了六个仆人,用以服侍曹寅遗孀李氏度日。

宝玉听了,点头称赏。因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

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暗指宝琴新编《怀古诗》。作者深意:新编《怀古诗》中暗藏“群芳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即第一首: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因“宝玉”不肖,以致曹家之败。即第三首: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窗下亦有唾绒”指第十首: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奁间时渍粉污”指第八首: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详见《红楼外史》之石门笔记:解密《石头记》遗失之谜,又名解密《怀古诗》。

壁上也见悬着一副对联,书云:

幽微灵秀地,[甲戌双行夹批:女儿之心,女儿之境。]

无可奈何天。[甲戌双行夹批:两句尽矣。撰通部大书不难,最难是此等处,可知皆从无可奈何而有。]

作者管理家族事务,虽竭尽全力,却不能拯救危局,眼见着“群芳碎”、“大厦倾”,却“无可奈何”。脂砚斋以作者身份感叹:十年著书易,继业守成难!

书正文和脂批中多处用到“无可奈何”,“奈何天”,“奈我何”等语。曹家虽历百年,然运终数尽,曹頫生于末世,虽为一家之主,却无能为力,所有的事情并不是以他的意志而转移。虽兢兢业业,挽救家族,却无济于事,无可奈何!这就是命运,是运数。此“无奈”只有当家做主之人才会有此感叹。

(警幻仙姑)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来,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甲戌眉批:作者能处,惯于自站地步,又惯于陡起波澜,又惯于故为曲折,最是行文秘诀。]

年少不解曲中意,知曲已是个中人。

原稿”,暗示《红楼梦》有原稿,即旧版《石头记》-《风月宝鉴》,后被曹雪芹妻子萧芳焚毁。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甲戌侧批:“愚”字自谦得妙!]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这首曲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往日女子的痴情愚忠和对命运不可控的感叹,作这十二支曲用以寄托作者对钗、黛等人的怀念和追悼之情。“情种”是作者也是石头。此“情种”与秦钟之“情钟”不同。红友需分清。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宝玉、宝钗的结合是“终身误”。二宝虽是“金玉良缘”,可宝玉却只挂念林黛玉。洞房中,空对着宝钗,终究忘不掉已仙逝的黛玉。感叹人世间美中不足,今日方信。二宝婚后即便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到底是“离人恨重”,无法原谅宝钗。这是作者对宝钗婚姻悲剧的感叹,耽误了宝钗的终身。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枉凝眉”,没有意义地皱眉头。黛玉、宝玉始乱终弃。宝玉曾经的山盟海誓最终成为“虚话”,黛玉为宝玉泪尽而亡。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是枉然。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