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1 “建昌帮”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药帮,其发祥地在江西省南城县,以擅长传统加工炮制,药材集散交易著称。药材加工炮制自成体系,流传赣、闽40多个县,影响远涉台、粤、港及东南亚。“建昌帮”的传统炮制风格是:工具辅料独(土)特,工艺取法烹饪,讲究形色气味,毒性低疗效高。 建昌帮对外的药材交易非常旺盛,经营曾垄断了江西、福建的大部分道川县,另外还流传至汉口、上海、广州乃至香港、台湾、澳门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外地药商称:“南城客,建昌帮,人参鹿茸用船装”,可见当时建昌帮实力之强。 建昌药帮繁荣鼎盛之势一直延续至辛亥革命时期,衰落于民国三、四十年代,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交通要道被封锁,流通渠道以致丧失了传统市场,南城与外地的药材交易困难,大量库存药材霉烂变质,或倾入盱江,或付之火炬,药商蒙受巨大损失,一些经营了几个朝代、百年之久的大药栈(店)也倒闭歇业,建昌帮药业日益衰落。特别是南城县城被日寇飞机二次轰滥,名鼎赣闽的建昌帮药业基地被摧毁,境内大量人口仓卒外流,不少药商迁居他乡,部分药业同仁通过福建、广东,甚至漂洋过海到台湾、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地以医药谋生。 以下是本人收集有关建昌帮的各种著作,供与圈内朋友交流、学习。正如前文所述,建昌帮发源于南城、后期一部分人员前福建等地,所以目前有关建昌帮的著作主要是南城建昌帮、光泽建昌帮为主。 1、《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法》 成书背景:建昌帮药业经过发展,在药界赢得了信誉和地位。上世纪50年代,“建昌府”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被编入《全国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为抢救濒临失传的建昌药帮传统中药炮制技术,政府、药学专家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建昌药帮的中药加工炮制特色、工艺方法进行发掘、整理。1982年,“发掘整理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科研项目被列入省、地、县科委重点科研课题。南城县医药卫生学会编撰完成了《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法》专著,并制作了经专家鉴定的200个“建昌帮”特色饮片标本,1984年8月获江西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四等奖。此书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出版,目前市面上流传的均是铅印加钢板刻字的复印件。 2、《建昌帮药业史话》 著作者周春林,书中内容均是作者踏遍全球,寻访建昌帮足迹而得,对“建昌帮”发展历史、海内外分布情况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本书总结历代药物炮制资料和经验,结合全国28个大中城市有关中药炮制法,予以综合整理编成,建昌帮特有的炮制品种收入书中。共收录常用中药501种。于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73年又将本书进行了修订,删去古代资料部分,改写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共录中药482种,重印出版。
书中收集的炮制方法均源于建昌帮的炮制方法。
将江西各地的炮制方法整理成册,建昌帮炮制品种占的编幅较多。
福建省光泽县卫生局、中医院编写。1981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两部分。总论部分介绍中药的采收、炮制的目的和常用方法。此书是作者是光泽建昌帮所著,而光泽建昌帮就是南城前往福建形成,当年闽省民谚称“无建不成村”,其中的“建”即是建昌。
由光泽县中药材行业协会、福建承天集团编著,作者为南城建昌帮传人。呈现了光泽建昌帮古法加工炮制在辅料、工艺、方法等方面的传统原貌,充分展示古法炮制饮片“净、斜、薄、光、大、美”的传统技艺特色。 光泽建昌帮中药加工炮制是在清代年间,由江西建昌帮人在此创业而形成的。光泽建昌帮炮制加工技艺目前已是市级非遗项目,并正在进行省级非遗申报。
《本草光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概括了光泽中药发展的方方面面。让人全面了解光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药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一本光泽中药材的“百科全书”。 书中不乏有光泽建昌帮起源于南城建昌帮的描述。 图转侵删。对原图作者表示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