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恙的中年(上)

 古磨盘州人 2021-10-10

01

中年是一个阶段,还是一种状态?不知道谁能给出个精确的定义。

关于中年,怎么说的都有,中流砥柱、日行中天?还是黄土埋了半截,或者是青春终结者?

中年是负担最重的人生阶段,上有父母需要尽孝,下有子女需要帮扶,中有兄弟姐妹需要照应。人到中年也许才刚刚领悟生命的意义,以及或者的责任。

中年人虚无的幻想逐渐地变成了理性的现实,中年人的依赖在无形之中已经演化成一种承前启后的力量。

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中年人大多会得病,一把子年纪手里多少也有点钱。有病不怕,只要不担心命;没钱难堪,好在略有积蓄。

说病可怕,不是指病本身。中年人的肌体毕竟还处在生命中段,可中年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几十年的机器,难免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阻滞,何况人体呢?

一个口进,一个口出。谁知道哪个犄角旮旯,哪个九曲回转之处,一点的不畅所带来的积聚效应,谁也是说不清。一枚铁钉损毁一只马掌,一只马掌折损一匹战马,一匹战马影响一名骑士,一名骑士丢失一场战争,一场战争消灭一个国家。

谁知道,一个小的病症会不会引发蝴蝶效应。

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纪,必然会引发不大不小的慌张。人对疾病的恐惧很多时候大于疾病对身体本身的伤害。在痛定之痛后,还是坚持长痛不如短痛。

02

中年人总会有些社交。

社交理论是,圈子不超过七层。也就是说,虽然人处在不同的圈子里,可从自己的圈子到最终到达的圈子,最多不过经历七层关系。

万事不求人,哪里能生存。

看病是必须要求人的,这不仅是为了关系和面子,而且成为是一种生存法则。求人也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而仅仅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心安。有人找,心里总会踏实一些,人是群居的动物。

其实,求人与不求人都是尴尬的事。不求人显示自己的孤僻与自卑,求人会强化自己的渺小。多点大的事,还得叨扰哥们兄弟一遭,为自己的事给人添麻烦心里总是不安,再者说,谁会有事没事跟医院打交道,一旦求人总给人感觉是,临时抱佛脚。

现上轿现扎耳朵眼,求及时雨还得及时烧香。

文明社会是规则在起作用,假如不求人,规则很多时候可能就会成为你不断绕弯子、走曲径的障碍物。人找对了,面前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了。

熟人社会好办事,很多规则无形之中又成了快速通道,因为,它阻滞了大多数人的正常通行速度。

03

活了半辈子,自己最熟悉的可能不是思想,而是自己的身体。

即便如此,担心还是在所难免的。这也就难怪与我们素不相识的医生,初次见面,不可避免地开出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一堆查验。

有些检查是例行公事的,可也有检查是破坏性的,还有些检查是难为情的。别看都是检查,大多数都是坦坦荡荡的,可有些检查总会让人有些不堪,尤其是,不堪加疼痛,更是苦不堪言。虽然说,在医院里医生与病人之间没有性别,可毕竟病人的境界跟医生是不一样的。

开颅扩胸是要命的病,这样的病无论在哪儿都可以打开天窗,有些病难免让人需要遮遮掩掩。

难言之隐,不堪言说。尤其是对于心理有洁癖的人,宽衣解带一次,压力便会增加一层。检查会增加身体的伤痛,被检查会增添心理的伤痕。

好在,痛苦带来的是明确的结论,是可以一个手术就能解决的病,是不用担心其他衍生的病症。

04

人活一辈子,活的是规矩。

中年人都知道处处都有规矩。有些规矩值得绕行,有些规矩该执行的还得执行,毕竟给别人添麻烦,自己心理也是过意不去的。

规矩是约束人的,规矩自然也是人定的。不能说规矩没有道理,可机械地执行,总是让人感觉,在规矩面前,人就变成了奴隶。

住院有住院的规矩,护士站有护士站的规矩,哪怕自己花钱请的护工,他们也有自己的规矩。

当一切都成了规矩的时候,因为你没比别人多一份护理费,因此,在规矩面前,人人又变成了被规矩管束的对象。

即便是对护工,人家也不因为你交了护工费而对你格外垂青,听到护工为自己的忙碌抱怨,看见护工因为多服务了一次而脸色不好,中年人知道进退和隐忍,毕竟大家活着都是不易。

在关系社会里,不可能方方面面的关系都能顾及到,即便是住在高干病房,估计也是这样的结果,因为,进得去高干病房的,在里面的人,基线又成了一样的,除非,你在此基础上,再去营造新的关系。

规矩让病号饭都变成了机械化,机械化不仅体现在质量上,更体现在价格上,因为有招投标和管理环节的“成本”,病号饭以营养餐的名义,身价自然是高出市场的,这好像是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现象。宛若火车站、机场的餐饮价格必然会高过同行业一样。

我给的解释是,水涨船高,船高有船的因素,主要还是水涨的行情。

好在中年人的腰包比年轻人要鼓一些,公费医疗比农村人看病还是要实惠一些。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