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老师

 新用户3069QkdY 2021-10-08

语 文 老 师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众所周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今生有幸,孩时为生,学于师,及长,受师熏陶,爱上了教师之职,走上了三尺讲台。自此一站就是三十春秋。为将知识传于他人,必自己先为生。于是在校时所学,自感浮而浅,狭而窄。尤其己之所教语文,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既要从古到今的跑,又要中外各处的觅。

当拿起教棒,面对满教室学生,转身又面板而执粉笔于手的时候,便觉身上所负的担子、责任有千斤。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犹恐说错话,读错字。铸成笑柄,这错,有可能在学生的忆库里,顽固的生根。真如此,难辞其咎。

语文不同于数学的解方程,有固定的公式。中国汉字往往一字多音,一字多解。但字亦有中性、褒、贬,名、动等等。可算是够复杂的了。

人言,文能动人,言能动人,最终百川归海,可归纳为情能动人。语言文字的力量,确能排山倒海。驰骋天地之间,游走于古今之途。

在校读书时,曾听老师讲:“下雨天留客人留我不留”句,且要断其句,即加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所加位置不同,又符号自身各异,则其意大相径庭。那时,我知道了断句。原来断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深藏玄机,变幻莫测。可古人为文,无现在的标点符号。一篇文章,若无标点符号,今人读来,恐如读天书,不知其所以然,犹可产生歧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为准确理解文意,领会作者之创作意图,读之,必要十分小心,谨慎,加思考。尽管这样,也难免出错。

 

古往今来有多少大家,在断句面前,望而却步,束手无策。我曾见天津南开大学所出大学生古汉语课本,内有断句章。深知断句之难,乃大学问。我们今天所接触,碰撞到的古文,都已被前人标上了号,断成了句,这当然给学习、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试想一下,那些浩如烟海的长篇,大部头古籍,要将其变成现在的模样,要注入多少人,多少时间,聚结多少人的智慧与心血。远的不说,司马迁的史记》,据传,司马氏所在的西汉年代,尚无今天的纸,全靠刻于竹简。后将其藏诸名山,再由多少代人的努力,方成就了今天的史记》,距我们年代相对较近的唐宋朝,唐诗宋词两大瑰宝,八大家文,司马君实所穷经皓首完成的巜资治通鉴》,尽管那时已有了纸笔,有时亦以绢帛等物代之。仅断句,校注。其工程之艰巨,我想,是不亚于秦筑万里长城,隋凿京杭大运河工程的。

说远了,再回到我班上,全班五十多学子,男女基本对半。上语文课,我的体会是:先启发,诱导他们,提高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言不谬。提高了兴趣后,其学习热情高涨,往往能事半功倍。其次是自己的情感欲与学生互动,深入至课堂的角角落落。因为我爱好朗诵。所以,在课堂上常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将自己卷入情感大潮,起伏跌宕。随文之喜怒哀乐而变化之,用抑扬顿挫,时而高诵奔放,时而喁喁细语,时而娓娓道来,时而含悲带苦。记得有一次,入无我之境,竟声泪俱下,引来课堂上一片饮泣之声。基于此,后来曾受到教导处表扬,引来校内外老师前来,争相听我的课。

 


岁月如流,光阴易逝。初入教坛,我尚为总角、豆蔻年华。世人眼中,如此貌美如花,且腹有诗书的时髦女郎,正逢花前月下,谈情说爱之年。诚然,说亲为媒者,一时之间络绎不绝,还冠以:一家养女百家求之名。对此,我听之任之,这耳朵进,那耳朵出。彼时的爱,全集于语文于一身,孜孜矻矻。以书为伴,以书为友。无休无止,有时休息之日,一头栽进校图书室内,直至满天星斗,管理员一遍又遍地催着,方意犹未尽,蹒跚于回家之路。辗转反侧于床而不能寐,满脑子的之乎者也,始于春秋,止于清末,一位又一位古之圣贤接踵而至。孔孟之国学,儒家之经典,中庸之道,道德经,巜左传》,《战国策》、巜吕氏御览》、李斯之文,相如扬雄之文,司马氏之巜史记》等等不一而足。

 

日所思,夜有梦。你唱罢我登场。层出不穷,又见李杜王维,白氏绝句律诗,携排律长卷而来。抬首一望,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长江流急,孤帆一片。更见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移目别处,远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西出阳关前夕,劝君离酒一杯,再无故人叙旧。从此体味疆场征战之苦,古来征战几人回。偶读乐天文,其诗诉尽民间疾苦,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寥寥数字,与子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若再深一步,读其长诗《琵琶行》、巜长恨歌》,则以诗为叙史,说不尽琵琶女之先光鲜亮丽后色衰爱驰之悲苦两重天。由此而引起诗人自身贬谪九江的悲苦之情,从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悲苦凄切的琵琶之声,带来听者泣下如雨,而至乐天泪洒青衫。从对琵琶女的同情,到千古奇文巜琵琶行》成,作者心之滴血,从一酷爱音乐之大吏到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唯见杜鹃啼血猿哀鸣。何其悲也,而又住进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何其艰而陋也。

 

再读巜长恨歌》,先说尽李之贪图美色,情有独钟于杨氏玉环。沉湎其中,贵妃之美色,承欢侍宴无闲暇,从此君王不早朝。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终至因杨而惰于朝政,滥用裙带,终致安史之乱成,唐由此转盛而衰,一蹶不振。乐天乃性情中人,先讽而后颂,赋二人凄美爱情以同情。发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呐喊。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

我沉醉诸贤之文笔大才,不能自拔。如此有年,独钟爱之,愿以身许之,不言其他。

父母见我亭亭玉立,日渐丰满成熟,且冰人鱼贯而来,谈亲说媒。我自岿然不动。独钟爱于此。说到啰嗦处,我厌其烦,丢下一句话:随你们:只要政治可靠,党员则可,身材一八貌俊则行。我无闲情逸致,谈情于花前月下,说爱于垂柳之旁。我若有时,不若埋首书中。

虽为随意而成夫妻。婚后淡然而幸福。二人之结晶,遂育一子。子又生子。

而今已近古稀之年。仍丢不下的,是手中之笔,言必为语文,书必成文章。自感快乐满满。兴之所致,偶为之文。

作者简介】乔永星,江苏盐城人,1949年生于上海。1966年盐城中学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数载。性格开朗,爱好文学,经常写些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和散文,具有较浓厚的地方乡土气息。自娱自乐之余,常与串场晚晴群友探讨和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