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加减治多汗医案

 一丝缘 2021-10-09

桂枝汤加减治多汗医案:施泽忠以桂枝汤加桑叶10g调营卫,清肺热,治疗长年累月只见头汗而无他苦者每获良效,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临床运用】

1.施泽忠以桂枝汤加桑叶10g调营卫,清肺热,治疗长年累月只见头汗而无他苦者每获良效。

2.李成贤以桂枝汤加味(桂枝、白芍各10g,黄芪30g,党参15g,煅龙骨15g,煅牡蛎30g,炙甘草9g,生姜3g,大枣5枚)治疗盗汗症8剂而愈。

3.王厚德对一子宫肌瘤术后大汗不止,阳气欲脱患者,急予桂枝汤原方加附子15g,两剂后即汗收病愈,可见功效不凡。

4.谭日强以桂枝汤加黄芪健脾升阳,调和营卫,治疗卫阳虚弱、腠理不固之自汗。

5.熊水厚用桂枝汤倍用芍药剂量,治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竭,阳无所附,大汗不止者,获得健脾益胃、滋阴和阳止汗之功。

6.陈春圃以本方加黄芪、条参治疗1例缠绵10余年的两膝以下至脚经常出汗者,服用6剂病愈,随防5年未复发。

7.谭玲玲等用桂枝汤加减治疗骨折恢复期盗汗26例。其中男22例,女4例;年龄17~68岁;病程均在3个月之内;部位以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为主。主要症状为睡眠中头面、颈、胸或全身汗出津津,醒后汗止。所有病人均排除肺结核等其他原因所致的盗汗。处方:桂枝6g,白芍12g,甘草4g,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日1剂随症加减:气虚明显者加白术12g,黄芪、怀山药各15g;血虚明显者加当归、鸡血藤各15g,熟地10g;兼有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各6g,川芎10g牛膝15g,当归12g;兼有郁热者加黄芩10g。经桂枝汤加减治疗3~5剂后,所有患者的盗汗均告痊愈同时骨折部位的肿胀、疼痛较治疗前有所缓解,睡眠、食欲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8.彭敏捷报道采用桂枝汤治疗更年期自汗症34例,其中45~50岁者29例,50岁以上者5例。临床表现为汗出恶风,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半身某局部出汗,脉缓,舌质淡,苔薄白。处方:桂枝汤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辨证加减:兼肺气虚者,加炙黄芪3g;兼阳虚者,加炮附子10~15g;兼心脾两虚者,加党参18g,白术、茯苓各15g治疗效果:34例中,服药3剂治愈(诸症完全消失)6例;服药6剂治愈18例;服药7~12剂痊愈10例。总有效率100%。

9.程润泉根据仲景治黄汗之旨,拟桂枝汤加味(桂枝10g五味子9g,薏苡仁18g,黄芪12g,乌梅12g,茯苓12g,白茅根30g,生姜6g)调和营卫,通利水湿,治疗20例黄汗症。其中男15例,女5例;18~20岁者6例,21~30岁者9例,31~40岁者3例,41~50岁者2例;病程1年者9例,2年者5例,3年者6例。治疗结果:服药4剂治愈者6例;6剂治愈者12例;8剂治愈者2例。

10.程伯涛用桂枝汤加黄芪30g,黄酒一盅,治疗1例非黄疸型黄汗如柏汁的病人,迭进27剂,两月之病即愈

凡此等等,均说明桂枝汤对无汗、头汗、自汗、大汗、半身汗及黄汗等均有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

1.郭某,男,36岁,教师。1976年9月14日初诊。患者自诉两腿膝部以下至脚经常出汗,已6年余。每逢夏季更为明显,膝部以下出汗特别多,甚至如珠如滴,曾服阿托品、谷维素以及固涩止汗类中药,效果不明显。为此颇感烦恼,腰酸痛,体倦乏力,睡眠尚欠佳,饮食一般,舌质、舌苔如常,脉缓弱。外感病的出汗,多因卫阳虚弱,腠理开疏而致。内伤杂病的出汗有因阳气虚引起,亦有因阴虚所致,还有因气血不调,营卫不和所造成。其治疗卫阳虚而汗者,用玉屏风散;阴虚有火多汗者,用当归六黄汤。此例病案实属营卫不和而致膝下至脚多汗,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处方:桂枝10g,白芍12g,炙甘草6g,大枣6枚,生姜10g,黄芪15g,党参12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二诊,服药3剂后,两膝至脚出汗大减,睡眠尚可。药既中病效不更方,上方继服3剂。6剂药后,两膝部至脚出汗已止。

