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录课课件制作误区之区区有道10

 好人教育 2021-10-11
十多年前,我刚接触电脑,刚学习制作PPT 时,一度十分兴奋,以让图片、文字随心所欲地动起来为能事,贪婪地学习研究各种花哨的技巧、高深的功能、复杂的自定义动画。

 所以十多年前录制的第一波60集的PPT 教程主要就是技术技巧的应用,放到播客中国和土豆网,虽然也得到不少好评、各种鼓励,但是,现在想想,实在幼稚得好笑。 

那时的自己真的很自以为是,不注重排版、不懂得提取关键词、不知道梳理内容逻辑,一味地炫技、弄色、好动。以为技术技巧就是PPT 的全部。曾有幸跟秋叶老师交流,发现很多功能、技巧他都不知道,可是他的PPT课为什么能卖几百万呢? 

我们的PPT 做得不好,是因为我们不认为自己做得不好。自以为是,永远都是阻碍一个人进步的最大绊脚石。所以,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让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才是前进的法门。 

你对世界的理解,正在阻碍你对世界的进一步理解,所以空杯心态很重要。后来,看了很多认知心理学、教育传播学、课程开发、平面设计的书籍,特别是接触了顾问思维、金字塔原理,才渐渐转变了观念、迭代了认知。

*** *** *** *** ***
我们一直在谈PPT 制作的各种原则和注意事项要留白、要有呼吸感、要一目了然、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等等。今天我们就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享一点录课课件制作的底层逻辑。
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对学习理论有影响的很多,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行为主义理论,还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教育培训而言,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影响深远,但对于视频课程开发,认知主义是首先要了解的。
认知主义关于学习的第一个原则是多媒体认知原则。一大堆文字解释,不如简单的文字加上内容相关的图片更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内容。说简单点,就是图文并茂更好。

学习者通过文本和图片进行学习比仅仅通过文本学习效果好,应该用文本和相关的图片同时呈现教学内容。当然相关性越强越好。

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结合到一起,这就是空间接近原则,PPT 制作中的亲密原则也是这个意思。

相关文字和图片、图形融为一体,会减轻学习者寻找相关性内容的负担,避免不必要的认知资源浪费。

内容展示要和讲解同步,也就是音画同步,这就是时间相邻原则。边展示画面边讲解,避免内容展示完了,才进行讲解。

我们反复强调与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等一律去掉,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画面中的一切元素都要为内容服务,这就是一致性原则。

视频课虽然是视频,但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声音,这就是双通道原则,没有讲解声音的视频课,学习者不可能自行阅读屏幕文字。

冗余原则是说,大量的文字堆砌和杂乱的图表会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所以,要提取关键词并且要层次分明。



一个复杂、文字冗长的PPT不能用作录课课件,因为一个人总体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学习者把大量的认知资源投放在理解复杂的PPT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专心听讲,更不可能跟上你的思路。

反过来说,当学习者专心听讲并努力要跟上你的讲课思路时,就没有多余的认知资源看清大量文字堆砌、杂乱的PPT ,因为一个人的总体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