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太玄筮法

 fq414 2021-10-08
原文地址:太玄筮法作者:無因山人
本文选自無因山人的《太玄经白话解》,转帖时请注明 
 
太玄经寻首(首,类似周易说的卦,周易称卦,太玄称首)的方法有多种,蓍草法是最典型的一种。《玄数第十一》是这样说的:三十有六而策视焉。天以三分, 终于六成, 故十有八策。天不施, 地不成, 因而倍之。地则虚三以扮天十八也。别一以挂于左手之小指, 中分其余, 以三搜之, 并余于艻。一艻 之后而数其余, 七为一, 八为二, 九为三,六筭而策道穷也。  
 
唐朝的王涯《说玄*揲法三》进行了如下解释:天之策十有八,地之策十有八,地虚其三以扮之。犹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故玄筮以三十三策令著。即毕,然后别分一策,以挂于左手小指,分其余以三揲之,并余于肋。又三数之。数欲尽时,至十以下,得七为一画,余八为二画,余九为三画。几四度画之,而一首之位成矣。(见《四库全书》本《太玄经》卷首) 
 
实际上,太玄经的筮法与周易相类似,玄筮是使用三十六策,其中天策十八地策十八,虚三策不用,再从三十三策中取一策挂于左手小指,然后,随机分出一束策,其余以三三揲之,如此四次,得一四七为一画,得二五八为二画,得九为三画,如此四次,方、州、部、家四位齐备。总数相加再加十二除以九(虚三不用,所以每位加三,四位共加十二),余数是赞数。  
 
因不知道三三揲之,所以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筮法先天缺点是能得出首(类似周易中的“卦”,太玄经称之为首),却不知找到赞辞(类似周易中的爻辞),所以有人总结出了“一、五、七则为一表, 三、四、八为一表, 二、六、九为一表, 旦、中、夕各有所用”之语,却也是对太玄推演的一种完善。  
 
针对没有赞辞的说法,一些研究者就采用了八十一策的方法:取用81根筮草,虚三不用,然后挂一策于左手小指,这样实际策数是七十七策,古人认为七七是纯阳之数,为玄之用,将七十七策随意分开,以九揲之,最后剩下的策数在四于十二之间,这样得出的策数四、七、十一是一画,五、八、十一是二画,六、九、十二是三画,如此四次,方、州、部、家四位齐备。四次得出策数的总和除以九,余数就是赞。  
 
赞的问题解决了,只是单靠赞辞判断事务有些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古书中寻找答案。古人的注释有这样的话:“一、五、七则为一表, 三、四、八为一表, 二、六、九为一表, 旦、中、夕各有所用,”“一从二从三从, 是谓大休(谓旦筮逢阳家一、五、七为一表, 而皆从者也) ; 一从二从三违, 始、中休, 终咎( 谓中筮逢阴家二六九为一表, 二六从而九违者也) ; 一从二违三违, 始休, 中、终咎( 谓夕筮逢阳家三四八为一表, 三从四、八违也) ;一违二从三从, 始咎, 中、终休( 谓夕筮逢阴家于周首, 三违四八从, 故中、终休也) ; 一违二违三从, 始、中咎, 终休(谓中筮逢阳家于中首二、六、九也, 二、六逢九从, 故始中咎而终休也) ; 一违二违三违, 是谓大咎( 谓旦筮逢阴家于周首一、五、七也, 三者皆违, 故大咎也。”  
 
也就是说,旦用一五七,夕用三四八,中用二六九。以求得的赞为主,根据得玄首的时间,三赞同参,一件事物自然可以得到详尽的解释。  
 
实际上太玄经古法一样用这三表,不同的是,三表代表着预测的结果,早晨测要用一五七,现在得驯之次三,那么事务的开始是驯首次三,辞曰“牝贞常慈, 卫其根”,发展下去就是驯之次四,“徇其劳, 不如五之豪”,结局是驯之次五,“灵囊大包, 其德珍黄”。如果得到是是次五,那么最终结局是次七,以此类推。也就是说,三表代表的是不同赞词下的发展结果,并非三赞同参,这样就避免了早晨得到玄首一致时结论是一个的现象。  
不过在八字判断中,三表是同参的,但不要忘记以赞词为主、三表为辅的原则,这样就更能体现出人生的复杂性。


原文链接:龙兴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