2.冀某,男,38岁,工人,1988年3月2日初诊。嗜酒成癖。3年前,酒后当风淋雨,遂感头痛发热,微汗出,畏寒恶,,

风,身困乏力。曾服感冒药后发热等症消失,唯汗出不减,1年来,汗出愈来愈重,反复发作,且以左半身明显,夜间睡觉醒后左半身汗湿淋漓,中西药治疗无效。平素体质差,身困乏力,动辄汗出,肢体发凉,面色灰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浮无力。

本案之半身汗出,在于表虚,酒后当风淋雨,风湿之邪阻滞经脉,营卫不得调和,气血无以周流所致故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处方:桂枝、白芍各9g,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30g,大枣3枚,炙甘草6g,生姜3g.5剂药后,半身汗出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周身舒适,精神转佳,效不更方,守进10剂,汗证基本消失。嘱其戒酒,再进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汗证从未发作。

3.黄某,女,25岁,1985年10月初诊。自诉:3月前因产女婴,合家不欢,家人不仅照料不周,而且冷言冷语,使病人内外受气,郁郁成病,噩梦频繁,醒后全身汗出。近月来,不梦亦自汗,汗出颇怪,上午左侧,下午、晚上右侧,分界明显,汗色略黄,稍有臊味,经服药无效。症见:面色萎黄少华,乏力懒言,头昏,不发热,微恶风,纳差,不渴,两便尚可,舌体偏胖嫩,质淡红而晦滞,苔薄白,脉缓略弦。辨证为气血失调,营卫不和。治以疏气理血,和营止汗。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7g,五灵脂12g,焙干研末,用童便调和之,做成比梧桐子稍大呈丸塞于右侧鼻孔,以观其效。次日患者告,左侧汗减,于是嘱改塞左鼻孔。又告,右侧汗减。医患均喜,即嘱上下午轮流塞之,谁知患者求愈心切,回家后竟然两鼻同塞,用口呼吸(每次2~3分钟),据患者反映,同塞效果有奇异处,当感呼吸不便而难受之时,全身会猛然一战,于是自觉有一丝凉气贯全身,汗随之而减,但也不是每次如此,往往有意求之不可得,无意反得之,依此法,两日后汗全止。后余以八珍汤合逍遥散加减善后,凡10余剂乃愈。

按语:患者为桂枝汤证,因恐有瘀血,特加五灵脂考虑患者求愈心切,加上家人照顾不周,难以守方,故制成药末塞鼻,由于鼻部毛细血管黏膜组织特别丰富,受刺激后,可直接于此吸收药物成分,其效肯定比汤剂来得快些一见微效,医患信心倍增,守方无疑。按中医理论,汗为皮毛所司,由肺主之,肺开窍于鼻,肺主气,气行则血行,气血得调营卫自固。此案汗出为标,气血为本,故以八珍汤合逍遥散善后,使本固而标不复至矣。

4.患者,男,19岁,学生。患者手汗不止3年,上大学前曾在当地医院诊治,先后服中药100余剂,均罔效。读书写字时需戴胶皮手套,否则汗湿书本,从不敢与同学握手、扳手腕等,甚感痛苦。刻诊:双手汗出如流,余无明显不适,舌苔薄白,脉缓。患者脏无他病,仅手汗出。此例患者无畏寒恶风,仅手汗如流水,乃营卫不和,兼有中气虚不能固摄,而致汗液漏出不止。

因此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健脾益气。处方:桂枝汤原方加黄芪、党参各12g。复诊时患者高兴而至,手汗已止,与同学扳手腕较量也不出汗。继服上方6剂,巩固疗效,随访一年未复发。

5.曾某,女,43岁。1997年7月2日初诊。14年前始有不明原因地汗出,不分冬夏,淋漓不绝,衣衫尽湿,曾经中西医诊治,有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有言“汗腺异常”者、有言“肝火”者、有言“气虚不摄”者、有言“阴虚火旺”者等等,迭服中西药终无寸功,患者苦不堪言,特来就诊刻诊:自汗淋漓,内衣尽湿,汗出之前每发周身烘热,继之汗出如雨,汗后畏冷,一日发作数10次,饮食如常,苔薄,脉细弦。辨证为营卫功能障碍。治以调和营卫。处方:嫩桂枝6g,杭白芍1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霜桑叶15g,茺蔚子10g,凌霄花10g,马鞭草15g,泽泻15g。日1剂,水煎服,7剂。

