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号

 牛寳寳 2021-10-10

进入夏秋换季时节,如何让自己和家人安度「多事之秋」? 健康专家提醒你做好季节更替预防保健的方法,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和保暖。

如按时进餐,饮食要有节制,避免暴饮暴食等;肠胃不好的,推荐清淡饮食。 一日三餐应以蒸、煮、炖为主,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少吃冷饮,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不要马上食用。 要减少其烟、酒、浓茶及咖啡的摄入量;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菜要烧熟煮透,市场上购买的熟食品和隔夜、隔餐食物在再次食用前要有效加热;保证充足睡眠,晚上睡觉时,一定要注意腹部不要受凉。

第二 :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提高肺功能和人体抵抗力,以便更有效地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适量的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脏的营养和脂质代谢,促进全身血液和体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 一般推荐每周坚持3-5次,每次40-6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包括步行、快走、慢跑、竞走、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跳绳、球类运动如羽毛球、桌球、篮球、足球等等。 运动后不能马上洗澡,应该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休息二十分钟后再洗澡,否则易患感冒。 因为运动后大量排汗,毛细孔微张,这时洗澡或外出,寒气易侵入体内。

第三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愉快的心情。

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提高人的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第四 :发生疾病需要合理用药。

夏秋季高发的肠胃疾病,多是因为劳累、受凉或进食生冷、麻辣过多等引起胃肠功能失调,症状多为腹胀、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做好保健措施了还要重点预防以下疾病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夏秋之交的消化道常见病,患者以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居多,主要症状是腹泻、呕吐、腹痛等,腹泻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 除了饮食不洁,不注重卫生等外界原因所引发以外,同时秋季腹泻主要是由于夏季的暑湿长期停留于身体之中而造成的,加上室内外温差大,又吃了寒凉食物,使得腹部处于内外冷热夹击状态,引发腹痛、腹泻。 保护脾胃要做到:不过度劳累,不剧烈运动,不暴饮暴食,不要贪凉饮冷,不吃不洁食物,多吃如冬瓜、萝卜、薏米等,特别注意要少吃冷饮,空调间与室外温度不宜相差过大,保证睡眠充足,提高身体抵抗力。

关节炎

不少关节炎患者经常贪凉吹空调,导致旧病复发。 由于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及其周围血管功能不全,这个时节容易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加重的现象。 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有关节炎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出现关节疼痛,要立即采取按摩、针灸等理疗措施促进血液循环,以免病情加重。

慢性支气管炎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要从保护呼吸系统开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烟雾、粉尘和有害气体多的场所。 少食辛辣食物、戒烟、戒酒。 秋天气候干燥,可多吃些润燥清肺的食物,如梨、白萝卜、银耳等,以防慢性支气管炎复发。

心脑血管疾病

夏秋之交,天气忽冷忽热,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忽冷忽热会使人体血管时常处于扩张和收缩的状态,威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到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 在夏秋交替时,老年人要添衣早、脱衣迟,定期到专业科室监测血压、血糖,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就诊。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夏秋季节不容忽视的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 如果孩子突然发烧,体温迅速升至39摄氏度以上,且持续不退,伴有剧烈头痛,极有可能感染了乙脑。 预防乙脑关键要做好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看完专家的意见,秋季养生,你记住了多少呢?答应小编,要付诸于行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