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与假

 新用户76101Ls1 2021-10-10

《红楼梦》的太虚幻境的石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写的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作者在全书中两次给到这幅对联的特写镜头,这既是对后文内容的总括,也是全书真假题旨的核心纲领的绝妙体现。作者将真假艺术在书中运用得炉火纯青,小说亦真亦假的虚实同构、对立统一的真假联系,既给人以精彩绝伦的审美享受,也透露着作者深刻的情感哲思与良苦构思。

一、真假同构的叙述策略

《红楼梦》开卷,未写贾府,先写甄府,未出现贾宝玉林黛玉,先出场甄士隐和贾雨村。甄士隐和贾雨村既是人名,也是作者叙述、建构小说的独特策略。“甄士隐”就是真实的事情隐去了,“贾雨村”就是假语留存了下来,如此“将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交代创造出一种真真假假,如梦如幻的大背景与大环境。比如,作者在谈到《红楼梦》缘起时,传说小说本是一枚女娲补天时,被弃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顽石所记,这块顽石被一僧一道携走,经历了几世几劫后有了文字,留传下来便为《红楼梦》。石子作为切实可感的物件为真,女娲补天、大荒山无稽崖则为幻;石刻亦可为真,而百万字的小说刻在一枚顽石之上未免虚假,虚实同构,极具神话色彩。再比如,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梦警幻仙子曲演《红楼梦》,宝玉是真,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为幻,作者虚实结合,进一步构筑了这种梦幻空灵的环境。余国藩教授曾评价书中的叙述是“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真真假假,肆意游戏于笔墨之中”,这种亦真亦假,虚无缥缈的氛围不仅为《红楼梦》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增添了其中的神话与魔幻色彩,更如同一层保护色般让作者有效避开了清代残酷的文字狱,为作者酣畅淋漓、浓墨重彩的现实主义描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构建了作品的整个框架,更构筑起整个红楼一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