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泪诗话·愁情诗话

 新用户76101Ls1 2021-10-10

眼泪诗话

苗润晗

多情的古人在诗中留下了多少感人至深的泪水啊!而那些动人的情穿越了千年时光,使今天的我们读起来仍能产生共鸣。

一、送别泪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雨铃霖·寒蝉凄切》)与朋友、恋人离别时落泪,乃是人之常情,而这一种泪,最能使人产生共鸣。“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铃霖·寒蝉凄切》)这时,词人对“都门帐饮”都没了心思,纵然他对心爱之人仍恋恋不舍,却又被迫离别。此时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却终于“无语凝噎”,只有握住对方的手,落下别离的泪水。这里的泪水,是悲痛,是无奈,是留恋,更是深情。而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愿意坦然地写自己的“送别泪”。“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诗人并不写自己因惜别而落下滴滴泪水,而是借用蜡烛滴油的现象,抒发自己悲痛的心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有情人在使人伤感的“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暮春时节被迫分离,用滴落的蜡油来比喻自己的离别泪,抒发了自己对爱人的无限眷恋……

不过,正如王勃所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到了别离的时候,总是恋人才流泪哩,很多青壮年都是豪放豁达地一挥手,道别,对对方的深情厚谊却都在无言中了,别离的伤感情绪也没有“儿女”那样浓郁。

二、相思泪

何为相思泪?提到相思泪,许多人会想到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中的名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这里的泪水并非因思念意中人而生,而是“黯乡魂,追旅思”——实为思乡泪。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诗人想象妻子独自望月的样子,二人“两处销魂”,只得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想象二人团圆的场面。诗人没有提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却无字无句不在表达自己对妻子思念之切,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两人情深,相思的情感自然也十分浓厚。不只是可以从对方设想,移情于物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含蓄而动人。“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里用“愁烟”“泣露”将菊、兰拟人化,将感情移于景物,透露女子的哀愁。是兰的露,也是人的泪水的含蓄表达。而“明月”一句则是女子在思念爱人的煎熬中因景而起的惆怅。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这四句诗,有一种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哀伤,对意中人的思念溢于言表,不禁落下了发自肺腑的“相思泪”。而这相思泪竟湿满了衣袖,可是啊,那个痴痴守候的女子内心的痛苦并不只是满了“春衫袖”的泪。“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诗中的女子的感情如洪水暴发,丝毫不含蓄。思念意中人能到什么程度?断肠!泪水不住地流,一次次地登楼远望,而远方的山却早已遮住意中人远去的身影,而女子心中的思念却无法被山阻隔。

三、悼亡泪

这泪水是沉重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人在梦中与已故的妻子相会,却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以泪代言,抒发诗人的悲伤与对妻子的怀念。

睹物思人,则是更加使人感动的方式。“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皇上看见宫里并未改变的池苑,回想起了和贵妃在此同游的日子,觉得无比怀念,觉得那水中芙蓉就是她美丽的脸庞,而柳叶儿就是她俏丽的双眉,而如今贵妃已死,只有悲伤地看着这一池美景,怀念着贵妃。

四、思乡泪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思乡之情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使词人夜不能寐,借酒浇愁,却更增思乡之苦了。思乡泪便是这样来的:愁苦的游子,用以消愁的酒,相互融合,化作点点泪珠……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诗人的眼泪已经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住地落下。诗人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却不住地在回首,望向故园的方向。多么真挚的思乡之情啊!

五、英雄泪

这一类的泪水不简单。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也正如前文所说,连别离时,男儿都是潇洒地挥手而别呢)而英雄流下的泪却不被人们看作是软弱的表现,有的反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战士们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可是他们明白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而此处的泪水,并不只是出自对家乡与家人的思念,更有对国家的忧、怨、愤;更加表现出了一种悲壮强烈的情感,使人不得不为这不凡的英雄气概所感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因为战乱,而使得曾经繁华的都城人去物非,无比荒凉。此时的诗人因时伤怀,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忧国忧民,落下了痛苦的泪水。之所以说这一类的泪水不简单,是因为落泪的原因有很多。“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这首诗是在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业以及忠心报国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颂。这里英雄落泪的原因则是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有灵魂的人,才会有泪。那些诗词中的有情人啊,你们真挚的泪水,使今天的我们读起来也不由得泪沾襟!

 

愁情诗话

孙雨萌

忧愁,在诗人的笔下,像是秋天凋零的落叶,使人愁上加愁。

一、国愁

山河破败,国家危在旦夕,总能勾起诗人的忧国之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长安城繁华逝去,人去楼空,使人即使看到春日的美景,也只是再添一丝忧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国家破亡,风因作者的愁而变成悲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故国不堪回首,千丝万缕的亡国之仇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把愁比作流水,再恰当不过,它奔流不息,悠长深远。

二、乡愁

游子离家,漂泊在外,思乡之情,愈发强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旅人面对着茫茫黑夜中的满天霜华,朦胧月色中的江枫渔火,勾起他淡淡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浩《黄鹤楼》)黄昏之时,人们都回家了,烟波渺渺的江面旁,只有诗人自己因为无家可回而默默烦愁。

三、情愁

夫妻,恋人,总会因各种原因而分隔在异地,到那时,诗人的诗句里充满了对情人的思念。“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佳节,本该与丈夫团聚,而诗人却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待在家中。沉浸在愁闷中的她只能感到日子过得十分漫长,好像永远是白天。“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花与水都自顾自的,两处无情,而诗人由自己想到丈夫,两个人也许都在因为思念对方而感到烦愁吧。“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年轻的女子在寒夜中相思,孤独憔悴,因不能与所爱之人相见而衰颜。

四、离愁

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时,离别之愁不觉涌上心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壮丽的边塞雪景下,一个愁字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的分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寄托着离愁,把他带给被贬远方的朋友。

五、失意之愁

仕途不顺,怀才不遇,令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借着梅花来表达诗人心中的抑郁和对失意的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怀才不遇,这种愁情好似水流,无法阻止,字里行间中透露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小舟载不动李清照的愁思,更载不动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用笔所书写的愁情。

 

 (插图来自网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