二诊:服上药汗出减少,继加牡蛎15g,又服7剂。

三诊:服上药汗出又多,时感气短,上方去牡蛎,加川军3g.7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汗出续有改善,量亦较前为少,上方再加黄芪3g,日1剂,水煎服。

五诊:服上方14剂,汗出明显减少,每日1~2次,发作时略感身热,遍身微有汗出,但汗后仍感微寒,又守方服用20余剂,诸症平复。

按语:本案患者,时发热汗出,而脏无他病,与仲景所论颇相吻合,故主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因其汗出14年余,阴液已伤,故白芍用量大于桂枝,以防桂枝过温损伤阴津;加入桑叶,以桑叶之柔润,有宣肺通卫之功,而无桂枝辛温伤阳之虞。桑叶、桂枝总量已达21g,足可与白芍相匹配,以调和营卫。因该证日久,营卫不利,必有瘀滞,经络不通,亦碍营卫正常通利,故加入茺蔚子、凌霄花、马鞭草以活痹血、通经滞、解热毒,佐入泽泻以通三焦、利经脉,与桂枝、桑叶使水津外达肌肤,内行三焦,促进下焦气化,津自通行,所谓内闷而外涌是也。内部一通,外自不涌,汗可止矣。故服药7剂,即有效验。因急于求成,加入牡蛎收涩,以求速效,结果适得其反,服后益重,足证本证汗出重在营卫不利,加用涩敛之品则汗出更甚,故再诊之时,去掉牡蛎,稍加大黄3g,以取其活血脉,通里气,以助泽泻,齐开前后二阴,里通则表和,故药后即效。又诊加黄芪3g,意在助桂枝、桑叶行表通脉,帮大黄、泽泻通里利水,药后病除,守方巩固,以收全功。

6.患者,男,25岁。1983年3月22日初诊。患者素体健壮,暑季于田间劳动,大汗出,突受冰雹袭击后,每日时有汗出。

恶风,发热不明显,已半年余。前医曾以卫气不固论治,用桂枝汤加黄芪及玉屏风散加麻黄根、浮小麦治之,稍愈即复发。现仍时汗出,早晨少,晚间多,午间汗止。自觉恶风,头晕乏力,肢末拘急,影响劳动。虽汗出,但口不渴小便色清量少,食欲尚可,舌苔薄白,脉浮缓。本案起于汗出腠理疏松之际,骤遇冰雹侵袭,玄府骤闭,汗浊不得宣泄,阻于营卫之间,致开合失和,营卫失调。病虽久,汗出,但口不渴,小便色清,脉浮缓,且饮食如常。说明病仍在表,脏气未伤。虽自汗出,非气虚里热之故,而属营卫不调。故前医屡用桂枝汤加黄芪等方药,以实卫固表止汗,均稍愈即复发。因麻黄根、黄芪等药虽能固表止汗,但尚有留邪之弊,邪不去则正不安。现改用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桂枝汤。处方:桂枝12g,白芍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8枚。水煎服,于早、晚汗出半小时前各服药1次,服药3剂,汗出止,四肢舒畅,唯感乏力。上方加黄芪15g,继服3剂,病未再发。

按语:根据患者食欲如常、汗出时发的特点,遵照“先其时发汗”的精神,采用择时服药的方法,获取满意效果,可谓药得时宜,时得药助,相得益彰,故疗效显着。

7.患者,男,56岁。因睡时汗出1年余,于1998年3月1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年来盗汗无明显诱因,汗出量较多,浸湿内衣,醒后即收。自感腰膝酸软,肢冷畏寒,脘腹冷痛,纳呆食少,大便溏,小便清长,口淡不渴,伴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患者面色晄白,神疲气怯,气短懒言,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等。在本院内科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服维生素B1、谷维素等药物治疗罔效。本例患者年近六旬,肾气已衰,又因平素肾阳虚弱,故感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脘腹冷痛、纳呆食少、大便溏、小便清长;“汗为心之液”,盗汗日久,心阴暗耗,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晄白、气短懒言等;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皆为阴寒内盛之证。由于夜间属阴入睡人静又属阴,两阴相合,“阴盛则阳病”。“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今阳虚失去卫外功能,故睡时汗出,醒后阳气渐复,故醒后汗止。治以温补肾阳,固表敛汗。方用右归饮合桂枝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25g,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巴戟天、菟丝子各15g,炮附子、肉桂、桂枝、白芍、甘草各10g,黄芪、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水煎服,日1剂,连服5剂。

二诊,自述服药后诸症大减,唯仍纳呆食少,心悸气短,上方加党参20g,苍术10g,白术10g,茯苓15g,麦冬、五味子各10g,继服15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延伸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